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心的乡土,方能载得动更多乡愁。
望境创意巧妙重塑,令乡土焕新颜,通过一畦菜园激活乡土自身伟力,并成为撬动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新引擎。其领军人物余伟忠立于大地书写论文,化著为微,以东方学的人文视野,从空间、产业、生活等多维度介入地方创生,故人文故园渐成。
“菜园”的样本意义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提出,浙江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杭州萧山戴村镇大石盖村,便是近期涌现的佼佼者之一。这一成功的生态复兴项目表明,景观再造与经济发展同行,“美”上再升级,将促发美育化身柔性变革力量,绘就农村发展新画卷。
大石盖村位于萧山区戴村镇西北,东面紧靠永兴河边马鞍山,南连戴村镇政府工业功能区,西面有戴闻公路穿村而过,北面与义桥镇复兴村交界,交通便捷。村书记孙国柱是位80后,曾是位知名企业家,淳朴精干,真诚务实,相较他人,更具魄力与格局。“我的初心策源就是激活农村本土要素。”他不满足单纯套用成功经验:“究竟,农村的产业旺在哪里?只有农家乐和民宿吗?”最终,他发现:“艺术,确确实实给农村带来了活力和实惠。”
他指的,便是“映山红计划”。由大石盖村和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团队一起发起,,打造出乡村治理新模式。望境创意通过整理违章辅房和自留地,对村内200亩土地进行盘活,菜地实行承包责任制,每户家庭都可以认领。每季种什么菜由平台统一规划,施肥打药也要经过农技师现场查看,最后每户出产的菜由村里统一制作成净菜出售。于是,“区块链”进菜地,一场“土地革命”在大石盖村拉开序幕。
从空中俯瞰大石盖村菜园
“种菜原本就是老百姓的拿手活,我们引入区块链,搭建小程序‘映季',不光要把菜种好,还要种出人心。”孙书记认为望境创意对村庄的整体规划及对闲置土地的景观再造是关键:“这些菜地很独特,既是景观,又能带来实际益处。”因而在他眼里,设计力量强大:“他们考虑的美丽乡村,不仅是景观上的改革,也考虑到老百姓能否在房前屋后就能赚到钱。”
现在,村里的每块菜园前都有专属二维码,还可点击“我要评分”为他人菜地、美丽庭院等进行实名制评价赚取积分,也可通过“我要发起”组织公益活动赢积分。蔬菜出产时,谁先卖,谁后卖,都要根据积分“排队”。”百姓们慢慢觉得,原来创意设计是可以带来生产力的,它不仅是美化,还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有效与乡风文明的提升,引发了孙书记对社会荣誉的进一步思考:“这个模式若能加以推广,会让很多地方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设计在这中间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菜园前的专属二维码
望境创意总监余伟忠长久致力乡土振兴,他发现很多地方实际走了弯路:“很多设计单位只会在农村套用城市模式,最后的结果是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只能都叫城郊结合部。因此这个动作要是做好了,不亚于一场土地革命。”他已洞见其后更深的生态链:“美丽乡村,很多人仅把‘美丽'两个字理解为‘景观美丽',这当然很重要,但只是环节之一。中国乡村经济往前发展要借助很多力量,最重要的是不能模式化。这个阶段,艺术就显得特别重要。”今年,他的博士课题便是《地方创生--萧山南部城乡空间美学营造与实践》,既是思考当下与未来的设计实验,亦为真实未来而共同生活。
创意设计的强大不仅在作品,更在触发的“改变”,如社会关系、人的面貌,甚至是社会结构,此强大触发力量在未来引发的可能性才是这个“菜园”最大的价值。
准确找到振兴之匙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成功的路径各不相同。因此,真正量大面广的乡村还是需要从土地这个财富之母中找到振兴之匙。
在余伟忠看来,乡村振兴需因地制宜,全面审视并抓住重点,在资本、组织和制度的多维保障下,用美育复兴乡村文化,用情怀留住乡村山水,把设计成果应用到乡村建设中。他致力的“地方创生”便是基于“政、产、城、人、文”文创特色小镇的五维理念,运用“人、事、物、场、境”的方法论,梳理和提炼小城镇在景观再造、业态重整、旅游开发、社会治理及品牌传播方面的实践历程。综合楼塔在文态、形态、业态、活态、生态五个方面的营造呈现,面向未来,推导出针对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创新与政策启示,可谓文创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生动诠释。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乡村治理面临的所有问题,本质上都是经济重构带来的。千百年来,农民凭借土地产出就可获得经济回报,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这种生产模式渐渐发生变化。“映山红计划”考虑的便是如何将公共资源结合治理导向分配,真正触及这一问题的本质。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保障了这一分配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我们的改造,崇尚于尊重历史、尊重原生态、尊重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习俗,也是尊重历史传统的选择。”望境创意总工程师翟为民说。实质而言,望境创意的独到,便在于超越常规设计只耽于美,而是深入生活,重构“民”与“政”的相互理解:环境变美,杂物违建的现象没了;老百姓积极性变高了;邻里间纠纷变少了,村风更加和睦了;干事业的劲头更足了…“映山红”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大石盖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死结”,大石盖村也逐渐摸索出一条激发乡村活力的新路子。如今,除了种菜,领养“跑步鸡”、美丽庭院评选、疫情防控等都进入了“映山红”,它自我生长,逐渐形成了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科技支撑的自治格局。
