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设计拐点期_一位华人设计师的“无华”之姿_中国美术学院-卢志荣-无华-设计--展览-作品展-中国国际

编辑:邹萍 来源:雅昌网
 
2019年4月2日,坐落于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以来首位华人设计师作品展《无华·卢志荣

PoDvHZSLJSQTk9kUxRS3HV991ucZkcLbtepMxCbf.jpg

2019年4月2日,坐落于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以来首位华人设计师作品展《无华·卢志荣作品展》启幕,展期将持续至5月31日。立足包豪斯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味设计中国的漫漫长路,在高等学府观照“卢志荣”,已然成为一件颇具社会性的事件,而非仅展览本身。

yYbNYGWM597MRTkqOm9Yrow4rZw0cYYjItO5SYVI.jpg

2hwo49MtE8n45MY364utAW2MXLoUJEFJtejNQpMr.jpg

drGVpw4sLRNkKA6GDdFm4mKRNRRARJ7zLzkFnk7j.jpg

HlNlcwfDRXpq1Ly5ouDS47XYaTpEfg1CwgdoQomH.jpg

xPGanuBUyzVM9xC62oUVdsyIIBI2i2kFheaXwTGE.jpg

LiFx2exDdBIRp9IQx209NelOGsGAbkXlvotnj7lv.jpg

0sQeZeG9f7eAmMaSaRX05RJbgS1563lAvreupNy9.jpg

SjTxk3xIn8Prd8XuYmwqGTMvIJHoLcdNTxtx36gn.jpg

A28HI86EfibpWmssjfIMwq1efJKcRdytlIWn526Q.jpg

jPIqGSLudL4M5yXU4h7Uj6bXpxq2RRPWkTRpiWle.jpg

A6L7M0Rr077zAr91X6XAPmSyfQ1qceBnISODZzBl.jpg

dMaaDGrbXgjbuUEiZa0zcBJpaLlzZ76BWPDqoCWV.jpg

《无华·卢志荣作品展》展览现场

“今天的中国设计已经发展到一个转折点,正面临着自我身份的认知,以及通过这个转折点走向更加成熟的阶段。”这是知名设计师卢志荣对时局的审度。

“‘无华’意味着无须过多装饰,充分相信自己,面对真实的自我。我们需要创造出自己能够真诚以待的世界。”此为他的应对之态。

2019年4月2日,坐落于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以来首位华人设计师作品展《无华·卢志荣作品展》启幕,展期将持续至5月31日。展览以实物、影像、实景空间和手稿文献为呈现方式,以卢志荣在建筑、室内、家具、生活器物、雕塑5个方向近30年的个人作品为核心内容,通过不同维度开启了一次当代生活设计理念与百年包豪斯现代主义的跨时空对话

立足包豪斯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味设计中国的漫漫长路,在高等学府观照“卢志荣”,已然成为一件颇具社会性的事件,而非仅展览本身。

Q53mYaBV5Yf5UbdPwq0FtQYzSgUzbo4WW68ziu0B.jpg

nK4eeG8A5eLe3oE1APOUE35sdO2FQOaa348HjypP.jpg

CLL2RKIJEkuYGjNUiPfOoQ9plz1UmufAYiOWQYx9.jpg

hxL4Er01zZ7kGbbXFELidoxq9Ytrjr8doKQXWEkn.jpg

卢志荣在现场

华人设计师个展首现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视觉层面而言,展览现场真心好看。而其后,愈发可窥此处空间之趣。再推进,则多层哲思意味逐渐浮现,观者能籍此离开世俗的混浊,重访让人慰藉之境界。

本展位于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三楼,拾阶而上,7/8/9三个展厅依次铺陈,一览无遗。五个版块依主题特性分而置之。其中的雕塑展厅匠心独具,推门而入,近全白的展台、展墙围绕中,是充满灵性与韵律的若干雕塑作品,如一个个小精灵般或跃动或低吟,围绕中心展台是一圈低台,观者可坐于其上,静下心来,以平视作品的角度去细读每一件雕塑,考虑人性又能满足视觉需求。

