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冯雪:令人期待的策展在于能否提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_冯雪-策展-策展人--博物馆-研究-座谈会上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2012年,冯雪第一次正式参与策展,当时她在美术学院读硕士,师从范迪安教授,专业方向是美术博物馆学研

2012年,冯雪第一次正式参与策展,当时她在美术学院读硕士,师从范迪安教授,专业方向是美术博物馆学研究。

快上研二的时候,冯雪有幸参与到了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的展览策划项目中。最初在中国美术馆接触策展工作的时候,可以说是边学习边实践,对于展览和策展的理解也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

r17QuYDHcJGEBqUAexrbftJkD2czMWx1nFMD4MX0.jpg

《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现场

她参与的第一个展览是201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这个展览后来巡展到浙江省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冯雪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文献资料整理和研究、联络艺术机构、艺术家和艺术家家属搜集整理作品与档案资料、借展、点交、布撤展、编辑和校对画册、协助组织开幕式和研讨会等等。

这些工作内容使得她在最初建立的对于“策展”的理解是:一方面要沉下心来做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要事无巨细盯住无数工作细节。这种认识对她来说在今天也是依然有效的。

“我的研究方向一直专注在美术博物馆研究和展览研究领域,到今天依然如是。我自己的策展实践其实是研究的方法之一,或者也可以说是研究的对象。在今天,做展览貌似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当然,‘人人都是策展人’是个很有吸引力的观点,但我想策展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创造性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掉的。从美术博物馆的历史和展览的历史来看,策展是在以展览的形式进行艺术批评和艺术史写作,特别是在以美术博物馆为主体的时候。好的展览应该能抛出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这个话题可‘新’可‘旧’,但策展人需要围绕这个话题给出可以称之为‘洞见’的思考,以及有关这个思考的独特表达。”冯雪讲到。

Gjmu1A1BVRIZPnG6ejEtisOfVeAIg0bLZfWhnuEx.jpg

2019-20学年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博物馆管理本科工作室师生合影

而关于展览的选择,冯雪表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同时有一定研究积累的方向和题目, 冯雪近几年来也有多次走出国门的策展经验,2016年,她受纽约亚洲文化协会全奖资助,到美国做为期6个月博物馆考察研究和交流,当时她跟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等等很多馆的策展人请教和交流经验,也观摩和参与过他们的几个项目。

冯雪总体感受是,欧美美术馆策展的周期的普遍比我们在国内做展览长很多,策展的流程相对复杂,面对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也要复杂一些,当然,不同地区和性质的馆在策展制度上也有一些差异。另一方面,这些馆策展理念的提出很多时候是以藏品研究为基础的,特别是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或者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等,会不停地想办法换着角度切入藏品研究,不断翻新对藏品的阐释,而国内策展似乎更多时候是理念先行,这跟博物馆在不同国家从诞生起形成的长期传统有很大关系,也体现着有关博物馆和展览的世界观。另外,从展览作为公共文化项目这个角度来讲,美国特别是日本的展览,在项目策划与执行的完整度和完成度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bOqzF6Nz9Y1A9LmWUMYyXCs07QaJNBNldAyRzN9S.jpg

"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展览现场

k6kfdrqabMrPtuuFkPvW2Yu2unVyHJYA7gkThIQQ.jpg

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展览现场

谈到策展人这一身份时,冯雪不把自己定义成“策展人”,比起前辈和同行,她认为自己更像是个“展览工作者”和“策展观察者”。现下国内博物馆、画廊、艺术博览会事业处在一个持续和深化发展的时期,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类型的策展需求很大。在国外跟一些策展人朋友交谈的时候,冯雪发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更成熟也更复杂的策展环境,挑战比以往更多,创新与变革的愿望也很大。而在美术学院里,有关博物馆和策展的人才培养、研究和交流在持续进行。大家都有很多的目标、任务或者理想要去实现,忙碌、疲惫、充满干劲这些状态是交织在一起的。

冯雪很喜欢“更年轻一代的策展人”的说法,她表示这或者是一种提示,在她看来,“更年轻一代”其实可以与年龄无关,而在于能不能贡献一种新的策展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才是真正令人期待的。

c3vn2ji3Y33nVkgn1pI9WUlWKEysAtokRPMCP5ZW.jpg

"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展览现场

S3y6vBMgzN8Gn7z7xjYYJxI5NYNK1qfVoKKBUSmN.jpg

"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展览现场

艺术网:您第一次策展在什么时候?

冯雪:第一次正式参与策展是在2012年,当时我在美术学院读硕士,专业方向是美术博物馆学研究,师从范迪安教授。快上研二的时候,有幸参与到了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的展览策划项目中。

艺术网:在接触策展工作的时候,对于策展是如何理解的?

