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用“上下五千年”这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究竟有多长,五千年的说法是否准确?这些在考古学界一直备受争议的问题,随着7月中旬举行的“2012文明探源公众考古论坛”已经水落石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步入第三阶段,“尧观象授书”被证实,确认襄汾陶寺遗址是中华民族文明史可追溯到距今4500年的重要证据。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介绍,重要证据是山西南部襄汾县发现的陶寺遗址,时间为距今4000至4400年。这个时代与位置和《五帝本纪》所记载的尧活动的时间、地点相吻合。在这里发现了280万平方米的城址,其中有高等级的建筑区,单体建筑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屋顶上使用的瓦片,这把我国用瓦的历史从西周时期又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提早了1000多年。陶寺遗址内也发现了大墓和丰富的随葬品,6件排列在墓葬墙上的石钺带有早期仪仗的性质。陶寺还发现了早期铜器,在铜器上还发现了朱色文字,尽管只有两个字,却表明当时已有人开始使用文字。陶寺城内南部发现了一个决定时令、节气的观象台。研究人员经过一年的模拟观测,发现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这与《尚书》当中《尧典》所记载的“尧观象授书”相吻合。这些恰恰说明陶寺文化早于夏王朝建立的时期,证明距今4500年的中华民族已经进入初级文明社会,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支点。
关键字:发现了,铜器,考古
内容标签: 发现了 铜器 考古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