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下午,艺术沙龙“造型艺术与公共美育”在新石湾美术馆举办。作为“意·形”——2020佛山市艺术创作院雕塑·陶艺·工艺美术作品联展的系列活动,本次沙龙主要围绕展览特点意义、本土人才培养两方面内容展开谈论。邀请了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教授、美国国际雕塑基金会主席吴信坤、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简锡昭三位嘉宾进行现场讨论,佛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朱郁文担任沙龙主持人,佛山市艺术创作院院长夏金旺、“意·形”展览部分参展艺术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本次活动。
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
本次联展涉及到雕塑、陶艺、工艺美术等门类,还有院内和院外的艺术家 特点与意义
梁江:这个展览最大的意义,一是把佛山艺术创作院这几年的雕塑、陶艺、工艺美术的主要成果汇聚展示,体现这几个艺术门类近年来的艺术成果,体现了他们的创作水平;这个展览更重要的意义是,体现了佛山艺术改革开放多年以后的新气象,给了艺术家一个集中展示的机会,体现了佛山文化创造的活力,体现了佛山艺术家的创作水准,这是一件重要的、令人可喜的事情。
佛山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在经济总量、其他方面非常出色,但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动静,我觉得还是比较小,要多做一些工作、一些活动,才能产生相应的影响,把已有的成果展示出来,才能和佛山的城市形象相吻合。文化艺术到了一定时候,就要走到前列去,城市的品味、城市的创造活力、城市发展和文明程度,都是通过文化艺术呈现出来。佛山艺创院这些展览,体现了佛山艺术的鲜活现状,也整体体现了佛山的城市形象、文化形象,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简锡昭
简锡昭:这次展览从去年开始筹备,准备工作有相当长的时间。我们首先确立了展览为“意·形”的主题定位,即:以形达意,寓意与形。这是我们在2016年已经做了第一次展览,这次展览延续了这一主题,参展作品赋予了更多更新的思想内涵,展览的作品包含了第一届、第二届院聘艺术家以及院在职艺术家的艺术作品。
年初,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我们对作品实体展的展览形式做了变更,主要考虑以线上展示为主,整合了第一、第二届院聘年轻艺术家的资源。随着国家对全国疫情的有效控制,在这时期,得到新石湾美术馆的艺术总监梁江老师及其美术馆团队的支持,新石湾美术馆的办馆宗旨为“学术性、专业性、公益性”,其中学术性定位是放在首位的。我们双方齐心协力地筹划这个展览,汇聚了我们院41位艺术家共计53件作品,向社会做了一次高品质的展示,向大众做了一次成绩汇报。随着5G时代到来,我们把线上展示作为重要的环节来做,展览的同时制作了参展艺术家专题的摄像片,将用于展览的线上专题推送。
我们艺创院本着以开放办院的姿态,整合社会艺术资源,以学术立院为根本,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这其中的签约作家、院聘艺术家制度,是为完善本地区的艺术人才梯队的建设,通过开展艺术创作、文艺理论研究等工作,为我们的城市发展和广大民众的艺术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
美国国际雕塑基金会主席吴信坤
吴信坤:刚才简院长带我看了展览,我从展览的“意和形”谈起吧。首先,“意”代表了境界,包括大社会环境等;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对创作肯定全力以赴,不自觉地把生活经历、个性追求纳入创作,反映出社会进步的步伐,作品留下了社会发展痕迹,即时代的印记。
其次,其实每件作品都会反映时代的特点,社会环境的烙印,也有本土文化发展的痕迹,都是逃不开的。我们看隋、唐、宋的雕塑艺术,到现代艺术如杜尚的达达、波普艺术等,一路下来都跟时代相关。那么从经济发展到文化发展,可以看出佛山艺术在审美上的提升。
再有,这次展览既有前沿艺术的高度,又有本土文化的痕迹,每件作品的追求都不同,非常感谢佛山艺创院、雕塑院提供给我们一次艺术的营养大餐。这次展览作品有波普艺术的创意,适合现代审美,也有作品用自己情感做新想法,所以“意、形” 还是很和谐。这次展览为以后的展览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最后,展览作品涉及从本土文化到国际化思维,经济发展带来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艺术的创新,科学的成果自然反映到各个领域,包括艺术。我看到科学发展给我们艺术带来的新东西,如电脑制作技术、新媒体等,这个展览为以后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培养艺术人才这块,我们应该有哪些行动?