冯雪:最初在中国美术馆接触策展工作的时候,可以说是边学习边实践,对于展览和策展的理解也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我参与的第一个展览是2012年在美术馆举办的《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这个展览后来巡展到浙江省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文献资料整理和研究、联络艺术机构、艺术家和艺术家家属搜集整理作品与档案资料、借展、点交、布撤展、编辑和校对画册、协助组织开幕式和研讨会等等。这些工作内容使得我在最初建立的对于“策展”的理解是,一方面要沉下心来做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要事无巨细盯住无数工作细节。这种认识对我来说在今天也是依然有效的。

Uz16N21ZjC2h6PmgzkyWn29xYfr4vZ29444NYObG.jpg

文明的回响——穿越敦煌展览现场

MZSTlccibQhudwR7cVZC31baAgOGeewJkuSOgV8u.jpg

“苏立文与20世纪中国美术”展览现场

艺术网:您比较喜欢的策展工作方式是什么?在策划展览时,又是如何展开工作的?

冯雪:策展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模式,但这个模式会因为展览的类型、性质和目的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区别,策展工作也会因而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开。比如说,“从延安走来”展览是带有一定纪念性质的展览,旨在从《讲话》对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影响的角度重新梳理艺术史经典,因此选择在时间和主题两条线索里串联起中国美术馆的众多馆藏作品。《苏立文与20世纪中国美术》展览是与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在展览里所有的展品都同时具有“艺术作品”和“档案”的身份,它们是著名艺术史家迈克尔·苏立文一生艺术交往和学术研究的印记,让观众了解苏立文先生对近现代中国美术研究的学术历程,凸显他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关系。2013年参与的《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展览,聚焦在1950-60年代国家公派留学生到前苏联学习艺术这一事件上,我们希望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历史文化“现场”,同时,通过从艺术家和家属处采集的口述历史和原始档案,在建构整体叙事结构的同时,发掘和呈现艺术家和艺术史学家创作和研究的不同侧面,讲述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所以个案研究是主要的策展工作方式,也是展览的结构。2016年的《文明的回响——穿越敦煌》《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展览都采取了一种“古今对照”的方式,特别是“穿越敦煌”展览,在太庙艺术馆特殊的建筑和文化空间中,将艺术创造的传统与今人的借古开新、跨文化探索与融汇并置起来,以不同时代艺术作品的“对话”呈现展览母题的丰富维度。

RpzbBCXYDETVw03kXxwdFWmhShTJOowyksPQySWt.jpg

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现场

艺术网: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在策划展览时,您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在您看来策展最重要的是什么?

冯雪:硕博士开始,我的研究方向一直专注在美术博物馆研究和展览研究领域,到今天依然如是。我自己的策展实践其实是研究的方法之一,或者也可以说是研究的对象。在今天,做展览貌似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当然,“人人都是策展人”是个很有吸引力的观点,但我想策展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创造性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掉的。从美术博物馆的历史和展览的历史来看,策展是在以展览的形式进行艺术批评和艺术史写作,特别是在以美术博物馆为主体的时候。好的展览应该能抛出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这个话题可“新”可“旧”,但策展人需要围绕这个话题给出可以称之为“洞见”的思考,以及有关这个思考的独特表达。

AMZgDelM16PN1loVm1FuaIQrJKiPMCKgBRYGh1z9.jpg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坎普”展览现场

艺术网:什么样的展览比较有挑战性?

冯雪:挑战在策展中是永远不可避免的,无论何种类型的展览,从前期策划到展览落幕,任何时间任何层面都可能存在挑战,因为总有一些困难是之前未曾遇到或者未曾预见的。当然,如果展览的规模比较大,操作模式又相对复杂,那么挑战就会特别明显。2017年我配合范迪安教授策划《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展览,作为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框架下的重点项目,“德国8”的策划时间超过2年,是德国当代艺术在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我们从德国的公、私美术博物馆以及艺术家、收藏家、画廊机构借展了320组德国1950年代至今的艺术作品,联动北京7所美术馆同时举办了7个主题展览和1个论坛,有11个中德机构和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可以想见,在学术策划的层面,选择什么样的作品、构建什么样的主题能够充分展示战后至今德国艺术的特殊样态,本身即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同时,隔着几万公里的距离和文化差异,组织起这个庞大的国际合作展览项目,在策展沟通、借展、运输保险、进出关、布撤展,特别是预算方面的压力也十分巨大,以至于在最后一个展览开幕之后,我还在恍惚是不是还有哪个环节有遗漏,哪个问题没解决?但克服挑战总是最让人兴奋的,“德国8”从1个念头变成7个展览,谁能说挑战不是动力的一部分呢?

