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之外,贾平凹的艺术世界有哪些精彩?他的书画艺术和文学和灵魂和信仰有着哪些关系?10月27日下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大厅举办了“拙见平凹——走进贾平凹的艺术世界”面对面谈话。解锁了一代文豪的艺术观。
“拙见平凹”主讲嘉宾有著名文学作家贾平凹先生,时事评论员、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杨锦麟先生,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先生以及拙见出品人田延友先生。出席的谈话的嘉宾有陕西省作家协会常委副主席雷涛先生、终南山净业寺本如法师、广东粤剧院院长、著名粤剧学家曾小敏女士等。对话主持人拙见西安负责人葛少欢,陕西广电主播杨锋。
扫码看“拙见平凹”现场直播
缘起
关于贾平凹的书画作品的话题讨论,由来已久。对此,贾平凹曾有两次回应。
一次说,现在有些人很喜欢说一句话,说谁该当书法家,谁不该当书法家,硬要划出一条界线么,好像是搞文学的就不能写字了,过去的文人不都写字吗?过去的书法家不都是文人吗?
第二次回应,则是在“拙见平凹·走进贾平凹的艺术世界”活动上,与主持人的对话中。他说:“市面上的贾平凹书画作品,百分之九十都不是出自我之手。” “拙见平凹·走进贾平凹的艺术世界”系列活动围绕“贾平凹书画”展开的讨论,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业界内外极大的关注度。成为陕西文艺圈的一大盛事。
左起:拙见出品人田延友先生,陕西省作家协会常委副主席雷涛先生,著名文学家贾平先生,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先生,时事评论员、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杨锦麟先生
主持人葛少欢、杨锋(右)
“拙见平凹”现场
现场
谈话开始之前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先生致发言词,木南先生希望能够通过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来让大家看到贾平凹先生的书画,也可以看到他的文学历程和在生活经历,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到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传播、传扬好字好画。
本次谈话的中心环节,由五位主讲人围绕着贾平凹先生的艺术创作历程展开轻松愉快的面对面交流。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杨杨锦麟先生和贾先生对话关于艺术市场的问题为主,下半场则由肖云儒和雷涛先生与贾先生对话艺术本体等话题。
杨锦麟先生
杨锦麟先生首先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关于写作的经历,读书人能够把自己的智慧变现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一个读书人没有办法得到应有的劳动价值,才是不应该出现的社会现象。杨锦麟先生表示,贾平凹先生在他的心目中是真诚的、质朴的、不曾被包装过的,同他的作品一样,不懂得掩饰。
杨先生还提到,当下时代对社会美的标准还是模糊的,拯救一个民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美育的教育、审美观的培育是关键。
贾平凹先生
贾平凹先生提到,字画卖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依然坚持在创作前线的基本上都是热爱创作的人,作为一个作家,他首先要感谢这个时代,给予自己创作时的自由自在。贾平凹先生说:“其实做任何事都是一种修行,写作也是。”他拥有自己的创作信仰,他认为每当全神贯注投入身心去做一件事时,便能遇见神,对于他便是在写作过程中与神相遇。认为搞文化创作最关键的是开拓视野,不仅是空间上还有时间上。在讲艺术创作方法时他说道,自己创作时往往感性居多,创作需要生命力和精神力,创作时除了要有自己的审美,投入自己的感情外,还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如果只是单纯的传播,无法拥有后面的发展。
肖云儒先生
肖云儒先生评价贾平凹老师的作品时说先生书画最大特点,就是一个“无”字,他是有禅境,有灵性,有气场的,画一个画作画具象容易,但是能够概括和宽泛联想是需要有灵性的。这点和本如法师的观点相似。肖云儒先生说,艺术就像一个梦,当你有一个好的创作想法,你就会冲动,把它形式化后变成语言,就是精神的台阶。
上一页 12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拙见西安,贾平凹,,艺术,都是,著名拙见西安 贾平凹 艺术 都是 著名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