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一波三折:华师大艺术与老湖艺的香火重续_华中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华师-艺术-伯顿-天朝-教授-湖北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武汉三十多所高校中,绝大多数都开设有艺术系或与艺术类相关的专业,如华师大、理工大、华科大、武大……等等。  湖北的艺术教育,就像

      武汉三十多所高校中,绝大多数都开设有艺术系或与艺术类相关的专业,如华师大、理工大、华科大、武大……等等。

      湖北的艺术教育,就像是一棵茂盛的桂花树,根深蒂固、枝叶繁杂、婆娑摇曳、香飘四方。

      树高千丈、必有出处。这个根源就是湖北艺术学院。

      1949年,是地球人都记得的年份,武昌艺专与中原大学合并,改名为中南文艺学院,音乐、美术诸专业一应俱全,校址设在营坊口(今解放路武汉音乐学院、原两湖书院内)。

      大学的合并,这是天朝的一项策略,正如“四个伟大”的领袖所指出,此乃“掺沙子”、“和稀泥”。让民国的、喝过“洋墨水”的与参加过“座谈会”的艺术家们混为一谈、沆瀣一气、服贴听话。这个办法很灵,以致于在往后的年代里,一试再试、屡试不爽。

      好景不长。

      相安无事的几年后,风波骤起、扯皮拉筋。1953年,中原文艺学院分裂为中南美专和中南音专,中南美专随即迁徙至广州(现为广州美院)。留下来的艺术家们顿时六神无主、花容失色,深恐饭碗不保。

      此刻,华中师范学院(简称华师)挺身而出、大度地收容了中南音专和美专剩下的残兵败将,成立了华中师范学院的音乐系与图画系。

      这个华师可不是等闲之辈,它盘据在昙华林的棋盘山一带,已有几十年。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武昌创办了“文华书院”,1903年成立大学部,后改名为文华大学校。1922年转变为私立华中大学,解放后的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新的华师音乐系仍然在解放路,由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陆华柏任系主任。他是荆门人,毕业于武昌艺专师范科,后曾担任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图画系则落户于昙华林粮道街一侧,原文华大学的新校区内,这就是现在“华中村”地名的来历。系主任杨立光教授,毕业于武昌艺专绘画科,是著名的油画家,后来任湖北艺术学院副院长。

      时过境迁、峰迴路转。

      1958年,华师决定迁往街道口。几年来,厌倦了艺术家们的哭闹吵叫、家长里短,且感情不专、男女乱套,这回有借口不带它们玩儿了。音乐系和图画系被遗弃在原地,其余系部悉数搬去了新校区。无奈之余,音乐系与图画系再度火并、抱团取暖,成立了湖北艺术学院(简称湖艺)。

      长话短说,经过若干年的折腾(此处省略五百字),1985年上半年,湖艺又再度分裂为湖北美院和武汉音院。

      这番变故,使得桂子山上的华师领导们坐立不住、寝食难安,看不下去了。

      当初,是华师的接纳与扶持,才有后来风光无限的湖艺,谁料艺术家们翻来覆去地折腾,弄得兄弟反目、骨肉分离,香火竟也无人承续了。刚刚升格的华师大,又一次毅然出手,祭出“继承湖艺、重续薪火”的旗号,于1985年下半年即全面恢复了音乐系和美术系。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新的音乐系主任为阎国宜教授。她是著名音乐教育家,桃李天下、成就斐然,后曾获第三届湖北音乐金编钟终身成就奖。

      美术系主任是魏谦。他是上海人,著名的版画家。早年在中央美院附中读书,1981年毕业于广州美院的硕士。先前在华工建筑系任教,1985年被急调入华师,奉旨筹办美术系。

      彼时武汉的大学圈中,流行着一个顺口溜:“学在华工、玩在武大、吃在水院、爱在华师”。意思是,华工学生爱读书、武大可以逃课、水利电力学院的饭菜好、华师的美女如云。自从有了艺术专业,真的不一样了,城会玩。当年的桂子山,简直是爱情的代名词,春树秋草、花前月下,都是情侣们绝好的去处。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门不成亲。

      九十年代初,我与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华师大,竟然来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事情的起因是,1991年湖美邀请到德国斯图加特设计学院教授乔治.伯顿,来到工艺系讲学。我作为地陪、导游兼鬼子翻译官,日子一长,与他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基友。伯顿教授风流倜傥、博学多才,可是患有男人的通病,极其欣赏及尊重女性(好色及耳根子软)。

      他有一个红颜知己(小三)名爱丽丝、武汉话称“皮拌”,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伯顿向我提出帮助爱丽丝在武汉举办几场音乐会,然后大谈如何加强中德艺术交流之类的高论。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他只不过是想拍小三的马屁。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正则事不成。

