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寺遗址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到明清时期香火旺盛,禅宗汇集,寺庙建筑现已毁损,但庙基残垣犹存,位于九龙坡区走马镇慈云村一带。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以寺庙基址为主体而进行,历时近3个月,揭露出寺庙主体及附属建筑遗迹33处,包括殿基址4处、房址2处、院1处、排水沟8条、道路4条、焚烧坑6个、佛台7个、佛龛1处,出土铜、铁、陶、瓷、石等各类明清时期遗物。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介绍,结合出土碑刻、题记及石质文物雕刻工艺和风格判断,早期建筑基址的年代上限可及明代晚期,下限至乾隆五十四年;晚期建筑基址的修建年代则为乾隆五十五年,慈云寺是重庆地区目前发现的历史发展脉络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佛寺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佛教考古价值。
据了解,重庆市近年来大力推进重点寺观教堂保护修缮工程,按照文物修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本原则,出台重点寺观教堂保护修缮规划,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做好重点寺观教堂保护修缮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加快推进重点寺观教堂保护修缮工程。截至目前,纳入保护修缮的重点寺观教堂有潼南大佛寺、南岸老君洞、梁平双桂堂等18处,其中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3处。
关键字:基址,寺观,修缮
内容标签: 基址 寺观 修缮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