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百戏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东南方的内外城墙之间,是与俗称的石铠甲坑相距甚近的一个陪葬坑,曾在1999年第一次考古试掘中出土11件陶俑。根据已修复好的几件如同杂技演员一般的陶俑,有学者认为其原型可能是象征着秦代宫廷娱乐活动的角抵俑或汉代的百戏,因此称之为百戏俑。
据考古队领队张卫星博士介绍,去年以来,百戏俑坑正式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首次对陪葬坑整体进行了全面揭露,发现陪葬坑由三个过洞组成,坑体东西长40米,总面积约800平方米。目前,第一过洞和第二过洞仅仅发掘到了棚木层,完全揭露的是第三过洞,许多断肢残首的百戏俑就出土于第三过洞,但到处可见陪葬坑遭焚的痕迹。
记者现场看到,陪葬坑存在明显的遭遇大火焚烧的现象,除了很多被烧成砖红色的夯土和大量黑色炭迹外,在坑墙上端和过洞的隔墙上(有些部分是整体塌下)可以发现与兵马俑坑内一样的约20厘米宽的方木痕迹,有些木炭十分清楚。
张卫星说,“百戏俑坑”的建造与兵马俑坑等陪葬坑一样,都是用众多方木构建立柱与顶部的棚木层。虽然第三过洞没有发现门道,但是第一与第二过洞两端都有斜坡式门道,我们在门道与坑体的结合部发现了明确的界限——封门,即是由一个个长条形的方木垒建而成的约两米高的“封门”。目前它们经焚烧后已经看不到一个个方木,但是它们两端伸入坑体形成门式阻碍的形状十分明显。
“百戏俑坑”是如何被焚烧的呢?专家认为,自燃的可能性应该很小,应当是人为破坏的,至于是否秦末项羽的部队更没有直接证据。恰恰受益于没有“封门”的相对封闭环境,出土大量百戏俑的第三过洞目前看来是遭焚较轻的。(记者冯国)
关键字:百戏,方木,考古
内容标签: 百戏 方木 考古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