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LEAP_Pavilion|苗颖:一键去污清新上线_-图像-网络-作品-做鬼-图片-中国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作为中国Y一代的艺术家苗颖,出生于对数字媒体和未来科技充满期许和乐观的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还存在着一种真正的网络匿名化——借助

      作为中国Y一代的艺术家苗颖,出生于对数字媒体和未来科技充满期许和乐观的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还存在着一种真正的网络匿名化——借助聊天室与BBS交流,互联网用户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实时对话,并能随时中断对话,瞬间离线消失,这在今天的社交媒体一代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令苗颖觉得互联网最为吸引她的一点。苗颖的实践,特别是她基于网络的创作,用一种轻易且幽默的方式再现了中国的网络长城防火墙之下的生活。(摘自《艺术界》第31期陈秀炜的文章)

      LEAP:这回参加LEAP Pavilion展览的作品“清新的图像”系列看上去像是在效仿stock image(网络图片库图片)的样式?

      苗颖:“清新的图像”是用美图秀秀的一键“去雾”功能产生的。作品的构图模仿的是“去雾”功能上线时的广告。

      苗颖:上图是“去雾”功能before和after的效果和构图。像你说的,模仿了stock image的logo,logo的内容是“去雾”功能的logo和作品的名字“freshimages”——来自于广告语“清新上线”。在before和after后面的背景图特地选用了一些老外做高科技实验的图片。就像金坷垃。

      LEAP:啊American Shengdiyage!

      苗颖:这一系列before和after放在一起,有的前后反差很明显,像毛主席这一张;有的就几乎没有差别。在群组中慢慢地发现了两张图片不同之处的逻辑:其实去雾功能就是在色温上去黄,然后对比度上加大。每张图片都是机械般的一样,有时候雾太大,两张图片就没有任何区别。这样的low tech(低科技)修图技术跟后面的high tech(高科技)实验室形成了对比。

      LEAP:freshimages的字体也是效仿和戏谑Getty图库和disimages的模式?

      苗颖:戏谑谈不上啦。再次的使用便不能再讨论本身了,而是再一次的再一次。

      LEAP:这么说有点像鲍德里亚说的拟像中本体的消失。另外,我觉得你对于B站素材的运用就不是戏谑,因为你没有站在一个高视角。

      苗颖:B站比我的作品牛逼多了,我是站在一个很低的视角哈哈哈。

      LEAP:刚才关于前景和背景高低技术的对比我还想说的是,在中国今天观看、消费图像的环境中,有一种后金坷拉的意识形态,我们已经不再觉得那些实验室里的白人很高大上了。而一键去雾乍一看上去显得很高级。

      苗颖:其实我觉得stock image在中国是不大成立的,中国的商业用图其实没有严格的版权,在淘宝上你可以用几块钱买到各种专业图片库的图片,而且很多图是反复使用的。就像这些“高科技”的图,所有的老外好像都是一个老外。我比较想用这种不是最时髦的图,有点滞后的时差感。国内没有那么多在乎企业视觉的顶级企业,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不需要审美,只需要视觉意识形态。

      LEAP:“清新的图像”图片上那个交叉斜杠线和图库logo的这个视觉结构可能老外比较容易理解。

      苗颖:如果没有logo我觉得提示又不够,比较难把背景和前面的东西放在一起,倒是反过来,对于没有图片经验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图片库,更多看到的是障碍——水印就是不舒服的,这种不舒服感觉蛮好的。

      LEAP:我知道你经常在英文语境里书写、传播和展示你的工作,会介意向所谓他者呈现一种“另类”文化中的一些尴尬吗?比如不断去解释防火墙、中国网民的幽默,以及“亲特网”(中国因特网的昵称)的一种所谓的low美学。

      苗颖:我会尽量提示。或者它应该有一个陷阱,让人们陷入到你的文化语境。一味地要求别人关注文化差异也是比较一厢情愿的。我希望我可以尽量表达清晰。有时候故事讲得不够好,别人没兴趣听,那就比较失败。我觉得艺术的加工,总归是一种再现,如果文化差异在这里面变成了绊脚石,那就只能说我的工作没有做好,说明我的作品so boring咯。还是有很多通用性在里面的,就像你说的。如果只是追求很枯燥的文化差异,那不如做一个ppt哈哈哈。

      LEAP:现在也很流行做幻灯片啊,有很多艺术家以ppt和performance lecture(演讲表演)的形式创作。会考虑自己出镜吗?像雷军那样做个talk——Are you OK?!