      伯顿是个老外,不了解天朝的国情。那时候,邀请外夷艺术家来华演出,是一项非常麻烦“卵连”的事情。且不说银子的出处、节目的审查等,还要有官方的邀请和主办。这些都无法向伯顿说得清楚,解释了他也不搞懂,瞎子点烛白费蜡。

      我这个人向来讲义气,喜欢为朋友的事两肋插刀。顿时把胸脯一拍,大大咧咧地承喏下来了。回家后冷静思想,我乃一个小小的青年教师,无权没势、人微言轻,与音乐界又不搭边,如何是好呢?发了几天的愁。

      无奈何,只好找顶头上司、系主任丁同成商议。丁教授先痛骂我一顿“狗咬耗子”,然后皱眉思索片刻,大腿一拍、眼睛发亮地说声“有门儿”。原来87届造型班有个同学邱鹰(现在省电视台工作、艺术家)的父亲邱刚强,著名的音乐家。195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时仼湖北教育学院教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和蔼可亲、人脉广泛、八面玲珑、助人为乐。

      天朝无难事、只怕有“关系”。

      果然不出所料,由邱教授出面张罗后,事情就办成了。华师音乐系出邀请书,忽悠了一个热爱音乐的老板出银子,策划好在汉演出三场,华师、教院和武音各一场。伯顿得知,高兴地几天合不拢嘴。

      数月后,伯顿教授携爱丝丽风尘仆仆来到了武汉,随即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之中。准备工作很麻烦,伴奏的钢琴师与歌唱家要磨合好才行,况且爱丽丝唱得都是爱尔兰、德国的歌剧选曲。华师音乐系安排了二位才华横溢的青年钢琴教师(时间太久,姓名我己记不起来了,请谅解)与她合作,大约需练习二周时间才能登台。

      半道里杀出个“程咬金”。

      某天上午,大伙儿正在华师音乐系热火朝天地工作之中。突然来了一个帅哥找我,定眼一看,原来是肖丰。他剃小平头,五官端正、精明强干。他时任华师大美术系副主任,要请伯顿教授去讲课。那会儿,伯顿在排练中也没事儿,东游西逛、碍手碍脚,我立即引见他,闲着也是闲着。

      一来二往,肖丰与伯顿关系逐渐地热络,他的艺术才华使德国人“服了周”。

      后来,伯顿邀请肖丰到德国斯图加特、辛德芬根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一时间,德国及欧洲艺术界都在热切地关注这个来自华师大的著名青年大师,声名鹤起、好评如潮、粉丝如云。

      据某些人夸张演义,每天晚上都有极多美女围着他下榻的宾馆,直至凌晨也不肯散去,以至德国警方不得不加派警力,以保护他的安全。究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天朝汉子的颜值太高了。

      “学而优则仕”。

      2004年,华师大美术系换了个马甲,称“美术学院”,肖丰荣任院长。他1983年毕业于湖艺美术系油画专业,并且获得了历史学博士的光鲜称号。与湖美的油画家周向林、郭正善等同窗,是华师大“继承湖艺、重续薪火”的正宗传人、名至实归。他的作品,题材多样、媒介丰富、风格迥异、曲高和寡……。

      天有不测之风云。

      爱丽丝的演唱会,在华师大、教院等地如期顺利举行,宾主相安融洽、把酒尽欢。按照国际艺术交流的惯例,有来必有往,伯顿教授、爱丽丝多次与我讨论、安排,邀请邱教授及华师大音乐家们访问德国的日程。

      谁知在武音的最后一场演出之前,有一件不愉快的事件,使双方产生了矛盾。

      按天朝的规矩,内部演出的节目也要审查的。下午试台时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来观看,提出某一二个曲目要撤掉。爱丽丝搞不懂,我亦解释不清楚,当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这个爱丽丝平时就是个性很强、桀骜不驯,且伯顿处处顺着她,脾气火爆、傲气十足。对天朝的国情又无法理解,勉强地把演出搞完。尽管彼此表面上十分客气,最后心存芥蒂、不欢而散。华师大音乐系躺着中了枪,后来德方闭口再也不提艺术交流的事儿。

      我与华师大唯一的美丽邂逅,到此也不得不结束了。

      如今,艺术教育已步入了全球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艺术交流百家争鸣、异彩纷呈,你方唱罢他登场。高逼格的维也那金色大厅和巴黎卢浮宫,也让天朝的艺术家们承包了,人傻钱多就是仼性。

      华师大艺术学科根红苗正、溯本清源、名家辈出、独树一帜。一波三折已成为历史,再也不存在重续香火的问题。

      未来会更叼。

    关键字:华师,艺术,伯顿,天朝,教授,湖北,湖北美术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内容标签: 华师 艺术 伯顿 天朝 教授 湖北 湖北美术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