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郅敏:“物”的潜能就是人的潜能_大同-材料-郅敏--作品-艺术家-大同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2018大同雕塑双年展“材料篇”策展人郅敏“最新创造力的展现,是2018大同雕塑双年展的核心目标,也

cucsEmOER1f2O3U5bSPww7rEtKPnGzEWCDjxulOb.png

2018大同雕塑双年展“材料篇”策展人郅敏

“最新创造力的展现,是2018大同雕塑双年展的核心目标,也是我负责的‘材料篇’策展工作的核心命题。”郅敏讲到。

2018年11月23日,“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在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开幕,本届双年展主题为“不同”,由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博士、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担任总策展人,是继2011年的“开悟”,到2013年“延伸”,再到2015年的“新态”之后,对中国当代雕塑最新面貌和创作状态的细分和深究。

xaT5bKwFufKrc8VjPOncQwtJHgwgdNKBOKrfKi8n.jpeg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器物”、“具象”、“材料”、“户外”、“科技”5个板块,展出作品共250件,均为2015年以来的新作,其中“材料”板块由策展人郅敏策划。

他表示,这一板块作品的遴选原则有两个:一是技术的难度,二是思想的深度。所有的努力奔向一个目标:挖掘自我潜能、树立人文精神。因此,本次展览不一定以完善、完美为标准,希望选择具有“自我潜能挑战”的作品;推出近期对“物的深层表达、物的新认知”方面具有探索精神的新作。

eekaN6CO6aqM9UxHwiVIMgFXMkOhldjYYJDeNZk9.jpg

展览现场

而关于潜能,在郅敏看来就是“潜在的能力”:“尽管外在的生活似乎已经有很大发展,但人内在的绝大多数能力有可能仍在沉睡,如果不挖掘,这些能力也许在生命中会一直沉睡下去。物质的潜能同样如此。欣喜的是,本次展览在很多方面出现了新的创作迹象,值得我们来共同关注和研究。”

lIHbbjdM0N0dA8ahVHh4pSgShcZlN9gCuwZ0WYXg.jpg

孙璐《火鸡场制造》尺寸:1.88米(5件)重量:25公斤件 年代:2016

auYSuX20zjfyEX20NyqnHA9ncqKMobAZQ5gwLsPa.jpg

谭勋《蔓延》铁丝、地垫,尺寸可变、2018

艺术网:关于此次展览的主题“不同”,您是如何看待的?

郅敏: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很丰富的态势,在习总书记的倡导下,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的文化艺术应该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它应该有更大的容量,来容纳各种不同,不是为不同而不同,而是每一个人都凝聚着自己的生命去初探艺术真理的表达。所有的不同就是大同,中国人以前讲的大同社会也是这个意思。这是我对总的主题的理解。

另外,总策展人希望用最新的艺术去表达,包括更年轻的艺术家的亮相。所以在这个材料板块中,老中青都有。从50后、60后、70后,整个展场实际上主力军已经是80后了, 90后有几位,所以这是一个跨越约55年的展览,是一个老师辈与最年轻的是95、96年的新生一代艺术家会聚的成果,这展现出艺术的一代一代新的力量的涌入,是让人非常欣喜的。

艺术网: 年龄跨度在作品中能反应出来吗?

郅敏:其实走入展场,你很难判别哪个是50后艺术家的作品,哪个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所以我觉得创造力在人身上,它跟年龄无关,我们都是生来探索这种创造能力的,所以我这个板块的前言题目叫“物的潜能”,即我们外在生活似乎非常丰富了,但是我们内在的潜能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物质也是如此,怎么去唤醒巨大的潜能,这也是我在材料板块的策展理念之一。

gPW0Db2flKhkQYgeC6bNWZUzrhXBvFza6TSMca0K.jpg

在场引力一一吸铁石·汉街 傅中望

vDQ8ZcLqvPkS1vLfK37q4LsG6naiiQQdpXxAcyNf.jpg

孙昀作品

艺术网:跟以往相比,此次展览呈现出什么新的迹象?

