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第四届曲江壁画论坛” _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举行_-保护-研究-修复

编辑:刘爽 来源:雅昌网
 
合影留念()“第四届曲江壁画论坛——以壁画艺术史研究及保护修复技术研究为中心的国际学术会议”于201

mtBoHsccl69z0Nd1AzP2ejQ9nmTUZGDXp5dD1a4G.png

合影留念

()“第四届曲江壁画论坛——以壁画艺术史研究及保护修复技术研究为中心的国际学术会议”于2019年10月29日上午九时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开幕。

“曲江壁画论坛”是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独立筹办的国际性专题论坛,旨在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与保护机构以及一切热衷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社会人士、公益组织搭建平台,促进以壁画保护修复、研究和展示前沿理论与先进技术为中心的学术交流与信息共享,共同携手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Yk1NluGtzIMXqiPiycA9L7byquSRlJS9DHkMAYWL.png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延续了第一天全天大会报告和第二日上午分组讨论的形式。大会开始之前,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周天游馆长致欢迎辞,他首先对与会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接着他强调了曲江壁画论坛的重要意义,指出应加强中外民间交流,并介绍了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在中外民间交流中取得的重要成果。随后,西安市文化与旅游局副局长马立军致辞,他对本次论坛的所有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非国有博物馆的重要性,以及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作为陕西省优秀非国有博物馆在壁画保护修复、中外民间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UQl3JZ5dFyS9YnMs9xDQad9ZnHaxpbesmytCBkrA.png

njNd6wj6rS5rXWnSLrBjXgmaGgtirVJ3Dpt08keS.png

论坛现场

10月29日的大会报告由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精彩发言,上午的会议在周天游馆长的主持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葛承雍发表了《挎包女人:从壁画到塑像的中古艺术再现》的报告,利用新出土的中古壁画和唐代各种挎包女性陶塑,对女性挎包形象的出现进行初步分析。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化学系教授罗多里科·乔治(Rodorico Giorgi)发表了《纳米技术在清理和加固壁画中的应用》的报告,讲述了他和他的团队使用氢氧化物纳米颗粒、微乳液和化学物理凝胶来加固和清洁壁画的方法。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室主任赵凤燕发表了《西安明清寺观壁画调查研究》的报告,通过对西安明清寺观壁画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现存寺观及壁画分布特点、壁画艺术特点、壁画损毁原因等问题。呼和浩特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武晓怡发表了《内蒙古古代壁画调查保护概览》的报告,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现状调查,制订全区范围内古代壁画数据备案机制,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壁画保护的资料库。上海大学教授、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罗宏才发表了《西安东岳庙壁画调查保护历史与价值评析》的报告,这是首次对东岳庙壁画调查保护历史以及价值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阿塞拜疆喀什凯奇克遗址保护区馆长穆萨·穆尔扎加利耶娃(Musa Mursaguliyev)发表了《阿尔巴尼亚高加索地区的纪念碑》的报告,讲述了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的建筑和艺术。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副馆所长王先福发表了《楚人物故事漆画浅析》的报告,对9座战国墓出土楚人物故事漆画16件从题材、载体、画面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其所展现的楚人的精神信仰和生活状况。 