TQSALIqjRM7X6UpaRiyH4Kt9I4sEA84rE30ErUk2.jpg

bm0t5u7uqS8WNgdSBpFx0IanomNSHP8RSRCIk6Fv.jpg

JanI2oBLiV7eJ8rs2UCVBHTnK3kkephm2KuSGXxS.jpg

DD9YzadFDvhRo2we62I1WUB1de0APnZk8gKmvh8G.jpg

rQss9XTPtxOzYEGoUeSredbwqkVnSAP9trndJJlw.jpg

《无华·卢志荣作品展》展览现场,雕塑展厅不同角度摄得的画面

0KY6rRnmsKL9cNEXy7jBl4vrGJ0cQb7wy9GUNWT9.jpg

XDzvmHTR4NpLtUNHayo42u5hREqEAmKP7YeN7nd2.jpg

zSavJKEyzZHdbpipjvkiBZH9iCpZQNe3gp0vOy3u.jpg

PeSVQxXVTL4rjPlEC0vbWvnEcQYtQHLPvVjv2GqW.jpg

NleJnkxbZY7etUuQ6qmD8EwuLuEKfSz1PV34Bboj.jpg

Xyy14OTC3y2fj2ltLYabMqZrd1lxh4NTSWs2xEgy.jpg

oIqLCxSlMi1PWa7Rc86VjBscVKbouRI68lof0SPH.jpg

xW5R3pObBxEGloP1J61upo6iOm3Xd9sMv66q9xY1.jpg

troTdZM5t9hYL2yGrhjQkETWHwZQK3K8sFAkdcdS.jpg

mPzZzNZjf2rPkEmDwY70smXXk87kXOLbW4m8Bi63.jpg

FNGbHMU3a0pjBTvvzJbxLdQn0pSVntI18FAUl4j6.jpg

DhryOpBYzPWjHyFDz9xLV9hSJfyNeO8EUAMnThnM.jpg

XwjukAlRtn7u2CEVpu6ITOI4gs0r2OLVY9hGnYod.jpg

除常规展出物本身之美,展品之间、展品与建筑之间的多元对话实是一场无止境的再发现之旅,观看者的身份、背景、底蕴,甚至是当时的心境,都会决定看的内容,故无疑是一场充满求知欲与发现可能的探险之旅。而卢志荣的作品从东方诗意生活角度出发,带来的是全球语境下的理性生活之美和人文智性的思考和体悟。这是一个活态的教学范本,也是一个接近当下设计最近的现场,无疑对国美学生而言是一大福音,并将惠及全国。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是著名建筑大师西扎的作品,建筑本身有鲜明的话语权和风格特色。实际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扎的影响力就已辐射全球,而那时卢志荣还在大学读书,“西扎的设计语言影响了非常多的人,包括我的同班同学,甚至老师们。西扎作品的跨度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而每个时代的作品又呈现不同的特点。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在整个校园环境中十分突出,虽然只使用了非常简单的几何造型和材料,但一些组合和关系却使整个空间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我注意到外立面非常醒目的红墙吸引了很多人拍照。”

其实,在接到办展邀请的瞬间,卢志荣就觉得西扎的建筑非常适合自己作品的展示,“因为符合‘无华’这种精神。”因此决定亲自设计展陈空间,不仅向前辈致敬,同时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在这个场域获得再出发的能量。

83onWyuR7HSzce0D3GzZapW1DpkALE7JVCi3l9Ie.jpgDanjQXaYt6uoa2J0XkMEwXz0xO7gLsXcpY8yubNy.jpg

