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_杜曦云:在开放中自省——论茅小浪的非宣水墨_茅小浪-非宣水墨--自己的-内心-方法

编辑:杨晓萌 来源:杜曦云微信公众号
 
《非宣水墨》96x135cm2017年文/杜曦云“一切皆空无:你自己,那闪烁的剑,那挥舞的手臂。甚

sWnJx5ZbA0tiScUNW5sItYfiEh6MMILMatgfRMN4.jpg

《非宣水墨》96x135cm 2017年

文/杜曦云

“一切皆空无:你自己,那闪烁的剑,那挥舞的手臂。甚至连空无的念头也不复存在。”从这绝对的虚空中,泽庵禅师说:“展现了最奇妙的作为。

——奥根·赫尔格立《箭术与禅心》(1)

人是观念的动物。天生的本能和文化储备、知识结构缠绕交汇,让生命混沌和清晰地运行着,就像心脏的起伏驱动着肉身。在风云变幻的生活现场里,芸芸众生中的个体,每位个体的每一瞬息,都具体而微地不同。这些不同指向绝对的差异,让天生的感知倍觉真切,并在时间的流动中进一步延异(Différance),通过语言构建着意识观念,进入文化的空间中。二者互相映照形成的张力场域中,滋养着流变不息的丰富能量。

MvEl95tyFkb1VLQpd8IWEUk9Z0ucPH5c32wm3o94.jpg

《非宣水墨》78.5x55.5cm 2017年

茅小浪在光滑致密的纸板上用手指和柔软的毛笔涂、抹水墨,用锋锐的器具刻、刮……从他的方法到视觉效果,都是向宽泛的“绘画”开放的,但他还惦念着“中国”和“水墨”这些关键词,并用文字这样表述:“也就是因为它和中国人的内心还有一些说不清楚的牵扯,人们才至今舍不得将它丢弃”。

FadOQKiR1wxNMWaxAbmVuqTFxrDH1eNuiEoL1Ste.jpg

《非宣水墨》83x118cm 2017年

他这里谈到的“中国人的内心”,应该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本性”的认识相关。儒释道合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人的“本性”和宇宙间奇妙无比的灵性间不存在不可跨越的界限。人经过修行,可以达到“天人合一”或“神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个人通过和自己的深心交流,来接受深心的呼召,超越经验世界的自我。这种追求的目的和方法,可归为“自力拯救”或“内在超越”。“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切莫错意。”(慧能语)(2)

ZS2b0Xzg4BRWK6D2WC5jqqqLGBbL6pzAgSK4UekJ.jpg

《非宣水墨》130x150cm 2015年

这里的假设是:人的“本性”是完满自足的,“本性是佛”(慧能语),是“无限智心”(牟宗三语),潜藏于内心最深处,但在平时被表层经验遮蔽、束缚、迷惑。于是,人追求的是通过各种方法来认识到自己的“本性”,让它在开悟的时刻解脱出来。那些时刻,就是人和自己“本性”的合一,也就是“天人合一”。这时,“人虽有限而无限”(牟宗三语)。

0K1oJa3YOPtHczChcZyOyB87820J2xun6xURTthr.jpg

《非宣水墨》130x155cm 2013年

如此,可以理解茅小浪所谈的“进入自身最久远的源头”、“艺术的最高目的是揭开那些被自身自闭着的看不见的也不可见的东西”、“艺术家要有不以这个世界为参照的勇气,只参照自己,在自己的痕迹中开辟道路,以及在自己的痕迹中活着并发展出一种意义”、“让痕迹自然地出现,让天性自然地表现出来”……

AxGoZ3MKT6RpFjiurdEExwJ1e7nKCBTzQL8SKXLS.jpg

《非宣水墨》100x150cm 2009年

感知或认识“本性”,需要途径和方法,这方面是相当自由开放的。所以,会有茶道、花道、弓道、剑道……茅小浪选择的是绘画。对他自己来说,绘画,尤其是水墨画,作为材料和途径,最不可替代的功能就是走向内心深处,体验和调试内心。既然是走向内心深处,其中的得失、圆缺、甘苦,都是高度个人化的体验,甚至他自己可能都欲辩已忘言。被绘画语言转化(语言有自身的律令)、延异(语言总是刻舟求剑)后,这些绘画成为他内心状态的物证、影子、镜像。

dbRNNxq7kuI9jhVDlRKEJTrdopGM7ayPgaA71YxU.jpg

《非宣水墨》190x143cm 1991年

从茅小浪这些年的绘画历程来看,他的方法大致是:先不设规矩,让内心的各种芜杂状态尽可能没有障碍的释放出来,这个过程中用手指涂抹较多;释放到一定地步后,理性介入,进行修剪梳理、归拢加固,这个过程中用笔和其它硬质工具较多。越是无规矩,释放出来的状态就越原始越真实,也就是越接近深心。但他的知识、经验、趣味等,又会让他在本能释放后审视和反思这些内心图景,反思的过程就是理性介入的过程。释放、回收的不断反复过程中,感性和理性不断互渗和平衡着。