艺术网:您怎样看待展览中策展人与艺术家、空间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冯雪:在展览中,策展人与艺术家当然是一种合作关系,策展人是展览的“作者”,也是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服务的,与艺术家合力完成展览的创作。空间和观众的关系是另一个很重要的议题,特别是在今天,展览的公共性越来越强,营造展览空间的手法也越来越多样的时候。空间叙事是展览特有的视觉语言,它包括了复杂的元素:作品间的距离和组合关系、作品与空间在人眼视线范围内呈现的结构、展览流线的设计、视知觉甚至是更多感官氛围的营造与控制……这一切因素可以理解为展览的“语境”,它决定观众的观展体验与认识,也改变作品和展览的意涵。在参与日本新泻《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华园》项目的时候,这一点感触尤其深。起伏的山峦是大自然操刀建造的美术馆,作品散落在各处,尝试从不同的路线驾车从一个作品到另一个作品,心理感受会因为距离、作品关系、身体疲劳程度甚至山间风景的不同而彻底改变。

sH4W2Atamf05jmyMAEgc1KbELXXY8ooaMFxJtILa.jpg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现场

JkyTUMtbPccB8LNz2VUflAQh6sJqgOltJ8jGV1KC.jpg

昊美术馆 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虚构”展览现场

ErmPP4aI1XDtptU8ucXozDSGHkjvffNNf4xOXXMH.jpg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同学参观红砖美术馆奥利亚森个展“道隐无名”

艺术网:对于展览的选择有怎样的考虑?

冯雪:我会希望选择我自己感兴趣的、同时有一定研究积累的方向和题目,当然这种设定其实是有点理想主义或者说保守的,因为有时候你的“兴趣”可能你自己并不全部清楚,而展览会替你做选择。

艺术网:国际策展和国内策展会有什么不同?

冯雪:2016年的时候,我受纽约亚洲文化协会全奖资助,到美国做为期6个月博物馆考察研究和交流,当时跟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等等很多馆的策展人请教和交流经验,也观摩和参与过他们的几个项目。这几年也有一些机会到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做博物馆和展览的考察研究。总体感受是,欧美美术馆策展的周期的普遍比我们在国内做展览长很多,策展的流程相对复杂,面对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也要复杂一些,当然,不同地区和性质的馆在策展制度上也有一些差异。另一方面,这些馆策展理念的提出很多时候是以藏品研究为基础的,特别是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或者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等,会不停地想办法换着角度切入藏品研究,不断翻新对藏品的阐释,而国内策展似乎更多时候是理念先行,这跟博物馆在不同国家从诞生起形成的长期传统有很大关系,也体现着有关博物馆和展览的世界观。另外,从展览作为公共文化项目这个角度来讲,美国特别是日本的展览,在项目策划与执行的完整度和完成度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8X5yZMghYqZUmUh7nZ0kWNF3rCNOU50heO1sK7A0.jpg

法国奥赛博物馆

ziPgfYX07W2B8IvbddxQBO81gpDNVjoVXFnjtC2M.jpg

法国毕加索博物馆 毕加索与考尔德双个展现场

艺术网:作为更年轻一代的策展人,您如何看待自己当下的状态?或者身边同行者的状态?

冯雪:我很难把自己定义成“策展人”,有点不够格,比起前辈和同行,我更像是个“展览工作者”和“策展观察者”。现下国内博物馆、画廊、艺术博览会事业处在一个持续和深化发展的时期,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类型的策展需求很大。在国外跟一些策展人朋友交谈的时候,会发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更成熟也更复杂的策展环境,挑战比以往更多,创新与变革的愿望也很大。而在美术学院里,有关博物馆和策展的人才培养、研究和交流在持续进行。大家都有很多的目标、任务或者理想要去实现,忙碌、疲惫、充满干劲这些状态是交织在一起的。我想“更年轻一代的策展人”是个很好的说法,或者是一种提示,“更年轻一代”其实可以与年龄无关,而在于能不能贡献一种新的策展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才是真正令人期待的。

bQKQUdznKe10r6lruINCT6wymEo0wENPcFgiY95E.jpg

冯雪

冯雪,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讲师,主要承担《美术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与视觉传达》及“美术博物馆管理(本科)专业工作室”的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

近年来,冯雪博士专注于博物馆研究、美术博物馆管理、艺术展览策划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在《世界美术》《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篇。2016年,获亚洲文化协会(Asia Cultural Council)“年度杰出艺术人才奖”,赴美国开展美术博物馆考察研究和学术交流。主持和参与策划过的国内、国际大型艺术展览和文化项目主要包括“苏立文与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2012年)、“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中国美术馆,2014年)、“文明的回响——穿越敦煌”(太庙艺术馆,2016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日本新泻,2016/2017年);“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太庙艺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红砖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元典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2017年)等。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央美术学院,冯雪,策展,策展人,,博物馆,研究,座谈会上中央美术学院 冯雪 策展 策展人 博物馆 研究 座谈会上
下一篇:中国影像艺术机构联盟正式成立_论坛-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摄影-艺术-中国||上一篇:四川往事_|_陈子庄:走进石壶的世界_石壶-艺术大家与四川-陈子庄-魏学峰--齐白石-生化-都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