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伯仲之间:老湖美与湖北中医学院的艺术情缘_湖北美术学院--教工-中医-建筑-艺术-运动场-雅各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艺术的目的是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医学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二者相辅相成、殊途同归。  如果你走进武昌昙华林的小巷云架桥,就会发现老湖美与湖北中医学院比

      艺术的目的是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医学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二者相辅相成、殊途同归。

      如果你走进武昌昙华林的小巷云架桥,就会发现老湖美与湖北中医学院比邻而居。文革样板戏京剧《红灯记》中有一句台词“拆了墙就是一家人”,正是地处一墙之隔两所学院的生动写照。

      远亲不如近邻,老湖美与中医学院是天生的一对难兄难弟。

      中医学院在棋盘山上,老湖美在山脚下。自1871年始,这块儿是美国人所办的教会学校文华书院的地盘,解放后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五十年代未,华师迁往桂子山,当时的华师美术系(老湖美),留在原地未动。不知何故,中医学院乘虚而入、鸠占鹊巢,摇身一变,成了棋盘山的新寨主。这一段古的来龙去脉,中医学院官方校史上遮遮掩掩、语焉不详,我也没有时间去考证。

      虽然是不同的学科门类,却是同一个“有关部门”领导,均为省属的二类学院。计划经济为主的八、九十年代,所有的钱粮必须由上面拨款,与武大、华科等牛气冲天的部属高校相比较,教学条件、办学经费和教师待遇都相差一大截。在我的记忆中,学校捉襟见肘、囊中羞涩,总是面临着层出不穷的各种缺钱。

      相同的遭遇,共同的命运。

      九十年代中期,老湖美曾收到过”有关部门”的“黄牌”警告,几乎被取消办学资格。而中医学院也饱受到“中医废除论”的波及之苦,差点儿也要关门大吉了。

      二所学校的教师们,工资福利待遇上不敢望武大、华工之项背,只好自慰自嗨,相互比烂。每逢过时过节,总要私下互通情报,关注对方的风吹草动。例如,彼方的教工多发了一瓶菜油,此方的教工立马去找院领导也要求照此办理。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占了华师的主校区后,中医学院的各种设施比较齐全,有些丰衣足食的大哥架势。老湖美原为华师的一个系科,底子薄弱、各方面条件很欠缺,一付苦大仇深的小弟模样。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小弟隔三差五去大哥家揩点油也是人之常情。

      老湖美校园狭窄,没有运动场,学生打足球、学校开运动会,一般都是去中医学院。至今为此,住在昙华林的教工们,或晚饭后去中医学院溜达一下,或早起去运动场跑若干圈,如同逛自家的菜园子一样,出入随意、理所当然。

      老湖美没有澡堂子,夏天尚可蒙混过关,冬天总不能洗冷水澡吧。中医学院的澡堂每逢周六、周日开放,同学们便成群结队,老师们则扶老携幼,浩浩荡荡、自告奋勇地与中医学院的师生们赤诚相见、打成一片。

      老湖美没有幼儿园,教工的子女都是在中医学院的幼儿园中长大。中医学院为了照顾美院的家长及孩子往来,曾经特意地在半亩园(老湖美教工宿舍)与中医学院的宿舍区之间留了一个豁口,穿过省美术院到幼儿园,既方便又快捷。

      老湖美食堂饭菜差、花色品种少,同学们下了课直接奔中医学院的饭堂,理直气壮地把自己当作主人。食色性也,酒足饭饱、眉眼生情,男女勾搭滚床单的风流韵事也少不了……。如此这般有缘分,拆不拆墙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老湖美是文科,中医学院属医科,二者的门类完全不同,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他们之间却有着内在的艺术情缘。

      中医的实质是一门艺术。

      老湖美从表面上看起来风流倜傥,中医学院骨子里却深藏着无限风骚。中医与美术一样,源于古代的“巫术”。神农尝百草等传说即无人证、又无物证,但是中医学理论最初来自诸子百家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医与传统艺术共同生长在华夏文化的土壤中,它们发展了相似的学科特色。不以严密理性的推测或逻辑抽象的思考作为学术的路径,而是注重直觉想像或灵感顿悟等非逻辑的形象思维方法。

      它们的思想精髓源自道家的学说――“阴阳”,斗转星移、四季交替,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调和,宇宙万物莫非如此。

      如东汉著名的书法家蔡邕《九势》所言:“书肇于自然,自然即立,阴阳生焉,阴阳即生,形势出焉”。这个辩证的整体观始终贯穿于中药、针灸、气功、国画、书法和篆刻之中。

      俗话说:秀才学医、裤档抓鸡。

      古代的中医多出自儒,医儒相通。许多医学著作实质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汤头歌诀》等等,分别采取了三言、四言和七言的歌赋体,使诗词与医理相互融合,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旧时中医有个顺口溜:“一手好字,二会双簧,三指按脉、四季衣裳”。

