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内蒙古磴口首次发现史前蹴鞠岩画 距今已5000年_岩画-蹴鞠-史前-活动-格尔-先民

    分类栏目:文明演化

    条评论

    记者昨日从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了解到,6月30日,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岩画专家教记者昨日从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了解到,6月30日,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岩画专家教授对磴口县狼山格尔敖包岩画群实地考察时,发现了一幅史前蹴鞠岩画图。

    据了解,岩画中间一人腾空跃起踢球之状,周围有不同运动姿态的人,说明史前这里的族人已掌握了这种运动项目技巧、规则,并有组织地进行此项活动。先民在岩画上记载了这一幕,它不是偶然、随意的,此画是在格尔敖包岩画群“三皇”像之下绘制的,先民们不但给“三皇”祭祀供奉羊等食物,还让他们欣赏竞技娱乐活动。此幅岩画年代略晚于“三皇”岩画。经“中国岩画之父”盖山林先生断代为青铜早期、新石器晚期距今5000年。

    据该幅岩画发现者周玉树教授介绍,蹴鞠是中国古代民间甚至国家军队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技能和体育运动,也就是今天足球的起源,它作为汉族重要文化影响了其他民族,直至渐渐传播至世界。蹴鞠这项运动的产生从格尔敖包岩画中得出结论,此项活动在新石器后期就形成,遗憾的是缺失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战国策》描述了齐国都城临淄已经非常流行蹴鞠活动。《史记》也有专门记载:蹴鞠作为国家军队训练士兵体能和技巧基础训练项目之一,“蹴”即用脚踢,“鞠”为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战法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白打三种形式。这些技法在史前这幅岩画中还清晰可辨。岩画和史书标注了华夏民族这项蹴鞠活动历经数千年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阶段,到了清代中期蹴鞠活动逐渐消退。

    蹴鞠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 李 丽 通讯员 吴甲才)


    关键字:岩画,蹴鞠,史前
    内容标签: 岩画 蹴鞠 史前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