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孟禄丁:我在八十年代的求学生活_-下乡-美院-使我-日子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2016年1月7日,《八十年代——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新书发布暨学术交流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这本图书由杨卫与李迪主编,集结了

      2016年1月7日,《八十年代——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新书发布暨学术交流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这本图书由杨卫与李迪主编,集结了26位作者均是见证过八十年代现代艺术运动的艺术家和批评家,以个人叙事的角度回望历史,结合300张八十年代的老照片,共同呈现出一个史料丰满而又充满感性色彩的八十年代。本文作者为孟禄丁,为专栏收录的《八十年代》一书中的第十三篇文章。

      更多内容尽在[《八十年代》专栏]

      在附中

      我16至20岁,在中央美院附中,是吃集体食堂,住集体宿舍度过的,宿舍是一个大教室,里面挤满了上下床,一个不隔音的胶合板墙,隔出两个空间,塞进我们全部的二十九个男生。晚自习后只有半小时洗漱,体育老师就会跑来,催赶着熄灯睡觉,早上天不亮就被哨声吹醒,迎着北京冬天刺骨的寒风,睡眼朦胧的顺着美术馆后街跑到宽街,再顺着旁边的胡同跑回学校,然后,做早操上早自习再吃早餐,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四年,体育老师姓余,他的外号叫“点狱长”。

    附中二年级,18岁时的水墨写生

      美院附中的旧址坐落在中国美术馆小花园对面,隆福寺街口。尽管外面是繁华的街市,但我们出学校大门都要请假,出门前先要在传达室把名字牌翻过去,回校时再翻过来,到点儿门就锁了,有时晚上饿了,就必须翻墙出去,到东四口的唯一家饺子店吃夜宵,那时只有一种猪肉大葱馅儿,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香的。前些日子路过那儿,那家老店好像已被拆了,隆福寺街附近也已面目全非,老附中的大楼尚在,据说已租给一家公司,不知何时将被拆掉,据说这座楼是和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附中的教学楼一摸一样,附中的第一任校长丁井文,受命组建附中,到苏联考察,直接拿回他们的建筑图纸,并带回许多列宾美院附中的学生范画,1953年附中就建校了。

    附中同学在下乡写生期间

    孟禄丁18岁美院附中时,下乡写生时

      这座楼里培养出的艺术家遍布中国乃至世界,当年附中被称为美术界的"黄埔军校",我们是文革后恢复招生的第一届,1979年秋入学。我们每天上午是文化课,下午画画,课余时间除了画画,就是把精力和体力,消耗在楼前的小篮球场上,每年有一次下乡实习写生,那是大家开心快乐的日子,这种近于封闭式的学习环境,使我们这些艺术少年练就了绘画的“童子功”,长时间的反复的素描和色彩训练,使我们打下了扎实的的写实基本功。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下乡,美院,使我,日子,八十年代
    内容标签: 下乡 美院 使我 日子 八十年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