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大暑_|_夏天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是好朋友,你热我也热_消夏--开裆裤-避暑-空调

编辑:刘龙 来源:雅昌网
 
刚过“中伏”,又至“大暑”,身处一年内气温最高,最为潮湿闷热的时段,只感觉整个人都快热到变形。庆幸的

刚过“中伏”,又至“大暑”,身处一年内气温最高,最为潮湿闷热的时段,只感觉整个人都快热到变形。

7Cfm6qfyANDH5BTqwj62uWrZt6YDzftiuG7QUNRm.gif

庆幸的是,我们还有空调、有WiFi,还有冰镇西瓜,此时未免感慨,若在没有冰箱、电风扇、空调的古代,那岂不是得干熬到秋天?

然而,种种迹象都表明古人绝不是像咱们想的那样,干熬着静待秋天,而是相当有智慧的,用了很多现在看起来低碳、环保的妙招来安然度夏。

rUNCkWUrGJwRyPIOntVLzOSNxuDNMMhnjF7dazz4.jpg

《槐阴消夏图》北京故宫藏

炎炎夏日,古代人们的“避暑”神器可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

一、古建筑自带空调

和现代人一样,古人避暑首先想到的就是改造居住环境。

“凉屋”就是古人消暑度夏的方式之一。凉屋通常傍水而建,利用机械原理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水流沿着屋檐往下淌,大有人工“水帘洞”的味道。凉水从屋顶流过,降温效果自然极佳。

最近大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蚍蜉众藏身宅院的“自雨亭”便是这种原理。

EHNwGAgr1RHj3MMt5PVoiSacO9MrRQI8yfLZhfXr.jpg

dmrbO8CdXm1k3bjOvtf6iepQ9s4bM4kjlDOjtye1.jpg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除此之外,唐代地位较高的大臣还会在家里兴建“空调房”———“含凉殿”。含凉殿内有“扇车”,相当于今天的空调扇,只不过依靠的不是电能而是水能,用水转动扇叶,风扇再对着凉水吹就能形成冷气。

OkpGoMKL2YEERdQNGW5gsfVEWxfjFQ0D8QNoUGRr.jpg

JK4WxZx1jBFtdz9eKxJicHbQAw5mAWrXnW6BtBJl.jpg

据学者考证称,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空调房”是从拂菻国(东罗马帝国)传来的舶来品,如果考证属实,这种装置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进口空调”了。

而在民间,富庶一些的人家则会将屋子建得更高,如此,热气有上升的空间,从而使人感觉凉爽。且传统建筑多有出檐,等级高的还有回廊。回廊是屋内和室外空间的缓冲地带,以保障室内温度冬暖夏凉。

QoDKwKIop2wRdpWyfNeucmQr8oTRjT09GwP1aSto.jpg

而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南方地区很多老房子的屋内还常见小水井,其实并非专门用来取水,而是作为冰箱使用。人往这块中间有通气孔的方石板上一站,你就能感受到一股股沁凉的空气冒出来。其实在石板之下,是个一两米见方的空间,有效利用常年恒低温的地气与屋内热空气形成温差对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房间保持凉爽。

二、夏天天气热,扇子借不得

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老南京有民谚曰:“夏天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是好朋友,你热我也热。”

几千年来,文人墨客们既用扇子避暑纳凉,又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更有五花八门的折扇、团扇、蒲扇、芭蕉扇、便面,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扇子文化”。

mT6qObyBqwFi1xKZ9RLBHMxPqtuNp5Nli2AZM5Rf.jpg

目前最贵的扇子《明人金扇集册》,12把扇子2017年拍出了5000万元

旧时每到炎夏,众人多聚在树下一起纳凉,有儿歌曰:“扇子搧悠风,时刻在手中。谁人问我借,要到八月中。”

t8iQiJKxQvyqk3gXSW5CEFlIHiePBuhdP3JuaQ9f.gif

这道别样的风景,已随着空调和电风扇的普及,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三、凉枕、凉席,花样层出不穷

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季纳凉寝具,民间有清凉沁肤、爽身怡神之说。北宋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中说:“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是古人对瓷枕的赞美。

ZjYWxmr7utjO1IUhT0IVMMRYS8VuyCOrOeNjbPcy.jpg

北宋定窑孩儿枕

在所有瓷枕中,现藏于台北故宫藏的北宋定窑孩儿枕,应该是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此枕做孩童俯卧于榻上,富于情趣,柔和温馨。

roFUOaR3aqZDBMm7rYQThpSt7iQdpnmcAfjNdy1Z.jpg

宋 白釉珍珠地戏水瓷枕,洛阳博物馆藏

而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的白釉珍珠地戏水瓷枕,其形其色,更是凉意顿生。不知古人当年消夏,枕着这方瓷枕睡觉时,是否也宛如在水中嬉戏。

有了瓷枕,还少不了“清凉帘”。传说唐大中年间,宣宗召翰林学士韦澳、孙宏进宫。二人刚落座,顿觉寒气逼人。其时,宣宗使人悬挂“龙皮”于亭中,所以可保持亭内凉温,龙皮的透气性还能使室内空气清爽。有人推测,龙皮很可能是蟒蛇皮。除此以外,雍正还用过象牙凉席,奢华不已。