郅敏:我觉得有几个新的迹象,每一种迹象都让人十分的欣喜。

第一个迹象,这个迹象还不是很清晰。我们的展览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作品也是这样,作品代表现阶段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个成果不一定成熟,他是往未知的创造力的方向在前进,而不是经验的叠加,到目前为止,这些没有那么清晰,但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出一些不同之处,比如说世界性的目光,十年前我曾写过杰夫昆斯的作品,他是一个美国艺术家,但他很多原理都用了中东的和东方的文化。十几年前中国艺术家还只是关注本土文化表达,现在已经有很多艺术家自觉进入对世界性问题的讨论中,比如耿雪,她将雕塑工具的声音同叙利亚战场的枪声联系起来,在声音与声音的撞击中,观者会想到世界上同一个时刻,两个不同的事件,如何可以会聚出相似的声音。再如史金淞的灰度研究,表现出全世界的城市与人的变迁与经历所呈现的一种色度,我认为这就是一种世界性的眼光。这种世界性眼光的作品在这一次材料板块非常明显,所以关于刚才您提到的为材料而材料的问题,我认为,材料本体语言研究当然需要探索,但我不会选择为材料而材料,材料凝聚着当前的与历史的文化,有其隐含的文化观念。

PsZEz8INE2QzHk0aKu9J8YdcfBle8Y87ifSJROuQ.jpg

唐勇《床》

第二点是微小的日常,很多艺术家已经抛开宏大叙述,进入到一种非常微小的视角中。比如高荣,他绣沙发被水淹没之后的渍,近看非常微小、非常美,远看又仿佛是一个日常。真的是到处都是艺术,就看你有没有艺术的眼光和独特的表达。

第三个迹象就是材料语言的深度挖掘。比如说更年轻的王云鹏把类似建筑垃圾的东西抛到一定高度,竟然出现了一种中国文玩把件的质地与美感。欣喜之处在于,王云鹏探索出了如此普通的物质背后深层的内涵,拓宽了物质表达的维度。

第四点就是更年轻的艺术家的表达。他们的表达一向很成熟,这也是一个问题,这个成熟是怎么来的。他们有没有90、95后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路径,我觉得这都是值得我们来探的。这个探讨实际上就是边讨论作品,边讨论艺术教育了。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对信息时代的物质表达。我刚才提到,有几件是纯3D打印的作品,创作过程中完全是思想在指挥,但不管物质发展到什么程度,传统的材料也好、物质也好,当代涌现的新物质也好,最后还是要回到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中。我曾说围棋阿法狗战胜人,但围棋不会灭亡,甚至会更加发达。下棋仍然是对手之间心灵的博弈,这是科技不能替代的,科技还是我们延伸的手或者是延伸的思想,还是为了情感的表达与相遇。

艺术网:科技的力量介入雕塑之后,空气和水等等都可以成为雕塑创作的材料,对于雕塑的材料的丰富性和其边界,您是怎么认识的?

郅敏: 8月份由我策展的中央美院第四工作室材料工作室的展览就叫“物的边界”,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这次叫物的潜能,也是更深层的讨论这个问题。开天辟地以来一直到今天再往未来,物质是无头无尾的。自然水、树木、云朵都很美丽,但那不是艺术,那是自然,自然是上天的作品,艺术是自然和自我的融合。所以我们不是为了这块材料而材料,而是为了把自我融入到材料中去唤醒艺术。物质很多,这次展览的材料板块也很丰富,有纤维、有金属纤维,有光,有完全3D打印的,有跟手没有任何关系的物质制作等等。物质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每一种物质都有后面的背景,比如说提起大理石就会想起希腊,提起陶瓷就会想起中国,提到竹子就会想起东方文化等等,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个物的时候一定看到了物的本象,也触及到了文化的象。

艺术网:关于雕塑中的“物”,您是怎么看待的?

郅敏:不是这样的。我们目前还是把雕塑看作一个精神的物化或者是思想的形状。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通过物质来表达思想,关于物质,现代主义解决他们的问题,后现代解决后现代物质的问题,今天解决今天的问题,再往后还要继续解决。这就是我讲的 “物的潜能”。在我看来物质是无头无尾的,“物派”解决“物派”的问题,“物派”的观念跟现在完全不同。八九十年代中国艺术家学习“物派”或者是学习 “物派”的原理等等,那是一个阶段的成果,下面要继续探索他的新的成果,我觉得这并不矛盾。


关键字: 内容标签:雕塑,大同,材料,郅敏,,作品,艺术家,大同雕塑 大同 材料 郅敏 作品 艺术家 大同
下一篇: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产生__理事名单222人_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壮族-藏族-理事||上一篇:溪山行侣--何庆林_汤士澜的艺术生活_汤士澜-何庆林--二人-山水画-传统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