NRsYfLM8xhAOdL0MASDsN0Rk6NXhINJHjodrgRIO.png

w3hPjLHU1pmwiBeMkU1IMkUI72SCViwbPWBHyJIT.png

wFXbI3jjuNj6LV9UxdscFWCCt3RKifeZ5yEUdQO1.png

论坛现场

下午,在罗宏才教授的主持下,意大利高等文物保护修复研究院(ISCR)修复师玛丽·何塞·马诺(Marie - José Mano)、建筑师乔治·索布拉(Giorgio Sobrà)发表了《约旦库塞尔阿姆拉的城堡壁画》的报告,介绍了意大利高等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团队对城堡结构和装饰的大规模干预。斯洛文尼亚文物保护研究所、文物修复中心主任玛蒂娜·莉萨·克科林(Martina Lesar Kikelj)、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IPCH修复中心主任耶尔内伊·哈东林(Jernej Hudolin)发表了《斯洛文尼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引进清洁和加固壁画的新方法》的报告,分享了斯洛文尼亚在保护和修复壁画方面研发和引进的新技术。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研究员侯世新发表了《古代西域佛寺遗址图像中外来文化元素探微》的报告,以新疆地区的龟兹、高昌、于阗三大佛教传播中心的佛教石窟遗址图像为研究中心,分析了西域早期佛教的文化形态与在中原汉文化影响之下的佛教文化形态并存的现象。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李强发表了《内蒙古地区汉代墓室壁画中的山水图像研究》的报告,详细阐述了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陆续出土的多座汉代壁画墓中丰富多样的壁画,通过对这些图像进行系统地整理,分析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河北博物院副研究员郝建文发表了《蔚县苏官堡华严寺壁画调查》的报告,在对蔚县苏官堡华严寺进行实地考察和对现存壁画现场观摩的基础上,对华严寺大雄宝殿和地藏殿壁画的内容、绘画艺术、绘制年代等做了初步分析。简单的茶歇过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西安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托妮亚·埃克菲尔德(Tonia Eckfeld)发表了《五座后武则天时代唐代皇陵的政治内涵和个体特征》的报告,阐述了后武则天时期五座唐代皇陵的政治内涵和个体特征。乌兹别克斯坦艺术学院专家组组长米尔库萨诺瓦·迪洛巴(Mirkhusanova Dilobar)发表了题为《东方历史遗产:巴布尔时期的文化与艺术》的报告。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系副教授、系主任杨璐发表了《陕西旬邑古豳地西头遗址出土壁画残块的彩绘分析研究》的报告,文章以陕西旬邑古豳地西头遗址出土的一块壁画残块的彩绘层为研究主体,采用了显微剖面法、拉曼光谱结合粉末偏光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方法,从而研究出旬邑古豳地西头遗址的彩绘工艺。南京市博物总馆综合业务部主任、研究员毛晓玲发表了《壁画艺术的社会情境探析》的报告,文章分析太平天国壁画的独特艺术风格独特,探索其所反映的社会情境。

10月30日,论坛以艺术史组和保护修复组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讨论气氛极其热烈。第一“艺术”组领域涉及壁画艺术研究的相关方面,在杨璐老师的主持下,上海大学教授陈菊霞发表了《延鼐夫妇供养人像辨析》的报告,其主要研究对象为莫高窟中延鼐夫妇的供养人像。甘肃省金昌市博物馆馆长、文博馆员李勇杰发表了《甘肃永昌乱墩子滩 1 号壁画墓调查简报》的报告,通过调查走访和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还原永昌乱墩子滩墓群发现一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墓葬的原貌,以期为学界增添甘肃河西壁画墓新的研究材料。四川博物院副研究员李琳发表了《四川佛寺明代壁画特点简说》的报告,介绍了四川地区佛教寺庙中的精美壁画,及其所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和历史资料。简单的茶歇过后,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晓星发表了《陕西钟山石窟第 11 窟与<文殊般涅槃经>》的报告,以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图为研究中心,结合传世史料、敦煌五台山文献和其他五台山图,再次对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图细节进行详细的梳理。

第二艺术组在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李强老师的主持下进行,昭陵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李浪涛发表了《唐李震墓壁画侍女风格分析》,对李震墓中出土了多幅侍女形象的壁画,从内容布局、绘画风格以及侍女造型等方面与同时期墓葬侍女图壁画进行分析比较。鄂尔多斯博物馆中级研究员赵国兴发表了《从壁画图像内容分析汉代墓葬的早晚关系 ——以鄂尔多斯出土三处汉代壁画墓为例》,对鄂尔多斯地区出土的三处汉代壁画墓葬壁画图像资料进行梳理,从而发现运用图像对比的方法可以判断三处墓葬的早晚关系。太原理工大学讲师许栋发表了《唐代新样文殊造像研究》,以四处唐代新样文殊造像为基础,对新样文殊造像的形成过程做出梳理,分析了此类造像所蕴藏的社会、政治、宗教内涵。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编辑部编务汪正一发表了《炳灵寺三幅送子娘娘碧霞元君考》,以炳灵寺第126、128、132窟明代壁画“富贵百子图”为研究中心,通过对画面细节的考释,认为其应是以碧霞元君为主尊的《送子娘娘图》。简单的茶歇过后,阜新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梁姝丹发表了《清代阜新圣经寺壁画研究》,以清代阜新圣经寺壁画为研究对象,探索西藏蒙古佛教的东传线索以及近代东蒙文化的研究。

