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成果显示,在叶家山墓地出土的5件编钟,其中一件鎛(音同“博”)钟为整套编钟最低音徵(so),另外四件甬钟分别为羽(la)宫(do)角(mi)/徵(so)羽(la)/宫(do),整个宫调系统为“四声七音”,低音建立在“徵”上。在郭家庙发现的瑟、建鼓等乐器以及彩漆木雕编钟、编磬簨虡(音同“笋具”,悬挂钟磐的木架),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实物遗存。曲尺结构的编钟架与编磬组合成“轩悬”规制,GM30墓出土的一套钮钟,更是揭示编钟发展历程的一次重大发现。
方勤认为,郭家庙GM30的编钮钟,是对叶家山西周早期编钟宫调系统的继承。结合侧鼓音观察,这批钮钟还新出现了过去认为是春秋中期才有的“商(re)-商角(#fa)”一钟双音结构,以及战国早期才出现的“羽-羽角(#do)”、“商-羽曾(fa)”一钟双音结构,“这些改变无疑增强了乐钟演奏旋律的能力,以及变换调式的能力,是曾侯乙编钟的先声。”
他表示,考古发现勾勒出了一个时间上跨越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空间上以随州为中心、方圆约600平方公里的曾国文化圈,勾画从郭家庙、擂鼓墩这一曾国诸侯乐悬制度纵向发展序列。郭家庙GM30出土钮钟,则集中体现了西周礼乐制度在春秋早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西周礼乐制度成熟的标志。(完)
关键字:西周,编钟,礼乐
内容标签: 西周 编钟 礼乐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