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2019展览生态观察:与时代同行中“各行其道”_博物馆-展览-展览生态-当代艺术-策展-美术馆--艺术家-中国-观众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随着2019年的远去,在艺术网和艺术头条对于2019年度现象和趋势的观察中,展览作为一种参考标准和证

随着2019年的远去,在艺术网和艺术头条对于2019年度现象和趋势的观察中,展览作为一种参考标准和证据,成为观察艺术行业生态最直观的表现。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在艺术网收录的5128个展览中,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的展览比例约为2:1:1;其中群展与个展的比例约为7:5,与2018年接近3:1的比例相比,今年个展的数量明显增加。

去美术馆和博物馆参观的人数也有大幅度上涨,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2019年故宫的参观人数已突破1930万人次,其中40岁以下的观众占绝大多数,“故宫已变得越来越年轻了。”

在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中,诸多展览也吸引了大量观众,如刘海粟美术馆的“十上黄山绝顶人——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就有近28万观众参观,艺道融心——湖北美术馆藏朱达诚雕塑作品展也吸引了近26万观众。

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人工智能、国际艺术家的引进、艺术大家纪念展……这些关键词成为2019展览生态关注的热点。

一、70年展览成一大现象 “百花齐放”代替“口号式”呈现

2019年的最后一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针对年度举办的展览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只要参与投票的观众,几乎都选择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f8uiixo03tbK2BhrVQzQCSChjer80vWuB9wbCZt0.jpg

sEwv9e8tdQb00aGT301wdJwLHSxNX53utaqROKcj.jpg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图片来源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

这是清华艺博专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举办的特展,汇集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时期中最为精湛的艺术,由此可见,“观众的喜好还是有一些共性,那种雅俗共赏、有历史厚度、展品质量好、有更好学术梳理的展览更受大家喜欢,因为都能看得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杜鹏飞说到。

还有中国美术馆的“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国家博物馆的“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但凡来北京的游客,这两个展览已成必去打卡之地。显然,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特殊节点,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伟大历程的展览成为艺术界的一大现象。

DaPcwG1YOts1LZVl2prjjvJLKFfjLl2Zow2AcnwQ.jpg

“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现场(国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摄影/余冠辰)

6tJCFMiCi6pygky0cYYz0ZVsua9m8bNttcuM4twl.jpg

“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

yMdTZKBBcCBiKiOPzDi7c5QRDRsxXjGHMVSvJWLd.jpg

“为新中国造型”周令钊先生百岁艺术展现场

efGR5i1mhZsHTNDGpR2LbBTE7kMzR7ZlovbOCdCP.JPG

“京彩70年绘画精品展”现场

其中有歌颂祖国河山的“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题材作品展(1949—2018)”、“江山如画”12-20世纪中国山水画艺术展;有展示中国革命光辉历程的“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人民的纪程”主题性与纪念性雕塑大展;有纪念为新中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为新中国造型”周令钊先生百岁艺术展、“中国设计的骄傲”建国七十周年张仃艺术展、永远的丰碑——彦涵艺术作品展;有展示70年创作成果的“京彩70年绘画精品展”、“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百家金陵典藏作品主题展”;还有通过经典文物向新中国70岁生日献礼的“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文物特展、“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等。

通过这些展览我们发现面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艺术机构并没有采用主旋律的风格,也没有呈现口号式的展览,而是尽量选择曾叩动过大众心灵的经典作品,唤起他们的成长记忆,赢得观众的时代共鸣;与此同时,这些展览也非常注重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再结合公共文化教育活动、媒体宣传,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展,其中彦涵艺术作品展观众量达20万,“我和我的祖国”观众量有19万……

例如关山月美术馆以馆藏关山月《江峡图卷》及其晚年表现长江三峡的画作作为基础,携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推出“轻舟已过万重山——关山月与近代以来的江峡图景”专题展,这里面不仅有关山月的作品,也有同代艺术家的相关题材作品,最后一章还展出了关山月学生的作品。以一件画作作为时代切入点,表现以关山月为代表的那一辈中国画家主动地把握时代精神的创作特色。

BV2yxyFO9rgQfYnfHDoHsbKC8lt8SmRINUthjfAg.jpg

HS7UlsgMmeirx6v0NB5CCvQxwj8D0CafgzSov1gt.jpg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现场

