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言书法作品
目前,上海流传的沪语童谣有200余首,在这里打招呼是“侬好”,有趣是“好白相”,形容格调为“老克勒”,传统小吃是蟹壳黄、黄鱼面、动物饼干、上海油爆虾、生煎馒头…而这些记忆逐渐被淡忘。
现在,一群艺术家正通过笔墨“打捞”文化记忆,挖掘上海本土经典文化,传递传统生活方式。
“海上风”艺术季《外婆桥》现场
2020年1月10日,上海书画院牵头的“海上风”艺术季在上海虹桥公园的羽瓦台美术馆举办,展览分为《外婆桥》和《好白相》2个主题,邀请了上海老中青三代的艺术家进行创作,内容涵盖童谣、老字号、城市生活等多个方面。
其中1月17日前,《外婆桥》中艺术家们围绕28首老上海童谣进行自主创作,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从不同角度展示过去的弄堂文化。1月18日 - 1月31日,《好白相》将呈现年轻艺术家以上海吃、穿、住、行为主题而创作独特的生活特色。
“海上风”艺术季《外婆桥》现场
从左至右: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丁一鸣;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
“海上风”艺术季是上海书画院为传承海派文化而打造的品牌项目,据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丁一鸣介绍,项目宗旨是为连接和补充传统文化的断层,为传承提供视觉范本,“上海书画院有责任去做这件事,并会一直持续下去。”
展厅现场
如“二三月,放风筝,放得高,吃块膏,放得低,大家吃点烂污泥……”,“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等到八月中……“这些弄堂里的童谣,曾是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美好回忆。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他有大头……”
张雄 45×25cm 纸本设色
“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花拍大麦,劈劈啪,劈劈啪……”
杨正新 45×25cm 纸本设色
“吃蜜橘,剥橘壳。橘壳剥剥剥出橘子嘴里塞。橘壳壳尽朝地浪笃。橘子籽惯了壁角落……“
朱刚 45×25cm 纸本设色
上海童谣往往也寓教于乐,如“长脚鹭鸶敲洋钉,敲来敲去敲勿进,原来是只螺丝钉”等对孩子们用趣味的方式进行启蒙教育,“钩钩还还,一百年不许赖”则让孩子们自然懂得诚实守信的道理。除了这些启蒙教育,上海童谣里也不乏“进阶教育”,比如“蜜蜂叮癞痢,癞痢背洋枪,洋枪打老虎,老虎吃小人,小人捉雄鸡,雄鸡吃蜜蜂”,用童谣的方式告诉孩子万物相克的“高深道理”。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外婆买条鱼来烧。头勿熟,尾巴焦,盛在碗里吱吱叫,吃拉肚里豁虎跳。跳啊跳,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王漪 45×25cm 纸本
“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等到八月中……“
陈燮君 45×25cm 纸本设色
“一稀奇,麻雀踏煞老母鸡……“
乐震文 45×25cm 纸本设色
“六稀奇,黄牛关了鸟笼里……”
程多多 45×25cm 纸本设色
本次围绕的沪语童谣,不仅是保护方言本身,更是一种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表示:“这个展览让高雅艺术走向百姓生活、反应百姓生活,熟悉的场景和记忆能引起观众的精神共鸣,这就是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月17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海上风”艺术季,书法,书画,外婆桥,好白相,海派文化,,白相,艺术,传承“海上风”艺术季 书法 书画 外婆桥 好白相 海派文化 白相 艺术 传承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