喜悦的村民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此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农业产业结构设置不合理、农民收入过低等现实问题仍在延续。尤其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与“边缘化”,乡村治理亟需转型和升级。
因此,须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充分发生村民自身积极性,不断提升扶贫质量,建立长效机制。就此意义而言,“映山红计划”的积极推进既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乡村治,则百姓安。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放眼全国,这类尝试亦非孤例。如贵州清镇市凤山村,当地村民也拥有自己的“身份链”,每一个人的诚信痕迹、诚信积分都和这个ID关联。这些都在不断激发村民争当“村庄主人翁”的氛围,也重塑着村民之间、村民与政府之间及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信用体系。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活环境、文化品位、乡风民俗等各方面的美育建设。而乡村美,则需专业化指导和帮扶。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才能真正实现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至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
望境通过创意激发人文创新价值,活化公共空间,创建新型社会治理,通过跨领域合作,助力融合发展的韧劲和活力,实现城镇有城镇的市井气息,乡村有乡村的本来味道。
学院的力量
城市与乡村其实从未真正割裂。
“乡村振兴”这场上下联动的新型城镇化活动集结了蓬勃生长的民间智慧与互联网大环境,触发了各界对乡村经济和文化的再造,并将乡村与城市巧妙勾连却联而不姻、维而不持,可谓一场极具现实意义的“新乡村运动”。
置身其中,浙江尤突出“美”这个关键词。
美丽的大石盖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建校已92年的中国美术学院深谙其道,建校伊始就与绿水青山、城乡发展结下不解之缘,社会功能早已超出传统美育范畴,更直接地介入社会创新力量的开启与提升。“艺术参与城市营造,重在实现设计的景观与劳作的景观内在统一,使城市景观成为城市群体的精神符码,承载其心灵认同和记忆。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参与众多城市景观设计,都重在城市生命激励的承持与更新。”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亦如此强调。
十几年来,余伟忠率领望境创意行走四方,持续梳理中国乡土社会的变迁,构造“乡土中国”社会档案;结合实际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用艺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更为乡礼乡情找到合适的盛放容器。创意设计,正以前所未有的自觉性介入社会生活,因内部的丰富维度和外延的极大可能而愈加可见值得期颐的未来。
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学院力倡“深耕中国社会,再兴乡土生活”的学术理念,积极探索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觉表达和社会实践体系。望境创意独辟蹊径,智慧性地将学院特色、专业特长和社会需求多维结合,创造性地原生诸多项目,及时梳理、规划与扶植,最终,在实现良好社会美育功能的同时,更向大众显现“美”的强大内生力。
千年前,孔子便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的作用。百年前,蔡元培亦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本就是高校的职责所在。中国美术学院深度践行“美美与共”,更具活力与生长的基因密码。从内而外,迈出了一条既有特色又具普世情怀的社会美育之道。
关键字: 内容标签:社会,美育,治理,中国美术学院 余伟忠 大石盖村 映山红计划 望境 望境创意 设计社会 美育 治理 中国美术学院 余伟忠 大石盖村 映山红计划 望境 望境创意 设计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