      苗颖:尽量不会自己出镜,我很内向的。

      LEAP:其实你使用的很多素材和手法也是很普遍、通用的,甚至可以说符合了一种通用的“后网络”语言。比如这次的另一件参展作品《App催眠》里的一些经典图像,其中对于手的表现,以及后网络艺术家都很爱的枕头媒介。

      苗颖:嗯,枕头,大家都很喜欢枕头啊简直了。后网络追求舒服吧。Why so serious? 其实后网络蛮革命的,就是特别腻歪,可能以后无论什么艺术革命都会很快腻歪的,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以后艺术就会像潮流一样,在很快很短的时间内就变质了。

      LEAP:不只是艺术啊,弹幕流行语之类的也更新地太快了。一周不看B站就看不懂了。你会想自己做鬼畜或其它视频,再把它们放回B站,反哺这个社群吗?

      苗颖:这就跟处女膜破了再修补一样。鬼畜是非专业无心插柳柳成荫。Sub-amateur,超级素人——因为差所以美,因为不掌握技术,反而形成了一种效果。我觉得如果我去做鬼畜,就不大自然,我会试图站在别的角度来看。关键我肯定不会比超级素人做的好,这是绝对的。

      LEAP:对,职业艺术家首先对形式语言太敏感了。

      苗颖:太做作了,我做鬼畜。

      LEAP:但比如你的视频《你等的是我吗?》太适合放进鬼畜素材包(被鬼畜)了。

      苗颖:专业做鬼畜素材倒是不错,好主意。

      LEAP:但那个没法套现吧?

      苗颖:可以的,做很差的东西,被吐槽。做一个超级差的展览,招引另外一个或一群艺术家做了几个鬼畜展。

      LEAP:我想提到一个可能会来自90后网络文化原住民对你的critique(疑问):就是你在用你的专业语言去再现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很日常的东西,在当代艺术的语境和空间里呈现给另一个观众。比如你在没顶的个展“内容觉醒”,似乎把一些很网络原生的东西挪移了,实体化并甚至“商品化”了。特别是《男神、女神和干爹》。

      苗颖:这个作品还是比较针对淘宝经济的,网红只是icon。如果所有的企业都生产一样的网红爆款,就没有人做深入的工业制造,这是很伤害的。可能我太内向了。我觉得都放了马云的头了,吓死宝宝了。

      LEAP:但你对于淘宝经济的这个批判性的想法似乎很内嵌,很容易被图像本身强大的视觉意识形态抢掉了风头——这样的“超级素人”图像会吸引一些人只欣赏它的视觉语言和噱头。这又回到了这种再现“亚”文化的微妙问题。

      苗颖:我不觉得我在讨论亚文化,我讨论的东西其实都蛮主流的,蛮土的。

      LEAP: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某一种亚文化,而是相对于保守的当代艺术话语较为“亚”的一种趣味,比如用干爹的头。在我进入图像本身的叙事之前,已经只在看干爹的脸了。另外,把展览里的一些图像放回网络上作为超级素人的“作品”也毫不突兀,比如贴吧高清壁纸。这点上,还挺穿越的。但我觉得真正的穿越可能是《亲特网+》的假logo项目(http://www.chinternetplus.com/)。

      苗颖:那蛮好的,比像艺术品要好吧。

      LEAP:所以一直以来你的“再现”美学是更倾向于贴近原source的吗?

      苗颖: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亲特网+》关键是一个网站,这点我很满意。我比较喜欢用新的媒介,探讨其可能性。毕竟老的媒介的可能性,都讨论完了。我的出发点都很简单,没有深奥难懂的东西,任何道理都可以被讲清楚的,除非你表达能力差。

      LEAP:浏览《亲特网+》的某些瞬间会有很现实的感觉,好像真的是乌镇互联网大会的官方网站,然后下拉看到Kanye West和少女时代的脸就又跳回来。他们真的应该来找你设计官方视觉。我的私心是希望看到你的创作能够打破所谓的次元壁,进而混淆、介入现实。

      采访/赖非

    关键字:图像,网络,作品,做鬼,图片,中国,苗颖
    内容标签: 图像 网络 作品 做鬼 图片 中国 苗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