1rFw0th2oZcVgiYJUGcKiJXYVrUnGqX0XLL2IBaU.jpg

RyYmbckua0bYQLTNs1wx6w1yBan1RkzFR0DoO1qH.jpg

L5wx98CxehcrWbdaPnT2tL4HgvQejotD0cxWvzNv.jpg

3Ql9ix6dUUhjem5V01XtCLb0WvENujwxkOJvWzOE.jpg

FBUftD0yvRtkPuuZUDlcOqvpxo2ZrKpNfH3ruXtz.jpg

Byz0fAyvLsXZbzI9BF575qt0Q9abToQaJKTgVNRX.jpg

kcS0hXFOfGCC5pRDDydZtQkE2TElBP2sEuPaebaC.jpg

KDtjSIBAWzwcouApn2FiUFxQLhr6yDAqtmkJAmdk.jpg

xSg5opqc8OJPTZHlTux4oJlBFRLUH5lTgbc8eEuw.jpg

tpIn7gTOuV3qpckJaA95gRoiuWbqwSrLv7Ud9qvB.jpg

Wl93LkaMvvg20hpsIVirTRVGrb64kxcPCkIixvLX.jpg

3iTbfRph6nNVW4BZ8uVK4xxJqiyuu4DK4GuCK28e.jpg

GR2lhGMNKF8UqMvBAtKQLLNWhuHuM835leIFmhkb.jpg

062hHYKP18JE3lz66K2GEjVi6qEKbSBfNIoh88EE.jpg

TSeMDPOrDKoCqTJTkuVFkIHtfshxpdPVptcI1Cy3.jpg

13z0XmcLXkHktE97FTl5HBM7dxMmxzQcLV0b5rEC.jpg

ovjc1gnmh57pB63CAh4uZXMsZBHaOuaOTPwMib8Q.jpg

n3CxqjhwPAHxYtmaQCD9BLDDGbVMviNK0ubbNmJK.jpg

TEeH3fZpbY7TVMO1mRZPY3aLmJvQm720xiKl9QpE.jpg

FnWGhjdBWI84JrMjMElkZUa03be4WSlGM1HpU0wK.jpg

zdaEuOyFBlR7QjpWXK6qyCxMhF2PYV9M3wLgupx8.jpg

eJNxnptuWm8vBfFN2mREYZRDSfmpmujIMGStmSI2.jpg

IvH4MKgHnheu7W6iK8F52JK27R0p0k9Qz5gsXjmF.jpg

fkaOwnAocTrNH6hWKXfsHRN6hezs0U5BoTP9mPxY.jpg

《无华·卢志荣作品展》展览现场

谨慎研究展示方式与建筑空间的细节问题后,他决定将重心放在自己的进入与西扎空间所构成的尺度关系与光线关系,以及怎样再相互产生新的意义空间。“我喜欢把西扎的作品看作是他对环境和秩序非常敏感的态度,以及如何能够通过他个人的建筑语言以一种新颖的、创造性的方式来与这些因素达成一致。我在第 7、8 和 9 号展厅的设计一直在努力尊重他的语言,延续他的语言,以创造一个更好的空间体验。当然,这有助于观众欣赏细致的物品,同时也试图克服对于展示家具和物品来说过于开阔的空间感。或许我提议插入西扎空间的墙壁和平台构成了西扎预期中的‘艺术品’。”

OlIqo16bzwsXDHzC1Blg9KGeUeCOn3CSjfzCiii9.jpg

MeqirgGaMtZq70xI8KTNfPbAMapD1mAHjgyFOGIU.jpg

lBdWXPUSHhIteQsQnW5deoDhB3D9orpbkbZyeDYQ.jpg

G2ayehQQBDhyteb2CWIMJa7jUSXwj4CrsbyDuHox.jpg

b48KxEoWzBZ7sTh54latOEehnFT47H8tzq84TjoR.jpg

ymcfXIjyjPWchNmXnyNHWrDi4EEBKfxwrsJ186GS.jpg

nKQahDOISGmbh97ACBitMM42sqRcSswkoMzrWHk0.jpg

GN7DpjtKAeClXM5dmtsvd58qsLgglirU43VFQsq2.jpg

《无华·卢志荣作品展》展览现场

因此,展览5个版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共融孕育不同层面的对话关系:第一层是来访者和展品之间的关系,他们如何看待它们、读懂它们?其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里不仅有包豪斯藏品,还有整个90年代至今的现代主义藏品,“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实际上存有很高的期待。”同时,他希望以非常谦逊的态度把自己的展览融入到建筑中。“我想,我的作品和其他包豪斯和现代主义藏品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照关系,可以看到100年前的那个时刻,有一些怎样的技术去支持当时的设计师艺术家做出了什么样的作品?而今天的我拥有了现代技术,又可以完成怎样的工作?是不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通过这样的对照以及回顾的过程,可以看到不同设计师对不同材料的对比,并了解当时人们的技术水平,甚至是他们的顾虑,这一切和今天相比,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

k41jjDVMdaNqr1DjBftvT5ohgKQgSXJGGOHUj1hC.jpg

Dxopdcw2So2Qa6Ps0yTjjojyGpJkTqHpdzPoeUS8.jpg

Jm2NcQ5MJuCHtmCFxEoP3D74Vl5KwqM4VqakgqvQ.jpg

fEximAbb3iNv934TbIGeab4SXvyyVb2QTAF7ppLN.jpg

zD8OZaPJpQKaspdxCd6ok8pntuihZJbHZbIgqPZ8.jpg

0y3JEHe1IMGJa64I6WZUnI72KrICpSFIsbTSt16v.jpg

fBsP8RawbNMo7LtzScztbuMjWwTV7gYITX5dxqGL.jpg

UJx4iGqskW1dB4TULFDWU7bSLE4RDnDEvdzyYMGe.jpg

《无华·卢志荣作品展》展览现场

正是此类观视关系,使得背后卢志荣从设计中所倡导的文明愿景与在博物馆里的包豪斯藏品所代表的现代主义宗旨之间的对话能在观者的静静思忖中渐趋明晰。

“当大家看到这里展出的作品时,如果把我的名字遮上,或者不告诉观众这个设计师是谁,可能观众会觉得像是一个中国人做的,也像是一个非中国籍人做的,这或许就是我想要成为的状态。我想,设计应该是国际化的,没有局限,并不是特地要为某个国家的人设计某个东西。设计应该为所有人共享,才是设计的魅力所在。”展厅现场,身着黑白两色服装的卢志荣说。连续导览近2个小时后再接受媒体专访,他依然精神奕奕,并无倦容。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卢志荣,无华,设计,,展览,作品展,中国国际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 卢志荣 无华 设计 展览 作品展 中国国际
下一篇:五个维度展现天津美术学院油画创作“表现的形状”_油画--布面-表现-艺术||上一篇:阿岱尔•阿贝德赛梅:我是一个信使,让世界听到弱势群体的声音_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移民-装置-绘画--创作-艺术家-直升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