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小白礁1号考古出水文物554件 确认系触礁沉没_沉船-考古-船体-水下-文物-队员

    分类栏目:文明演化

    条评论

    象山"小白礁1号”水下考古,昨天进入了直播的第四天。前天,从青花瓷到梅园石,一件件文物的出水,渐渐揭开了这艘清代古象山"小白礁1号”水下考古,昨天进入了直播的第四天。 
      前天,从青花瓷到梅园石,一件件文物的出水,渐渐揭开了这艘清代古沉船的面纱。而昨天考古又有进展,200年前的沉船之谜终于有了答案。
      沉船船体发现断裂面,确认触礁沉没
      昨天的水下能见度接近一米,早上9点半,通过央视的水下镜头,依然清晰地捕捉到了木制的沉船船底板。 
      南边的船板,仅剩了一层,一路延伸到北端,而最南端的龙骨,已经断裂。带着水下手电筒,考古队员沿着龙骨,一路往北寻找沉船的痕迹。
      早点9点43分,在船板附近,镜头看到了一条裂缝。而在附近,考古队员还捡到了一块散落的船板,走近沉船中部,一个更大的断裂面呈现在镜头前。
      “南端离小白礁近,断面层次不齐,这肯定是触礁沉没的,撞击力度、速度,都会和断裂面的大小有关系。”水下考古队长林国聪说,至于具体的触礁原因,有待进一步考证。
      而之前,对于小白礁的沉船原因,有很多猜想,比如失火沉没,因为在船体的东侧,发现了四块烧过的船板。
      新出水文物,未来将放在港口博物馆
      截至昨天,根据考古部门的统计,最新出水各类文物标本65件,其中青花瓷30件、五彩器5件、陶缸2件、酱釉陶盖1件、紫砂壶1件、铜构件1件、“康熙通宝”铜钱1枚、石板材24块,并同步完成了出水文物标本的编号、登记等建档工作与清洗、脱盐等现场文物保护措施。目前累计出水文物达554件。
      考古队员的透露,下一步的考古工作将分五部分,包括进一步清理沉船遗址的西侧堆积,完成船载文物的发掘出水;开展沉船残骸最上层船体结构的三维测绘,采集船体的结构形式、规模尺寸等。
      考古队员表示,这些出水的文物,2014年都将入驻北仑的中国港口博物馆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
      古船航线驶往台湾或东南亚
      在昨天的直播镜头中,考古队员发现:由于梅园石“压舱”,沉船南端的船体,保持的相对完整,包括龙骨、肋骨等。而在沉船的中部,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加固船板,上面有钉孔,外面还涂了防水的涂料。
      船体结构的一个个露面,渐渐揭开了船体的真容。
      “这应该是浙船,以前的俗称叫‘鸟船’。” 象山石浦杨氏古船坊的传承人杨雪峰说,浙船的特点是V和U的组合,浙江一带多浅海,船头较尖,尾部都偏圆。
      至于沉船的航线,他推测可能是去台湾或者东南亚。
      通讯员 徐学敏 记者 邹洪珊
    关键字:沉船,考古,船体
    内容标签: 沉船 考古 船体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