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冢是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盛行的埋葬形式,一般建在山丘顶部,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
据悉,从2014年9月开始,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会同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对鞍子山积石冢展开首次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基本结束。在6000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42座墓室,整体呈网格状分布。
该积石冢出土的文物包括51件陶器、42件玉器、36件石器。其中陶器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折沿罐、叠唇罐等代表本地特征;另一类以三足器、单把杯等代表胶东半岛龙山文化特征。
“我们在考古现场发现3件极具特色的璇玑,很是难得。”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笑冰说,璇玑也称牙璧,其外缘有3个朝同一方向飞翘的牙,间距大致相等,中间有一个椭圆形的收腰孔,有说法称其在古时承担天文用途,表明此处积石冢等级高,主人地位显赫。
经考证,该遗址出现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史前文明时期。由于积石冢须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建成,它也是当时社会组织体系进步的标志。
本次发掘表明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文明发源地,为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发展、生活习俗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是中国考古界探寻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史前文化交往的一个重大发现。(完)
关键字:璇玑,考古,东北地区
内容标签: 璇玑 考古 东北地区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