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刘孜:“治愈”_牧溪和他的《六柿图》_艺术-自己的-我觉得

编辑:裴刚 来源:今日美术馆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JohnDonn)的这首诗,最近被广泛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的这首诗,最近被广泛传颂。

  而杨万里一首“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又在立春那天,切中了多少人的心境。然而,当病毒袭来,我们的身体被禁足,城市被封锁,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刻,我们的心灵无法也不能被禁锢。

  艺术,当然无法神圣到驱赶瘟疫,但它也绝不软弱无力,自有它承载担负的东西。

  艺术不是药,是一点温度。而表达,本就是一种武器。人们用艺术分享思考,宣泄情感,在某些关键时刻,它照进人的心灵,引发思考,传递共情,彼此安慰,疏导痛苦与焦虑。它还具备某种可贵的力量:从一份爱,创造出更多的爱。

  有感于此,今日美术馆邀请爱艺术的朋友们,将他们心里最想和大家分享的艺术作品传递出来,带着他们此刻的思考和情感,与更多的人穿越病毒带来的禁锢,精神互联,将每一座“孤岛”连接成整片陆地。

vx8Qus4VDCA6GBH9dAwxPcRbjC3MSHDRQ3m6zPcr.png

  Q & A

  本次征集我们邀请到刘孜,现在的她身兼演员和设计师等多种角色。交流中得知,她近日也接到一些发声的邀请,但是此刻她只想跟随自己切实的感受,做最发心的分享。

  Q: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我想向大家分享那些真正能够打动我的艺术家的作品。最初我想到的是博斯和他的《人间乐园》。当我在普拉多看到了原作时感觉非常震撼。这件作品无论创作技巧还是三段式构图,都脑洞大开,非常超现实。中间一部分叫“人间”,描绘的是人间极致的欢乐。但我看到的却是人间极致的贪婪,是被人类打破平衡后的自然。《人间乐园》创作的年代正值欧洲鼠疫肆虐,这幅作品也启示了人们要更好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cXKVndbSH6TG3mz5d3SXRgVIcb1GOsrSuL5sXved.png

博斯(荷兰),《人间乐园》

  我之后又翻阅了自己之前的一些笔记,其中有三位艺术家进入到我的脑海中。一个是格列柯,当时我在普拉多美术馆看到格列柯的作品,在众多文艺复兴审美的作品中,一下子跳脱出来,特别打动我,它拓宽了我对美的认知。第二个是盐田千春,在六本木当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她的作品时我落泪了。

  但是,今天突然改变了主意,我决定和大家分享我脑海中出现的第三个艺术家牧溪和他的《六柿图》。牧溪的作品总让我感受到片刻宁静带来的无限余味,这种真实的美几乎是可以击碎一切的。今天早上,窗外毫无征兆地飘起了雪花,我觉得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此时像困兽一样我们,透过窗外依然能感受到美。雪花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与灵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疗愈我们的心灵。所有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我们都应该去爱惜它,一如爱惜我们的生命。人类的本性似乎是善忘的,我们经常会忽略身边大自然的美。而艺术则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在这种麻痹的、重复的、适应的状态中觉醒。需要有那根火柴,艺术就是那根火柴。

hds1VYRhz9svKWylyB3fl2d4A9HMl4Yd75DT3UUE.png

​牧溪(南宋),《六柿图》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中国人可能更容易感受《六柿图》这幅作品,因为它还是有区别于西方审美的地方。牧溪是国人不常提起的画家。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应该遗忘那些可以点亮我们心灵的、高水准的作品,以及它们带给我们的深刻反思。

  分享的一个关键词是“治愈”。其实在我看来,这些传世之作的背后是这位艺术家深邃的思想沉淀。我为什么今天要说起治愈,可能是因为我觉得需要先经过现在这个阶段,才可以到下一个阶段。现阶段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困在家里的人都感到特别焦虑,甚至有一点恐慌,对未来有一种挺负面的想象。无论是对于身处前线、后方,还是异乡的人,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先经历治愈。

  我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也是在三个阶段慢慢不断地进阶和感受。在刚开始看到一个艺术作品的时候,会特别有代入感,仿佛身临其境,或是真实还原。第二个层面触动心灵。第三个层面就是引发思考。能够让人引发思考的作品,是一个好的作品。

  而在当下,治愈于我们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看历史上那些重大的事件。经历重大事件后的人们留下的作品,相信在此时会对大家有很强的警示作用。牧溪生活的时代是宋末(南宋)元初,所以是宋朝由胜至衰的过程。但他的前辈创造的富饶繁荣他是可知的。这些重大节点时期创作的作品浓缩了他们的反思和沉淀。这些创作者的思考,对于同样深陷事件中的观者来说,也是特别容易达成信息沟通的作品。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对于本次的疫情,大家最初都没有特别强烈的意识。但在接受到更多信息后,大家开始恐慌,恐慌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焦虑,而焦虑之后我们该做什么呢?首先,就是直击真相,直面真实;接下来,要去梳理,让自己在平静的状态下思考;最后,还要对我们现在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我们演员是这样被教育的。当“真”没有的时候,就不要去谈后面的那两样。我们常常忽略了什么叫真实,为什么要去直击真实?为什么不敢直击真实?院体画从北宋开始,慢慢形成一种高高在上、宫廷的审美标准反映大国的精致高贵、富饶繁荣。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牧溪,我认为就特别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格列科。他跳脱出了已经被定义的美的标准,告诉大家万物皆美,真实即美。

  我觉得不光艺术是这样,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是这样的。当你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相的时候,怎么去解决问题呢?以前我在做产品的时候,还会遵循某种工业化的标准,而工业化那种标准的美,当时在我看来就是应该参照的范本,所以我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战战兢兢地学习。但是通过这两年我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的跟市场和产品接触,我开始觉得,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我不再去人为地掩盖、掩饰那些手工的真实痕迹,让真实的材料,足够真实地在烧制过程中反映出来。而手工痕迹的这种不完美和工业化产品的标准美形成了反差。而我想让大家有很多选择,可以去选择你觉得属于自己的那种美。牧溪告诉我们,要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你爱这个世界,就要用你自己的方式大声说出来,而不是用别人的方式。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我觉得怎么说呢,毕竟它不只是天灾,我们还是要真正地好好思考,好好反思。作为一个创作者,疫情让我更有创作的冲动。一方面,摆脱单一路径依赖,参照物多了才能建立独立思考,对美有多元的认知。另一方面,我觉得要去拓展。无论是自己的内心,还是呈现出来的作品,都应该去打破这种固化的标准;最后,我还是会去践行自己对“真实即美”的判断。当你抵达真实的时候,美随即产生。这可能是要用一生走的路。我越来越清晰地能感受到,真实的力量在现今时代的可贵。希望大家都能用自己的判断,画出自己真实的人生。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自己的,我觉得,刘孜,艺术 自己的 我觉得 刘孜
下一篇:高鹏:曼尼家族八角小教堂的罗斯科作品_高鹏-艺术-让人-生命||上一篇:艺婷:面对灾难,我们能做什么?艺术又能做什么?_文芳-疫情-自己的-灾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