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年度艺术家:蒋志
重要艺术活动
《蒋志个展——震源 (个展)》于2019年6月7日在SiloSilo (瑞士)成功举办。
作为从1990年代开始活跃至今的中国艺术家,蒋志长期、深入地关注各类当代社会、文化与当代艺术自身的议题。他的作品以诗意而强烈的艺术语言,有意地回避了对事件与意义的单向度阐释。蒋志的创作通过将社会性表征与信息隐藏,意图质疑对意义的消费、以及随之固化的叙述或批判方式。同时,他常以人类的内在困境与情感为线索,去传递自我与他者、割裂与整体之间的暧昧关系。
此次个展《震源》呈现了蒋志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展览以一个震动中的视觉场域,去揭示被客观所掩盖的内在驱动和感知条件。对艺术家而言,震动体现在控制与失控的往复过程中,或者说,震动是失衡和平衡之间的运动。蒋志试图去探究的是:震动的源头是什么?它所引发诸的如震撼、感动之类的感知体验,是否早已被预设?通过一系列与生命体验相关的作品,展览以普遍的身体表现和感知经验传递出意义的脆弱与系统的失效。
《颤抖》(2009)中的六个人体影像被分布在展厅的地面上:不停颤抖的人体,其身体姿态与反应既是来自于系统机制的驱动,同时也是意识所无法对抗的非自主力量。四屏黑白影像作品《在风中》(2016),则以堡垒的形式提供给观众一个由外朝内观看的结构,在震动的空间中再营造了一个飓风呼啸的内空间。“西西弗斯的巨石”、“父辈的背影”、“飘摇的树”、“暴风雨”四个场景,以沉浸式的影像呈现了个体面临猛烈外力时的竭力挣扎,也是暗喻了个体在时代交替、社会转型风暴中的困境。
空间几处墙面上时而闪现出圆形的影像《照耀我》(2006)。影片中,拍摄对象被迫面对着突然打在脸上强光。“光”粗暴地让一切“具体”暴露,同时逐渐消失。而在展厅的逼仄角落,《向前!向前!向前!》(2006)的人物正在持续地奔跑。他们的稳定状态与地面上持续震动的身体形成了不和谐的统一。
这种震动,不是孤立的个人感受,更是发生在大时代的社会与微小脆弱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中。展览中非事件或非叙事性的影像作品,调动了暗藏于社会性或结构性叙事之下的个人心理。正如作品《情书》(2010-2014)中鲜花燃烧的瞬间被永久定格,揭露的关于暂时与永恒的悖论、系统内的共振、失衡中的稳定。就如爱之于生命,脆弱却公正。如蒋志所言,“这是给所有人的情书,是给一切在爱中和被爱中的人的情书,而不是给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情书”。在这个层面上,《情书》是对整体性世界观的强调,是对把人类分裂、区隔为不同人的一种强烈的抗议。
艺术家简介
蒋志,1971年生于湖南沅江,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蒋志长期、深入地关注各类当代社会与文化的议题,总是自觉地处在诗学与社会学这两个维度的交汇处上,他所着力的是如何使那些我们熟悉的日常、社会经验转换进作品文本中,并保持日常经验与文本经验两个维度上的张力。在关心当代艺术自身方式问题的同时又富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他的语言多元广泛,在他超越了容易引起观者共鸣的空泛的个人情感和文化态度,从社会和个人的心理深层批判性地介入艺术创作和社会现实的紧张关系中,并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展览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情书之3(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4 绘画, 艺术微喷
在风中(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6 影像, 四频道录像, 03:05|02:58|02:31|07:33
颤抖(系列:无系列作品), 2009 装置, 影像, 6
向前,向前,向前(系列:无系列作品), 2006 装置, 影像, 3屏录像装置/黑白/DV/12分钟/
关键字: 内容标签:AAC,aac艺术中国,蒋志,,影像,向前,震动AAC aac艺术中国 蒋志 影像 向前 震动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