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聚落遗址地处湖北天门市石河镇,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聚落遗址。从距今5900年开始,这里经历了油子岭、屈家岭、石家河和后石家河文化4个发展阶段。前三个文化基本特征非常相似,但到距今约4000年的后石家河文化时期,考古学家发现了非本地文化传统的瓮棺葬俗、中原风格的陶器等。
“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的发展进程遭受黄河文明的强烈冲击被迫中断,到了后期已被整体纳入黄河文明进程中。”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孟华平解释,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特点,石家河遗址深化了对区域文明中心形成及中华文明一体化进程的认识。
陶寺城址坐落在山西汾河一条不大的支流边上。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何驽介绍,这样选址既远离水患,又能利用水力运输国家所需战略物资,比如粮食、木材。区域考古调查结果表明,陶寺都城至少被南北两个遗址群拱卫,各由一个超大型地方中心聚落统领,从整体上构成5级聚落等级、4级社会组织层级的国家社会组织结构,并存在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两个遗址有力回应了那些对中华5000年文明的质疑。”世界考古论坛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世界考古论坛奖代表了过去3年来4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流考古学家公认的考古发现和成果。本届论坛评出10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和9项“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论坛期间,来自世界知名学府和考古研究机构的100多位学者进行了交流。 杨雪
关键字:考古,遗址,聚落
内容标签: 考古 遗址 聚落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