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佛教遗址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共池村,2012年12月在修整道路时,在现大云寺博物馆东侧发现一处佛教造像窖藏坑。本次发掘清理窖藏坑两个、砖函1个、灰坑20个、井8处、沟1条、墓葬1座、台基1座,出土佛教造像260余件(组)、陶棺1具、铭文砖1块、部分砖瓦建筑构件、陶器、铜器、瓷器等。其中,墓内出土镇墓砖一块,有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确纪年。
据省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考古所共清理出散落的舍利约1777粒,舍利大小如米粒,呈白色结晶状,晶莹剔透。另在佛骨下还清理出两个长方形玻璃瓶。此次宋代龙兴寺陶棺及舍利的发现是继大云寺地宫舍利、宝宁寺舍利出土后泾川地区第三次出土舍利,其瘗埋方式与北周宝宁寺、唐大云寺不同,反映了宋代舍利埋葬的新特点。
据了解,本次出土的佛教造像从质地分有石、陶、泥等。类型上又可划分为造像碑、造像塔(龛)、背屏式造像、单体圆雕造像等,其中单体圆雕造像数量较多。造像表面进行贴金或施彩妆奁。造像年代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时期,延续时代较长。
作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重要驿站,泾州地区留下了众多的佛教遗迹,保存到现在的有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罗汉洞石窟等。泾川第一次出土十四粒佛舍利,是随石函、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出土,反映出最早将中国传统的棺椁葬制引入了佛教,并因此被写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里面,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斗城先生指出泾川佛教文化在甘肃的地位仅次于敦煌。记者安君吉平
关键字:造像,佛教,舍利
内容标签: 造像 佛教 舍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