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椅村一块石头上雕刻的狮子。
高椅村今天的大姓为“杨”。按村民杨跃进的说法,在高椅村碰到的90%的男人都会姓杨,女人姓氏复杂一点,“有很多是从外地嫁过来的”。
高椅村的杨姓,身份记载为侗族。但人类学家追根溯源,认为他们“并不属于真正的侗族”。村中有清代、民国留下的族谱,均称高椅杨氏为“宋时诰封威远侯杨再思后裔”,元代至元四年(1267年),“杨再思六世孙从瓦窑迁来高椅。高椅曾为“武陵蛮”南部,其土著应为侗族,杨氏落脚高椅,逐渐融入其间,也被称为侗族。
有不少媒体说,杨再思是“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家族的一支”。其实,这是在以讹传讹,杨再思与宋时抗金家族“杨家将”压根就不搭界。
历史上有两个杨再思。一个是唐朝武后年间的宰相杨再思,一个是五代时的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高椅村的祖先就是后一个杨再思。据史料记载,“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是湖南靖州人,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是唐末五代靖州“飞山”峒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由于杨再思能团结各地兄弟民族归顺朝廷,功威卓著,于宋绍兴三十年(1161)封为威远侯。
明代初年,产生了第一部描写“杨家将”的中篇小说。后来,各种版本的“杨家将”开始流传,乃至广为人知。其实,历史上是否真正存在“杨家将”这样一支武装还有争议,即使存在,“杨家将”所生活的年代已是公元960年大宋王朝建立以后的事情了。说杨再思是“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家族的一支”,显然已是离题万里了。
据记载,杨氏祖先从江西吉安迁来,在找到高椅这个地方之前,曾“用了整整120多年,5代人的时光,先后搬迁了6处居地”,最后“相地择居,卜云其吉,落诞于此”,并将原来巫水河边的一个渡口即“渡轮田”易名为“高锡”。因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依水,宛如一把太师椅把村子拥抱,于是后人将之更名为高椅村。
关键字:侗族,杨家,威远
内容标签: 侗族 杨家 威远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