梁江:吴教授刚才讲的内容,对年轻艺术家很有启发,有两个重点:一是时代印记,艺术都有时代的指向;二是艺术家的个性,作品用了不少材料,说明现在艺术家对材料使用上的不同诉求。
第一,展览题目的关键字非常好,“意与形”的关系,表明佛山艺术很有特色,创作起点很高。“形与意”,简单说是“道与器”的关系。意就是精神含量的东西,是艺术内涵上的东西,形就是工匠方面的东西,提供技术手段,用可视的看得见的东西,表达看不见的内容,譬如刚才吴教授说的高温氧化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上的问题,在艺术探求方面,对年轻艺术家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也给了20、30岁青年艺术家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第二,另外创作院的签约制、聘用制,对年轻艺术家好苗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给予更多的鼓励、更多的空间、更好的施展机会,发挥他们的潜能。简院长、夏院长对年轻创作者都十分关心,给了他们很多的施展机会。
第三,佛山艺术的起点很高,对培养后浪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简锡昭:艺术创作院是公益一类的艺术创作机构,作为佛山的艺术创作平台,能够整合更多的社会艺术力量,希望完善艺术创作的梯队。我们院实施一系列扶持艺术创作制度的举措,每年做几十场公益活动,包括文艺沙龙、艺术走进社区、展览展示等,让艺术家参与其中;另外每年的艺术考察,有机会有能力的前提下,都会组织院聘艺术家参与,这也是院里的一个重要举措。
还有我们院的精品典藏制度。我们会有计划地组织艺术家创作佛山题材的作品,为佛山留下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这里包括吴老师的作品也在列。近年精品典藏的目标,重点集中在青年艺术家的原创作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扶持,这也是考验我们学术委员会的眼光,看能否挑选出优秀的艺术精品留在佛山,惠及广大民众。
作为我们在职的艺术家,每年都必须承担完成国家规定的主题性创作任务,但院聘艺术家工作在各自单位、机构或个人工作室,他们的艺术追求展现出更具有多样性的艺术面貌。这样,在职艺术家与签约艺术家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交流、互为促进、共同提升的良性健康发展态势。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院长夏金旺
最后,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夏金旺院长表示,近年来市艺创院积极联合社会力量,致力于推动地区艺术生态的完善,努力让艺术发展有更有效的机制保障,让艺术人才成长有更优质的土壤环境,让艺术活动有更强大的品牌效应,让佛山艺术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其中对青年艺术人才的培育和扶持,是创作院一直非常关注的工作重点和方向,而院聘艺术家制度就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载体与依托。院聘艺术家工作着重于两点,一是为大家尽可能提供一些创作条件,搭建有效的交流和展示平台,以求相互滋养、共同进步;同时也引导大家利用在专业院校学习过的经历,以及在社会上有丰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把更多新的观念、新的业态的元素融入到创作当中,在院内乃至整个地区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艺术创作氛围和局面。希望通过第一届院聘艺术家的探索,能够对青年艺术人才培育机制做出一个更好的尝试和完善,为佛山文艺事业发展汇聚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和服务。
沙龙会上同时进行了第二届签约艺术家的证书颁发仪式和部分作品收藏仪式。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佛山,艺术沙龙“造型艺术与公共美育”,,展览,艺术创作,佛山市,作品佛山 艺术沙龙“造型艺术与公共美育” 展览 艺术创作 佛山市 作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