“保护修复”组领域涉及壁画的现状调查、病害成因、治理、保护修复等诸多方面,在河北博物院副研究员郝建文的主持下,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壁画研究中心馆员马艺蓉发表了《石膏加固壁画的病害调查与病理成因分析 ——以唐列戟图壁画为例》,从唐列戟图壁画病害的科学调查入手,致力于系统分析石膏加固壁画的病害产生原因,证实保存环境控制、加固材料筛选与古代壁画科学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呼和浩特博物馆副研究员任亚云发表了《赤峰博物馆藏揭取墓葬壁画的保护修复中的探讨及思考》,介绍了对赤峰博物馆藏揭取墓葬壁画的保护修复过程,就修复中和修复后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及思考。榆林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马丽发表了《陕北榆林地区寺庙壁画遗留现状调查研究概述》,就陕北榆林地区元、明、清遗留的寺庙壁画进行考察研究,对该地区壁画遗留的面积、年代、题材、绘制手法、艺术特色及损坏程度等信息作出了初步推断,进而归纳总结了该地区壁画留存的现存状态和研究价值。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严静发表了《唐韩休墓壁画考古现场科学调查研究》,联合多种科学手段,利用各种便携记录、分析检测设备,对唐韩休墓壁画进行了全面的影像信息提取、颜色记录、材质无损快速分析、病害记录和分析。简单的茶歇过后,陕西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群喜发表了《西安市高新区三皇庙壁画现状调查及病害评估研究》,介绍了三皇庙内壁画的严重病害,结合壁画制作工艺、材料的研究,环境因素的分析,对壁画病害成因进行了科学评估,并给出了壁画进一步保护修复的建议。接着由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馆长周天游先生致闭幕词,宣布第四届曲江壁画论坛圆满结束。

2013年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论坛,有国内顶级专家及日本、意大利、港澳台地区五十余位知名学者参与,会上学者就各自研究的前沿课题进发表了重要演讲,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会后结集出版了《色.物象.变与辩——首届曲江壁画论坛论文集》,专家、学者的报告对学术界、文博行业乃至全社会产生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受此鼓舞,“曲江壁画论坛”成为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每两年举办一届的重要学术会议,在2015年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论坛,此次国外学者显著增加,除国内著名壁画专家学者外,来自意大利、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澳大利亚、日本的知名学者也前来参会,会后出版《再获秋实——第二届曲江壁画论坛论文集》。第三届曲江壁画论坛以第二届论坛通过的“曲江宣言”为行动指南,吸纳和调动丝路沿线国家壁画研究专家、学者参与到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和信息共享。

“第四届曲江壁画论坛”汇集了近70位国内外壁画修复、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昭陵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呼和浩特博物馆、上海大学、西北大学等二十余家国内研究单位、重点高校,以及意大利高等文物保护修复研究院、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阿塞拜疆喀什凯奇克遗址保护区、斯洛文尼亚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十余家海外科研单位,围绕壁画艺术、壁画技术、壁画修复保护等专题展开讨论研究,通过双方或多方合作的形式推动以中国古代壁画为中心辐射丝路沿线国家古代壁画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同时,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也将积极引进国内外壁画保护修复的先进技术与理念,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更好地延续“曲江壁画论坛”这一亮眼的学术名片。

事实证明,由民办博物馆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壁画这一宝贵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大有可为,是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典型范例。

 


关键字: 内容标签:,保护,研究,修复保护 研究 修复
下一篇:张德建:现在的我自由了_因为评判标准掌握在自己手中_感物-抽象艺术--绘画-形式-创作||上一篇:贾平凹的艺术“拙见” 看见一代文豪的心灵剖面_贾平凹--艺术-都是-著名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