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北部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长城10公里。陕西考古工作者今年对其进行系统调查和发掘,确认石峁城址最早当修建于龙山中期或略晚,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时期毁弃,属于中国北方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周勇说,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石峁石城面积在400万平方米以上,其规模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已知城址,是目前所见中国史前时期最大城址。
他指出,随着上世纪70年代以来神木石峁遗址调查资料的公布,业内开始重新检视海外各学术机构和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玉,将许多重要藏品特别是风格独特的墨绿色牙璋类器物产地追溯到了石峁遗址,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尤其以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玉人头像价值最高,雕工极其精美。
上世纪70年代,陕西考古工作者从神木农家征集了127件玉器,包括玉蚕、玉鹰、虎头等。90年代在距离石峁遗址30多公里的一处新华遗址发现32件玉器。今年共发现6件完整的玉器,有玉刀、玉铲等。奇特的是,这些玉器均藏于石墙内部。石峁玉器享有盛名,流散海内外约有4000件左右,但正式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玉器,在石峁遗址还是首次。专家一致认为,神木考古发掘,为石峁玉器找到了“家”。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考古发掘还有壁画、人头骨遗迹的重大发现。在一段石墙墙根底部的地面上,发现了成层、成片分布的壁画残块100余块,部分壁画还附着在晚期石墙的墙面上,以白灰面为底,以红、黄、黑、橙等颜色绘出几何形图案,最大的一块约30厘米见方。在下层地面下发现两处集中埋置人头骨的遗迹,共有48个头骨。经初步鉴定,这些头骨以年轻女性居多,部分头骨有明显的砍斫痕迹,个别枕骨和下颌部位有灼烧迹象。专家推断,这两处集中发现的头骨可能与城墙修建时的奠基活动或祭祀活动有关。
王炜林告诉中新社记者,本次发掘不仅为石峁玉器的年代、文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背景,更对进一步理解“古国、方国、帝国”框架下的早期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中科院考古专家以“石破天惊”来评价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完)
关键字:玉器,考古,神木
内容标签: 玉器 考古 神木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