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大门装饰狮纹
在成都地铁7号线东郊施工现场,一片数百平方米的空地上,裸露出一些砖砌的拱顶。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一片古墓群。记者看到,这是一片精美的墓室。4座古墓呈两组,分别与另一座相连,疑似合葬,墓宽约3米,而另两座单独修建的古墓宽度约5米。墓室大门外均有红砂石建成的八字墙,墙面有朱红色花纹。其中一座墓室大门的八字墙尽管颜色已经斑驳,仍能隐约看出墙面装饰的是狮纹形状。在仿木质建筑所造的屋檐上,屋脊两端可见清晰的龙头形纹样,而圆形瓦当和滴水均饰有精美的花朵。另一座墓室门一侧,红砂石壁上的圆形装饰花纹仍清晰可辨。
家住附近的郑太婆告诉记者,这处墓地早在两三个月前就已经发现,然后考古人员就进场发掘。记者在现场看到,从墓室清理出的几张石供桌还摆在工地上,被一块蓝色的防雨布遮盖。
墓志铭透露墓主为宦官
这片墓地葬着什么人?负责考古工作的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现场负责人谢涛表示,由于考古工作还在继续,相关信息不便透露。但记者了解到,这片墓群曾出土一座墓碑,上面写明其中一位墓主的身份是承奉司的承奉正。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承奉司是明朝的宦官名,明朝在亲王府设有宦官机构,便称之为“承奉司”,设承奉正、承奉副等职位,承奉正的官阶相当于“正六品”。墓志铭记载,这位蜀王府的六品官员姓石,祖上从麻城迁来,由于此公“天性敏悟”,能识文断字,颇得当年的明世宗“嘉悦”,最终被赐给了蜀蕃王。在蜀王府,老先生尽心侍奉,最终在69岁时寿终正寝,被后人葬于城东“金像寺”附近。
历代太监墓大多修在寺庙附近。由于太监被阉割命运悲惨,不能埋入自家祖坟,因此往往会自修寺庙道观,希望自己所葬之处是万年吉地。
链接
明代太监墓近年屡有发现
这次东郊太监墓群的发现,在成都考古史上并非首例。2003年,成都外双楠发现一座明代太监墓葬群,共有9座墓葬。出土完整瓷器11件、金饰1件,其中一件青花瓷的大缸保存完好,纹饰相当精美。而2005年,成都高新区新北小区也发现太监墓群,墓主为蜀王府太监。同年,琉璃场发现明代太监墓。2008年,成都武侯区“沙竹苑”也发现明代太监墓……这些墓室均有精美器物出土,对研究中国的宦官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关键字:太监,墓室,王府
内容标签: 太监 墓室 王府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