ZAPQCjqVORVoKDbKO47kZHDaF6nB5KjgEydE00bZ.JPG

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现场

与主题性展览的工作方法相似,今年的纪念展中,民营美术馆、私人藏家甚至海外艺术机构纷纷献力,展览规模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19年,是尹瘦石、古元、石鲁、吴冠中诞辰100周年,王朝闻、陆俨少诞辰110周年,张大千、闻一多、陆维钊、钱松喦、黄羲、孔小瑜诞辰120周年,高剑父诞辰14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举办相关纪念展。

gZ81u58cTtzGt8Ypjdh05Mxnrtkv3KGbNbHB0opS.jpg

xDg1rUhkhkHPec03q0OGmXriSBQxsybCeZHhobNv.jpg

“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现场

“一展多点”是纪念展常采用的方式。例如以“风筝不断线”为主题的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遍及全国,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几乎所有与吴冠中有密切交集的地方都举办了相关展览和纪念活动,通过各自馆藏作品,分别寻找与吴冠中先生的关联,共同梳理出一条关于吴冠中先生的百年艺术之路。

与吴冠中覆盖全国的展览不同,陆俨少诞辰110周年的纪念展则集中在上海这座城市,在全市3家美术馆——陆俨少艺术院、龙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共同推出展览,虽然三馆的主题一致,但各有侧重,龙美术馆主要策展陆俨少先生早年临习南北各家各派到中年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再到晚年的陆氏山水,呈现了其完整的艺术历程。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则策展其60年代创作的现实题材和人物画部分,陆俨少艺术院则呈现花鸟、书法等专题。

而尽力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艺术家是纪念展所期望达到的效果。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策展团队在呈现“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时,选择了古元喜欢的方式去呈现画展,以此致敬古元。

举办纪念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艺术家有一个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促进其艺术研究。“巨匠的剪影”张大千120岁纪念大展中,策展人将张大千临摹的作品与原作放在一起展示,从侧面说明张大千的摹古能力。同时,与展览相伴的还有系列书籍画册的出版,此外,馆藏丰富的机构也相继成立艺术研究中心和艺术数据库,为深入研究和传承先生的艺术与教育思想提供了开放性的平台。

二、“人工智能”成展览重要主角之一

2019年的展览中,人工智能成为其中的主角之一。4月28日至5月7日,“戏游2:无界之宴”在上海东岸•民生艺术码头举办, 10天展期使之成为一夜爆火的“现象级”艺术展,不仅一票难求,也带来了“现象级”高流量和全覆盖,其中抖音话题#大型戏精现场#播放量超10亿,微博#戏游2:无界之宴#热度超2237万……这个展览的本质就是在探讨“人跟人、人跟技术、技术跟技术之间的关系。

AOQU5LVSecbN6iUldIPXdAW7BKax99ip6lGWe4pX.jpg

“戏游2:无界之宴”现场 OUCHHH“AVA_Glass Library”

8月19日,今日美术馆1号馆“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 DE JA VU”开幕,集中探讨人工智能与人机互动、艺术与科技、未来考古、神经网络、风格迁移、机器共情及人类与机器的关系等主题。

UdW2SoNyo64Zdtnzm7w0Yb4kinZhqgOB7iPAPxKo.jpg

“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展现场

gvuqV8HVT2sL0sw7G2ZkYjo47LpjwjymhTG2C2CT.jpg

VaMeykWcZz0AmICsR9BixVbIbFiJ74nnUQXdwN8Y.jpg

“脑洞——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参展作品《人类研究#1》3NP 装置 帕特里克·特雷塞特 2012 - 2019

11月2日,全球历史最悠久、声望最高的媒体艺术节“林茨电子艺术节”第一次大规模被展出到中国,首次系统介绍中西方科技艺术40年。11月3日,国博“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中,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科学家齐聚集,探讨人工智能对未来艺术创作的影响。随后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开幕的“脑洞——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亦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渗入艺术创作。

C5YsUbukFGVLb6x3yHceuRe5C1Dpsroedmri0xns.jpg

人工智能“小冰”展览现场

甚至人工智能也以画家身份举办了个展,2019年央美毕业展上,人工智能“小冰”以实验艺术学院学生的身份参展,随后又举办个展,其中她的作品也已非常接近专业人类画家的水准。

综合这些现象我们发现,与前几年相比,2019年无疑是科技艺术展大爆发的一年,无不释放出一种科技艺术热的信息,但在费俊和王春辰看来,相较于其它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展览,此类展览在数量上还远远不够。

事实上,当前艺术界标榜艺术与科技的展览并不少见,自2017年5月佩斯北京举办的Teamlab展之后,中国每年至少有几十场这样以沉浸式艺术标签为核心的展览,但在费俊看来,这类所谓网红式展览,虽然能够让大量公众开始介入到艺术展览行业,但它们也在透支着公众的感官,“被过度标签化反而让我们对沉浸式这个概念产生了一种心里和生理上的反感,我个人只要听到沉浸式的展览就天然地会产生反感”,这是它的恶果。

抛开这类展览,真正以人工智能介入的科技艺术展的确寥寥无几,结合十年来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轨迹,这样的结论其实并不难理解。新千年以来,新媒体艺术经历了从录像艺术的拓展延伸,最后被学院接纳然后教育和传播,成为今天艺术创作的常态。