jpvr1rRlNwgfWyt5oeDilqhcx2jHPg0heNNJZ0pY.jpg

《非宣水墨》78x95cm 2001年

那些如同心跳轨迹、情绪指数般的无定形线条和笔触(茅小浪自称是“草虬”),游弋在精心经营的构图中,被无机的几何线条和图形穿插、划分或覆盖。这些方法和形式所生成的气息,是多味共生的:混沌的清晰、粗率的细腻、 放浪的自律、鲁莽的谨慎、芜杂的有序、浊乱的洁净……

Dc9BckKsp1rKZWCBRAm1k2gb9Zbtc1tJK9bf4Uu7.jpg

《非宣水墨》130x130cm 2010年

“草虬”和几何线条的具体形态,以及它们在同一画面中所占的比重等,随着艺术家作画时的心情而变化多端。“草虬”的形态变化,是最显而易见的。那些几何线条也不是概念化的,在不同的画面里,它们的形态和作用也有丰富的差异。有些是插入理性片段,或用理性逻辑来做全部规划,有些则如同细密的砖瓦、针线、网络,确定或加强着“草虬”的形态和动势。

5PlQ7VdSPrDzErjEh0ZSfYNhSOOPKQjTqtxHa8rH.jpg

《非宣水墨》150x130cm 2015年

这些绘画既然和内心状态联系密切,按时间顺序来一张张看的话,他画中的气息一步步走向轻松豁达,越是新作,越显得平静怡然,仿佛静谧悠远的自然环境,和深心处的舒适状态遥相呼应,心境在轻柔的波动中升腾着……“静则生灵”,禅宗的修行追求内心不断接近绝对的平静,让思绪放空来释放深心中的智慧。同时,不断接近绝对平静的过程,也是经验世界的负担不断卸下的过程,释然后轻松,自在生逍遥,欣然中陶醉。但直觉经验毕竟和概念、逻辑不同,正如本能和文化不同。直观茅小浪的绘画,并无完满,孔窍、缝隙、褶皱、空白处指向着缺失,突兀、尖锐、断裂中蕴含着不安。而且,理性、逻辑、秩序、格律等,在他的画面中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否则,“草虬”就是涣散的泛滥。在他的认知之中和之外,他的直觉、经验、行动,其实一直在开启着更多的可能性。“本性是佛”、“无限智心”、“人虽有限而无限”中,没有造物主的位置,没有神圣的来源,人自以为是、自以为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人类看别的生物时,或者当人看别人时,对方的有限性和缺失其实是天然的。

8zLW6YnKI5rwiaRKtxuQRzcz1tnbLah2yYD9XHy4.jpg

《非宣水墨》97x62cm 2018年

《禅者的初心》中,铃木俊隆禅师和他的美国弟子们说:“我想,来这里坐禅的人有些信奉的是佛教以外的宗教,但我并不介意。我们的修行方法与特定的宗教信仰无关,各位也无需对修习我们的方法有所迟疑,因为它无关乎基督教、神道教或印度教。我们的修行方法适用于每一个人。”(3)不断接近绝对的平静,是不断清空成见、开放认知,为了更加充满活力的体验和思考无比丰富复杂的世界。

VzcWi4MRnYBmF8OuzhvEN1g7hv5RxQVkDP6tqmV4.jpg

《非宣水墨》130x152cm 2012年

从茅小浪的绘画来看,在感应深心的过程中,他并没有走向以自我为核心的封闭系统里,也没有定型定性。世界如此神秘浩瀚而生命如此有限,经验总在意料之外,逻辑的尽头又指向超验……非宣水墨、草虬、几何线条与图形、人生经历、知识和观念,都依然在茅小浪身上不舍昼夜的生长着。每一次“进入自身最久远的源头”,都是一次开放,为了生命的再次更新、出发……

2020年2月16日于北京

注:

(1)奥根·赫尔格立:《箭术与禅心》,三秦出版社2018年版,第83页。

(2)钟明:《金刚经·坛经》,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4页。

(3)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海南出版社2010年版,第106页。

cMQRO13kXWmu9pmad4LxzidbdnkaXFXIi8o6hwws.jpg

​《非宣水墨》105x75cm 2017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自己的,内心,方法,当代水墨 茅小浪 非宣水墨自己的 内心 方法 当代水墨 茅小浪 非宣水墨
下一篇:达利:天才的骄傲与凡人的脆弱_弗洛伊德-加拉-精神分析法--作品-他是-自己的||上一篇:_杜曦云:封冻和释放——艾松的仪式营造_艾松--自己的-美学-艺术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