Lwj0herfoastXdvVkkaNkQ8pB2LPWo83EGenHDEN.jpg

以勤俭著称的雍正所用的“象牙凉席”,现藏于北京故宫

中国民间常见的竹帘,与此道理相同,不过更为朴素便宜。

tS2FZPxS0r9VGY9JYwFpjM5bgzpqlgjUoyesffvg.jpg

还有一种丝绢编织的凉席,在南朝梁人刘孝仪的形容中,使用时会觉得夏室已寒,想穿上冬天的裘袄,即便室外炎热如沸,也用不着扇子。语虽夸张,却可见其神奇的避暑效果。

四、“半臂装、开裆裤”既潮又凉快

短袖短裤似乎已成了现代人万变不离其宗的夏季着装标配,可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古代人,夏季怎么受得了呢?有学者研究发现,古人在夏季其实也并不都裹得严严实实。

4TuSL9afKTVqymz8lYdteIsTeSWubbCvk34wEjtJ.jpg

据考证,魏晋前,男人也和现代人一样爱打赤膊,女人们则喜欢穿“开裆裤”。这种“开裆裤”并不是单穿的,原来,古人外穿深衣(即上衣下裳连体的一种服装),里面则多穿胫衣,胫衣可看作是裤子的雏形,但它只有裤管,没有裤裆,由于这样的着装很容易走光,所以,除非过河否则古人不会轻易提起下裳。

SRaYFGUIlu8KaKXfXmvpNsdkt2eXtF1zlbNGtWvH.jpg

古代“开裆裤”

到了唐朝,薄、透、露的“半臂装”和“袒胸装”深受女性青睐。半臂装可以看做是古代的短袖衫,在当时相当前卫。而比半臂装更大胆的,则是袒胸装。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所谓的“爆乳装”,虽然被很多网友诟病过于暴露大胆,但其实其设计灵感就是源于唐朝的袒胸装。

HYVsOridC9Tv15cFTXuj9Qkav6vEtVpC73cOGr1g.jpg

《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照

P7LGxYz5a40Widwn2N1a7ysSk120ZmnUblPJX3U1.jpg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其实,在“富人批丝绸、穷人穿麻布”的古代,衣物的材质比现代人常穿的棉和化纤制品都要凉爽。有研究称,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会不自觉地吸热。这样看来,古人穿的纱袍、长裤,不仅能覆盖皮肤,宽宽大大的造型还非常通风,形成“小对流”,与今天的阿拉伯人用长袍蔽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吃冰,古人是认真的

夏日饮冰,也并非是现代人才特有的消夏福利,酷爱冷饮的古人,早就发明了名目繁多的冷饮冷食。可是,没有冰箱的古代人,怎么制作冷饮呢?

LoMolLRtqon6q3aFADpixzJUrUuTJ6eRlMqAehTg.jpeg

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位于中间的男子手捧即为"酥山"

原来早在周代,人们就开始用冰窖储藏冬天的冰块以备夏用。春秋末期,冰的用途更加宽泛,达官贵人们喜欢在宴席上喝冰镇米酒助兴。到了唐代,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全新冰饮,比如“酥山”,便是一种类似于牛奶冰沙的冷饮,在唐代出土的墓葬壁画当中多有出现。

宋朝的冷饮非常丰富。到了夏天,除了能喝到冷酒,还能吃上各式各样的冷饮,并且已有了刨冰。一到农历六月,街道两旁就摆满了冷饮摊。北宋开封的冰店里有红极一时的“冰雪冷元子”出售,“冰雪冷元子”由黄豆和砂糖制成,把黄豆炒熟,去壳,用砂糖或蜂蜜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最后浸到冰水里,就成了香甜可口的冰凉甜品。

dZYs3kAN6GQHlON6CMI7OJirTPqJK0xGxydEHXjy.jpeg

《清明上河图》局部,疑似“冷饮店”

与冷饮的繁荣相伴,一种比较原始的“冰箱”也开始出现,叫做“冰鉴”。其实就是双层的木桶,下面有基座,上面有盖,中间有夹层,把冰块放到夹层里,盖上盖子,好长时间都不会融化。

yUm5j1eCIupgo8hpoK5otTbcEARn01rQaCNQ7bXO.jpeg

中国最早的冰箱——冰鉴,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到了明清时期,冰镇饮食已经充斥寻常巷陌,盛夏时节有很多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凉水”。

QJ52s8vC9EZGBO5lKBb5wCUfOtv46d94V7qwbgMk.jpg

南京博物院藏 清光绪粉彩莲瓣形瓷吸杯

而目前藏于南京博物院的这件清光绪粉彩莲瓣形瓷吸杯,正是当时夏天喝冰水的用具。较之今日带吸管的可乐杯毫不逊色。和以窖藏之冰,用饮器盛之,暖暖吸入。于炎炎盛夏,顿觉丝丝清凉!

然而,无论古今,避暑最厉害的,还属这最后一招: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正所谓:“心静自然凉”!

默念三遍“我不热”“我不热”“我不热”!

N1jNm9gtMDquuNq6SRkzSq1rgOOQLqQuE5l34GQW.jpeg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暑,消夏,,开裆裤,避暑,空调大暑 消夏 开裆裤 避暑 空调
下一篇:做展览到底是花钱还是挣钱?2018文化与旅游部决算公布_文化和旅游部部门决算--保护-故宫-文化||上一篇:格哈德·里希特:创一级市场成交纪录的照片绘画_格哈德·里希特-照片-照片绘画-绘画--照片-哈德-市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