2017年,随着人们对新媒体艺术新鲜感的缺失,学院有了为新媒体艺术“升级”的决心,决定拓宽媒体艺术的边界,人工智能无疑是最好的突破口之一。“人工智能不仅仅会影响我们,也会影响工业化,影响所有的技术,因为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技术进展速度可以对我们现有的一切带来挑战,所以我们一定要开始这个工作。” 林茨电子艺术节的展览总监马丁·霍齐克如是说到。

VNc23X8E5EhXIzoVviPpQnMCAyknMSeyjWTJYEpd.jpg

“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 DE JA VU”展览现场

现在看来,“科学家和艺术家搞‘联谊会’已然成为当下各类项目或论坛发布中最时髦的玩法。”例如“戏游2:无界之宴”其实是一个由观众来完成的开放剧本,如果没有观众参与,所有剧情都不成立;“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 DE JA VU”也像小说一样有正叙和倒叙,观众顺时针和逆时针去看,它们讲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这种沉浸其中还能参与创作的展览,对观众来说既有深度又有内容,区别于那些依靠灯光音效LED屏幕营造炫酷效果的展览,人工智能成为当下展览的新趋势。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艺术与科技类领域里,最缺失的不是展览,最缺失的是内容和机制。”费俊呼吁未来有更多资源能够投入到艺术与科技的教育、研发当中,真正地为艺术家搭建一些平台,搭建一些实验室,这样未来这个领域的发展可能会更健康。

三、引进国际艺术家个展 策展话语在加强

2019年,从国外引进国际艺术家个展依然是年度一大看点,安尼施·卡普尔、路易丝·布尔乔亚、毕加索、达·芬奇、雷安德罗·埃利希、莎拉•卢卡斯、马克・奎恩、马修·巴尼、布鲁诺·瓦尔波特……除了几个我们熟悉的名字外,还有一大部分不再是自带流量的大师展。

这说明中国不再只是一个接单机构,一个仅给对方提供场地、资金、材料的美术馆,而是有了我们自己的创造和判断。在王春辰看来,我们应该选那些正在成长中的,但还不足以达到像达明安•赫斯特这样高度的艺术家,同时也要让对方觉得正是因为在你们那里做了个展后,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所提升,“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也要有足够的建好美术馆的能力和潜力。”

方法上,杜曦云认为,“交流程度越深,你的创造性的东西才有可能更多更大程度地植入核心的布展方案。”

tiKyTn0BjElCpzL9jtEZUoxdH2z8iNrR0uPl43QU.jpg

雷安德罗·埃利希,《建筑》(200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现场(2019)

写真布喷绘,灯,铁,木和镜子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举办之前,艺术家就对中国本土文化和风俗有所了解。红砖美术馆“莎拉•卢卡斯”作品展开幕前两年,策展人闫士杰就已经开始了这个展览的策划、沟通,同时,艺术家莎拉•卢卡斯对红砖的空间、建筑、园林等也亲自进行了考察、体验。王春辰在策划“皮相之下”马克・奎恩个展的三年时间里,“多次前往英国奎恩的工作室,与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对话,也进行过正式的采访,也阅读了他的多本画册和各种文字,用一种近距离的方法来观察和认识奎恩。” 今年引入的国际艺术家的展览,中国策展人的话语在加强。

虽然艺术机构对“网红展”这个有炒作嫌疑的词有所避讳,但引进的西方艺术家个展却非常依赖观众的参与。

ixHoajH0a9AD0leVtE0N7cjr6kEBFHmvz0D0klEY.gif

莎拉·卢卡斯作品展开幕现场

莎拉·卢卡斯作品展开幕当日,艺术家邀请观众向墙壁上扔鸡蛋、吃香蕉,完成她的行为及装置作品。埃利希利用作品调动观众,让其参与到创作的最终环节,助其展现自己的观念。同样,观众也是安尼施•卡普尔作品天然不可分割的构成,是其作品的生产者,让作品更加完整。

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的参与,西方艺术家在中国办展时,纷纷让作品与当地的生活和环境发生关系。埃利希不仅入乡随俗地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雷安;展览主题“太虚之境”也充满了中国哲学意味;此外,他还专门为中国观众创作了一件新的《建筑》,灵感来自于唐人街。

di6SRypVXXeAI2xlbOlxZdtqL4zSA2vZ5ilfGl7V.jpg

莎拉·卢卡斯作品展现场

rcqunKlsrWaumcBu2yticjZYRJ2KpITdBEKPRRDj.jpg

莎拉·卢卡斯 《北京钻石》、《有形虚空》

莎拉•卢卡斯选择在北京进行长达近十天的驻地,除布展外,她还就地取材完成一系列新作。布展现场,莎拉•卢卡斯也全程参与了对空间的改造,对此闫士杰表示,能让艺术家参与“接管”空间,而不只是把作品放进来展示,是红砖所做的更有意义的贡献。