      古代的中医大多学富五车、文武俱全,有些人还是著名的书画家。

      唐代大画家、诗人王维有一次上街抓药,见到药店执药师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艺术家的秉性立刻显露,嘻皮笑脸、轻佻搭讪。姑娘并不理搭,要他出示处方。

      他遂取来纸笔,龙飞凤舞地赋诗一首:“宴罢客何去?出征行万里。难见熟人面,酸甜苦辣咸。百年紫貂裘,黑夜途不迷。青藤缠古树,艳阳牡丹妹。八月花吐蕊,蝴蝶穿花飞”。

      姑娘会意,立即抓好了当归、生地、五味子、陈皮、芍药……等十味中药。二人引为知音,相互爱慕,遂成了一段风流佳话。

      明未清初著名的医学家傅山,书画作品別具一格,与他的许多医学和文学著作一样,对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隐而不隐等观念与思想,都作了认真的研究与表现。他的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老街旧邻,笙磬同音。

      中医学院的校园内,保存了当年文华学院的许多老建筑。这些不同时期的古典建筑,承载了历史的回忆,记录了岁月的沧桑,也使得中医学院充满了艺术的风范。

      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建于1870的圣诞堂,它座落在广场的正中,引人注目。

      这座教堂为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矩形平面,砖木结构。布局呈严谨的对称,稳定庄重。铁皮双坡屋顶、四面为多立克式圆柱迴廊,兼带中式重檐敞廊的特色。辛亥革命时期,日知会成员刘静庵等曾在此演讲,宣传反清的革命思想。

      现在后勤部门办公的房屋,曾经是文华学院的文学院,始建于1901年。

      这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外表朴素,其貌不扬。如果你穿过木制的门廊进入楼房内部,会获得一个极大的惊喜。屋里面场景別致、另有乾坤。一个下沉的内天井,地面用青石条铺砌,磨痕累累、苔迹斑驳。

      周围四侧为二层木质的迴廊,装饰了许多拱券形的门窗,阳光透过彩色的窗户玻璃,五彩缤纷、光影交织。刹那间,恍然如梦,似乎看到陈独秀先生正在洒满阳光的走廊上,与同学们热烈地讨论“中国存亡与社会改革的关系”。

      运动场东边的红砖宫殿式建筑,便是1921年竣工的翟雅各健身所。

      这是一座中西建筑元素相互交融的体育馆,为纪念文华学院的创始人、英国传教士翟雅各。辛亥革命后,所谓师夷之技、西学中用,建筑设计上流行“民国风”的新样式,将天朝传统建筑形式与西方新的建造技术与材料相结合起来。

      一层有三个拱券大门正对着运动场,两面突出的侧房设计成楼梯间。二层是观礼台,楼柱的空间处理、栏杆和额枋的装饰均使用了中式传统的方法,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柱子上装饰了若隐若现的龙纹。

      五四运动时期,应胡适的邀请,著名的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旅行。在武汉期间,曾这里发表演讲,当时听众太多、一些学生不得不站在走廊里,有人甚至爬上了窗户,华师老校长、著名的历史学家章开沅便是其中的一员。

      沧桑变幻,百年孤独。如今这栋建筑的容颜依然未改,只是多了一份荒芜与寂寞。门前的大树是当年栽种的吗?遒劲挺拔、枝繁叶茂,默默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

      还有一些老建筑,有的原样修缮、整旧如新,如文艺复兴风格的文华法学院、仁济医院等;有的无人问津、破败不堪,如文华女子宿舍楼等。它们带着斑驳陆离的美感,散发着陈酒般的淳香,体现了延续不变的文化传承。

      2005年前后,中医学院建设了黄家湖新校区,据说拟将老校区转让给美院。消息传来,老湖美的教师们欣喜望外、奔走相告,终于盼来机会侵占邻居家这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可以做棋盘山的新主人。

      我也一改往日厌恶庙堂之议的习惯,冒着“多管闲事多吃屁”的风险,准备积极建言校园规划,自干五地在家写起了“万言书”。谁知才写到五千言,转让校园的事儿已泡了汤,原因不详,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情非得已,湖美依依不舍地搬迁到藏龙岛上。

      如今,中医学院己改头换面,升格为“湖北中医药大学”,踌躇满志、门庭若市。老湖美人去楼空、门可罗雀。

      曾经的伯仲不分,现在的大相径庭,往日难兄难弟之间的艺术情缘还能够苟延残喘吗?

      正是: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中药歌谣)

    关键字:教工,中医,建筑,艺术,运动场,雅各,湖北中医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内容标签: 教工 中医 建筑 艺术 运动场 雅各 湖北中医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