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成都出土2000年治水神兽 身份显赫曾居蜀王府内_神兽-考古-王府-出土-成都-祥云

    分类栏目:文明演化

    条评论

    10分钟翻身生于东汉之前,2000岁高龄,体重约8吨。20多米长吊臂移动,近10分钟后翻身身披祥云四腿粗壮10分钟翻身 
      生于东汉之前,2000岁高龄,体重约8吨。20多米长吊臂移动,近10分钟后翻身
      身披祥云
      四腿粗壮、背脊壮硕、屁股浑圆、头部略尖、四脚有蹄,身体两侧绘有祥云 
      身份显赫
      与两年前在天府广场南侧出土的“巍巍大汉”碑是邻居,曾居住“蜀王府”内
      天府广场石兽出土 追踪
      昨日,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东侧考古现场,老成都人久闻未见的千年神兽终于“翻身”。考古专家带来的消息令人震撼:这头神兽生于东汉之前。也就是说,沉睡约2000年的神兽,比成都“老皇城”的年代更为久远。
      洗个澡,身披祥云露真容
      昨日一早,天府广场东北侧的考古工地内,来了一辆大型吊车,简易雨棚被移开,神兽腰间被缠起绿色的布匹,继而“五花大绑”。
      上午11时30分,工作人员挥起一根细棒,在石兽后背轻轻敲打几下,似是农夫鞭策耕牛。而后,随着20多米长的吊臂移动,3米多长的神兽缓缓起身。近10分钟后,完成“翻身”的神兽在探方内站定,威武气势一览无遗。
      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石兽身体左侧,尚有被水泥覆盖留下的痕迹。据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70年代在建修钟楼打地基时,打到石兽身上,因此在石兽身上留下小凹槽。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石兽当年被就地回填,基桩则打在石兽嘴部下方的地面。
      昨日下午,考古人员小心翼翼除掉表层覆泥和粘土后,石兽的轮廓更加清晰:略尖的头部有一道突起,似是上下颌的分界,腮部还绘有卷云纹;身体两侧绘有大小不一的祥云状花纹;四只脚均刻有蹄;屁股和尾巴也是棱角分明。据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尊石兽重达8吨。
      可能是四川最早的大型圆雕石刻
      此前,关于石兽的身份,考古部门一直没有公布结论。昨日下午,在完成现场清理后,包括四川省文物考古界泰斗级人物林向、宋治民在内的多位专家,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一道,进入考古现场核心区域,为石兽“验明正身”。
      “可以肯定,他就是神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在结束勘查后表示,此次出土的石兽是一尊比较早的圆雕石刻,这种圆雕石刻在中国实属罕见,“可能是迄今为止四川发现的最早的大型圆雕石刻”。
      这尊神兽究竟属于什么年代?此前,坊间曾有一些推测,称这一石兽可能是五代时期的宫苑神兽,也可能与张献忠“江中沉宝”有关。不过,王毅透露,这尊神兽的年代“属于东汉以前”。也就是说,这尊神兽的年龄,起码约有2000年。据了解,石兽被发掘出土的地层属蜀汉末至西晋,根据石兽的外形和制作风格推测,其制作年代可上限为秦汉时期。
      王毅还透露说,这尊神兽,与治水有关系。而且,与李冰治水是一个体系的。
      溯源:它的出生地
      与“巍巍大汉”碑为邻,曾住“蜀王府”
      2010年11月,在天府广场南侧的原成都百货大楼工地上,出土了“巍巍大汉”碑。两者相距数百米。那么,“千年神兽”与它有无直接联系?昨日下午,王毅表示,相比石碑,神兽所属的年代更早。
      成都历史学家袁庭栋介绍,根据历年来的考古发现,可以肯定天府广场一带一直是老成都的中心。千百年来,这一中心区域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资料显示,公元前347年,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北少城”,位置在今天天府广场以北一带。秦灭蜀后,秦惠文王派大夫张仪仿咸阳城,在紧邻蜀王城的南边和西边分筑“大城”和“少城”。今天的天府广场,即处在当时秦“大城”中心略偏西之处。唐代,天府广场原展览馆周围,是一泓五百亩的湖水,名叫摩诃池。前蜀后主王衍(王建第十一子)环湖兴建宫苑,建筑中即有“瑞兽门”。
      公元925年,“前蜀”为后唐灭。此后,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蜀王府”虽历经战火,都始终维持在城市的正中心位置未变。
      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重建“蜀王府”。张献忠攻陷成都后,曾以“蜀王府”为宫,两年后撤离时纵火焚城,“蜀王府”毁于一旦。清代,“蜀王府”的旧址改成了“贡院”。
      袁庭栋介绍说,明代蜀王府外城的东城墙就在如今的顺城大街一带。此次石兽出土的位置在顺城大街以西,曾是蜀王府的一部分。
      猜想:它的身份
      它,不像石狮更像无角犀
      此前,石兽被形容为“狮”。然而,从此处出土的石兽来看,“石狮”一说应该不成立。
      昨日,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刘兴诗在看到石兽的系列照片后表示,从石兽的造型来看,最有可能是犀牛、河马或貘。河马的下颚很宽,与此次出土的石兽差异明显。而貘生性胆小,较少被视作祥瑞物使用。因此,是犀牛的可能性更大。
      既然是犀牛,为何嘴部无角?刘兴诗分析,主要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石兽原本有角,后来受到损坏。另一种可能,则是古人在制作神兽时,根据动物原型进行了艺术加工。
      今日下午解密神兽
      神兽究竟是何身世?它身上还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今天下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在考古现场发布权威消息,解密这尊世人关注的“千年神兽”。
      成都商报记者 王圣
      实习生 谢天
      摄影记者 程启凌
    关键字:神兽,考古,王府
    内容标签: 神兽 考古 王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