杂志社的编辑写信跟我说他更希望避免“艺术家是一种需要由文明的艺术评论家阐释的大猩猩”这样的概念。
这应该对艺术家和大猩猩来说都是好消息才是。我希望我的文章能够不辜负他的期望。用棒球比赛来打比方(一位艺术家想要把球打出公园,另一位则想要保持放松地站在本垒附近随时准备好一棍击中飞来的球)。我很荣幸有这个将自己三振出局的机会。
我把我所投身于其中的艺术称为观念艺术。在观念艺术中,想法或概念是作品最重要的方面。当一名艺术家使用概念性形式的艺术时,那意味着所有的准备和决定都是在做作品之前事先想好了的,而执行不过是为了完成这些计划。想法成为创作艺术的机器。
这种艺术不是理论化的,也不是对理论的说明。而是直觉性的。其中包含了大脑的各种思维运动,并且是无目的性的。它常常不依赖于艺术家作为手工艺人的技艺。
创作观念艺术的艺术家的目标在于让他的作品对观者的大脑产生趣味和刺激。也因此他会想要作品在情感上是干涩的。
但是,并没有理由假设观念艺术家是为了让观众感到无聊。只有对这种艺术抱以期望像印象派主义艺术所常用的手法那样获得情感性的冲击,才是阻止观者真正感知这种艺术的障碍。
观念艺术不一定是有逻辑性的。一件作品的逻辑,或是多件作品的逻辑有时反而是用来被推翻的。逻辑有时被艺术家用来伪装其真正的意图,来麻痹读者相信他理解了作品,或是推断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情形(比如逻辑vs.非逻辑)有些想法在概念上很有逻辑性,但是感知起来却很没有逻辑。
想法不需要很复杂。大多数成功的想法都简单地可笑。成功的想法通常看上去很简洁,因为它们看上去是理所当然的。在想法方面,艺术家有让自己也出乎意料的自由。想法常常是通过直觉被发现的。
作品看上去是什么样并不太重要。如果它有一个物理呈现的话,总会看上去像个什么东西。不管它最后是以什么形式完成,最初必须是由想法开始的。
艺术家需要关心的是观念和实现观念的过程。一旦艺术家给了作品物理性的呈现,作品就开放于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所有人的感知。(我用了“感知”perception一词来说明对于知觉数据的考虑,对于想法的客观理解,以及同时发生的对这两者的主观解读。一件作品只有当它被完成后才可以被解读。
主要是为了让眼睛感知的艺术会被称作知觉艺术而非观念艺术。这类艺术包含大部分注重视网膜,动能,光线和色彩的作品。由于概念和感知的功能是互相矛盾的(一个是先行的,另一个是事实发生之后的),所以艺术家如果通过对作品加以主观评断将会使他的想法变弱。
如果艺术家希望透彻地探索他的想法,那么随意或偶发的决定需要被降低到最低程度。任性所为,品味和其他怪念头也需要在创作过程中被避免。作品如果看上去不太好看不一定是需要被否定的理由。有时候一开始被认为是很怪异的东西最终却会变得视觉上很赏心悦目。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作品,想法,观念,感知,逻辑,才是,观念艺术内容标签: 作品 想法 观念 感知 逻辑 才是 观念艺术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