FAfp8f1bRigpvaUomVX9IM2oeApV0mCqUuVkPTJZ.jpg

“达•芬奇与他的艺术群体”展览现场

当然,引入西方艺术家个展也不是没有争议,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和“达•芬奇与他的艺术群体”为例,这两个展览一个展示的是复制品,一个呈现的作品质量不高,从而引发部分观众的不满及热议。

虽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有它们自己的考量,但这一事件也从侧面反应了观众口味的微妙变化,当出国已不成问题,观众现在更愿意为高质量的经典原作买单。

四、“各行其道”的中国当代艺术展

当被问起对中国2019年当代艺术展览的情况怎么看时,刘礼宾说了四个字“各行其道”。

PnvblvdCyFhbxFHGokEeaIAz7xCNn4zoXlhauyMD.jpg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2013-2019”现场

的确,“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2013-2019”是全国首例有关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的展览,鲁虹无疑也成为艺术批评界第一位“吃螃蟹”的学者。

6KZErmac9wlf8rjAFVGqqBNFT4nmd4iidXReDXrW.JPG

USU9jm3S4tKbnsFE9d5fIKT6te1erpptUXbU6ohw.JPG

“星星 1979”展览现场

与“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同天开幕的“星星 1979”,是一个关于展览的展览,通过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重构了1979年中国美术馆东侧小公园的一个展览。40年前,可能并没有人拿星星画会跟全国美展比档次,但在今天,这二者都是极其重要的展览,那么谁更亲近大众,谁更学术?这不好说。

rFULvSnLPQEDHh6g62vNuBXGWmQfGc0Laqf7ukYp.jpg

“画屏:传统与未来”现场 展示于中央大厅的徐冰作品《背后的故事:仿大痴山水图》

苏州博物馆“画屏:传统与未来”,巫鸿希望以“画屏”为切入点,探究现代人已不太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代的生活、古代的美学,并借用当代艺术打开一扇面向未来的窗户。

EsyBCgtnZWqRjZeBCxwSIRytCORXLUHx9IYUll9W.JPG

陈丹青个展“退步 1968 - 2019”现场

陈丹青、周春芽等艺术家也在多年后再次举办个展,其中,伴随着陈丹青展览的开幕,艺术圈也引发了一系列相关话题的讨论。

hSSEtPJ08slnXzjUsU86iQmT1aB0mx2Rzda3apUq.jpg

nQSgx975MHa9Hn9TGGKRFvw5awrmLsVfhJzf1uAz.jpg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展览现场

“蜻蜓之眼”徐冰个展颠覆了以往个展的形式,“以往我们看到的都是(艺术家的)成果展示,很少能看到这些成果背后的生成逻辑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看,此次展览让策展人和整个展览行业去思考如何对社会进行有价值的输出。”杜曦云评价到。

ulUEWUkRlDkRhUHyuB3aKzdXtzpwfPQp50ynfNZU.gif

“高速形式”张鼎个展现场

1bUQvCb4I6yvkwUTeBmQFezj3EkFB60K0kf5C9Xy.jpg

李青在Prada荣宅的最新个展“后窗”展览现场

今年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艺术家和策展人对常规性的布展方式越来越厌倦,越来越意识到作品和空间的关系,布展的创造性越来越强。“高速形式”张鼎个展作为OCAT上海馆的开馆首展,策展人觉得展厅“可以做点事”,就搭建出一条单一走向的“高速公路”,为观众提供出了一种全新的动向性看展方式;李青将荣宅的舞厅、卧室、浴室、练歌房等主要空间进行重置,使作品与建筑尽可能产生关系。

mBJt6SWdvIB7S0CDrKQPIqaHHB0tgyQC7oCTzu9d.jpg

“绵延”的寓言——陈文令艺术个展现场 《平庸之恶》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9

xsIE0bNIPjVfEHdZgi7khSTwY86b7nArtbPmdr2G.jpg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1997-2019”现场 《无常》,高10米,综合材料,2009

此外,2019年,那些以往已经成名并被认可的艺术家做的总结性、梳理性的回顾展比较多,如陈文令、隋建国、苏新平、谭平、庞茂琨等,当然,也有不喜欢“回顾展”的艺术家,杨诘苍觉得自己的创作还在上升期,就做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展览。

那么,2020年,你对展览有着怎样的期待?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人工智能,博物馆,展览,展览生态,当代艺术,策展,美术馆,,艺术家,中国,观众人工智能 博物馆 展览 展览生态 当代艺术 策展 美术馆 艺术家 中国 观众
下一篇:油画艺术家张洪祥逝世_享年79岁_油画-逝者--自己的-艺术-现实主义||上一篇:读书不分早晚:这些艺术书籍让你充实新一年_出版物--艺术-美术-明代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