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游园大会 作者:李可染 创作年代:1952 规格:49.5×74.8cm 材质:纸 中国美术馆藏
国际劳动节作为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也是我们每年最为期待的节假日。但今年有点特殊,因为疫情教会了我们,尤其是孩子新的劳动观:
84岁再度披挂出征的钟南山院士
连夜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
累到席地而睡的医务工作者
……
除了这些在各自岗位上为抗击疫情倾力奉献的一线人员外,社会的正常运转,更是离不开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辛苦坚守,正是他们的服务,才使这个社会有序地运转起来。
他们是加班赶制口罩的企业员工、坚守岗位的快递小哥、不间断投入保洁工作的环卫职工……
下面让我们通过艺术家的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描绘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的。
首先是疫情期间,一直奋战在一线的众多医护人员。医生的职责和使命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而他们也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健康安全防线。
吴为山 《使命》雕塑 2020年
艺术家谈到:“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她是所有白衣战士的形象代表,她是众志成城、不辱使命的伟大精神的纪念碑!”
周思旻 《家人》,雕塑,2020年
艺术家的创作,剥去医务工作者的头衔,回归到每一个人作为父母、丈夫、妻子、儿女这些平凡的身份中。
李鹤 《致最可爱的人——火神五兄弟》 雕塑 2020年
武汉疫情爆发以来,数以万计的援汉医疗队、建设者和物资等持续不断地奔赴武汉,其中就有“火神山上的向家五兄弟”,艺术家通过雕塑表达了对医务工作者的敬意。
黄永玉 《中国人活的有气势!》 中国画 2020年
1月30日,97岁艺术家黄永玉创作《中国人活的有气势!》,以笔墨传达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用文化的力量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作为一位爱国画家,在2003年4月的“非典”疫情中,黄永玉亦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以医护人员为主体,创作《我的祖国 我的人民》并将其捐献出来,希望通过艺术驱赶恐惧,增进人们战胜非典的信心。
黄永玉 《我的祖国我的人民》 中国画 2003年 中国美术馆藏
靳尚谊 医生 布面油彩 120cm×110cm 1987 中国美术馆藏
张姝 我们一起面对——援非抗击埃博拉 油画 160×280cm 2019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
2014年多个非洲国家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数个援非医疗队分批次奔赴西非执行埃博拉疫情防治任务。
王晓伟《春至山乡》布面油画 450×210cm 2019年
在中国的劳动大军中,农民是数量最多的,作为中国社会的主力军,它们对中国社会的每一次大的变动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革命和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最大。
罗中立 父亲 215cm×150cm 布面油彩 1980 中国美术馆藏
刘文西 祖孙四代 119×97.5cm 1962 中国美术馆藏
方增先 粒粒皆辛苦 105cm×65.2cm 纸本水墨设色 1955 中国美术馆藏
伍必端 《播种者》 纸本木板套色 版画 1980年 54.5cm×44cm 2006年艺术家捐赠 中国美术馆藏
董希文 千年土地翻了身 布面油彩 66cm×115cm 1963 中国美术馆藏
《破茧▪小井庄生产队的包产到户》漆晓勇 油画220×350cm
作品以小井庄包产到户为切入点,通过12个农民群像,展现农民分配土地的场景。
韩晓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铜 200×150×180cm 2019年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书画,主题性创作,劳动节,,中国美术,雕塑,布面中国书画 主题性创作 劳动节 中国美术 雕塑 布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