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草原石人》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孙振华专栏]
2005年夏天,去新疆喀纳斯湖旅游,驱车经过阿勒泰草原,看到了传说中的草原石人。
新疆的阿勒泰草原、伊犁昭苏草原分布着200多尊草原石人。不仅仅是新疆,在整个欧亚草原,都可以见到草原石人的踪迹。这些石人都是用整块的岩石雕凿而成的,大小不等,从几十公分到几米。从外形来看,大都是直立的全身像,造型非常粗砺、简练、稚拙。人们说起这些石人,都喜欢用“栩栩如生”来形容,我不以为然。如果用写实的标准看,它们并不“如生”,只能说是有味道,有拙朴、厚重的味道。
早在清末,就有旅行家在笔记中提到了这些草原石人;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专家开始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些石人是何人所为?何时所为?它的来龙去脉如何 ?是哪个民族的文化遗产 ? 学术界仍然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关于草原石人,目前学术界的主要说法有如下几种:第一,与墓葬有关,这些石人或随葬于墓中,或者守护在墓前,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可能表达的是重新唤起生命意识和力量的意愿。第二,公元6世纪中叶至9世纪是草原石人的兴盛时期,所以,有专家认为它们是突厥人的遗物,就是汉文献记载中的“杀人石”。 史籍记载,突厥战士生前杀死一人,死后则在墓前立一石,以此来昭示突厥武士的显赫战功。第三,考古学界认为,新疆草原石人最早起源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所以,它的起源与草原上的人们一直信奉着的古老萨满教有关。新疆草原石人就是萨满教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对英雄和祖先的崇拜。第四,也有人认为,那些高大的直立石人,是男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今年9月,在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上遇到一位蒙古族雕塑家,一番长谈,唤起了我对这些草原石人的记忆和思索。
这位雕塑家告诉我,他要组织人写一本“草原民族雕塑史”。为什么呢?他认为,现今的各种中国艺术史著作,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汉族中心”的眼光,即以汉族来替代中国,结果常常忽略了草原民族的艺术,包括雕塑。
提到草原雕塑,我马上想起了那些草原石人,如果写草原雕塑史,草原石人应该是其中的重要篇章。
我所知道的“中国古代雕塑史”著作,提到了北方草原民族服装上的青铜佩饰;青铜马具装饰;草原民族的宗教雕塑;至于草原石人,的确是疏忽了。
这不仅仅是疏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通常所采用的历史叙述框架,是以黄河流域的文明为核心,以汉字为载体的框架。我们对于历史的断代是以汉语典籍中的所谓“正史”为参照的,这个时间工具在描述中国汉族文化的时候,较为清晰,可是在描述中国其它民族的时候,常常不那么有效。拿草原石人来说,在造型上,它和汉民族雕塑不是一个系统;它自身也很难看出前后的继承关系;它既难断代,又缺乏相应的文献佐证;所以,美术史对它恐怕是一种有意疏忽。
这位蒙古族雕塑家对目前各种“中国艺术史”所存在共同问题所提出的批评,值得注意。现代中国不同于古代中国,它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共同体,中国雕塑史自然应该包括草原石人在内,一个都不能少。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新疆,汉族,大家专栏 雕塑中国 新疆 汉族 大家专栏 雕塑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