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艺术家陈可为观众现场导览
2018 年 12 月 22 日下午,艺术家陈可个展“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经事”于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正式开幕。本次展览,艺术家通过与父亲的对话、对往日事件的考察以及对旧物的收集再创造呈现一系列综合材料绘画与装置作品,以此探讨青春、个性、家庭和衰老等主题,再现了她对于一个生命体的近距离观察以及由此及彼的觉知。
展览现场图
整个展览就像是一场对话,充满了依附于个体记忆的意象。碎片化的文字、年代气息浓厚的现成品、铅笔线条所勾勒的人物素描筑起了一个巨大的场域,不同的时空在此交汇,而艺术家则借由父亲这一线索为观众提供了进入的切口。
通过对父女对话的提炼,陈可还原了她与父亲作为家庭成员的个人回忆,建构起了包括人与事实观念的家庭记忆框架,由此,个人化的经验被扩大、以家庭为单位拓展,变为对整个社会群体与集体思想的侧写。
陈可《憩》2018
展览由一大一小的里外空间组成,主要作品呈现在外空间内。现场,面对作品《憩》,艺术家说道:“这件作品来源于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我对家的一种感受,我加入了昏黄的灯光、屋角的蘑菇、家里人的合影还有小时候收集的宝贝等等。我觉得家就是可以卸掉所有防备的地方,家对于我意义重大。”
陈可《屏》局部 现场图
通过对旧家具的改装,寻常事物焕发了新的光彩。在屏风上的绘画是一种对话,上面的纹路好像在说话一样,但屏风又代表着一种隔离。在作品《屏》前,艺术家坦言:“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有可能性同时也是有局限的,所有的沟通到最后也不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理解,和百分百的信任。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半透明的关系,但是我们需要去努力。”
墙上文字源于艺术家陈可的日记 现场图
陈可《青春》2018
来到小空间,幽暗与相对密闭的环境形成一种隐秘性的场域。墙壁上的文字全部来自艺术家与父亲对话之余的日记。空间尽头是艺术家作品《青春》,不同于作品《大金》讲述的是艺术家父亲那一代人的青春残酷物语和黄金时代,这件作品则是关于艺术家本人的青春记叙。
为了让观众更好的了解艺术家,开幕现场,艺术家陈可与学者沈奇岚从展览出发举办了一次讲座。讲座对话涉及家庭回忆和艺术作品之间的转化,家庭回忆与集体的情感共鸣间的连接,以及日常点滴如何通过艺术家得到凝练表达等。
右起:艺术家陈可、学者沈奇岚
讲座现场
艺术家谈道:“从事艺术创作多年,我常思考艺术对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它好像为我提供了庇护所,却也无形中成为我逃避沟通的借口。我意识到,无论多么伟大的艺术都无法代替人与人心灵的碰撞,它不应成为隔阂的理由而该是交流的手段。对我而言,高呼为艺术而艺术过于空泛,我也不希望把艺术钉死在纯理性的思辨中,艺术与人、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更希望他成为个体与外部世界沟通的信使。”
展览现场
个人叙事属于艺术家私人的创作,但时代中变迁的亲密关系,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艺术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个体的庇护所亦或是与社会沟通的信使?是个人的经验或是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借由这个空间,陈可以她独有的创作语言及表达方式对此给出了解答,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留白的空间,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触碰到一种似曾相识的经验 ,寻获自己的答案。
据悉,此次展览持续至2019 年 3 月 24 日。
部分展览作品:
陈可《Window No.2》
陈可《Window No.1》
陈可《Sketch of My Father No.4》
陈可《Mid-Autumn》
陈可《Lotus》
陈可《Fanther & Clock》
陈可《Fallen Petals》
陈可《Mom & Dad Cooking》
(实习生 王凤林)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陈可,余德耀美术馆,“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经事”,,作品,艺术,对话,空间陈可 余德耀美术馆 “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经事” 作品 艺术 对话 空间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