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乔晓光艺术创作手记七:寻找娜拉·舞台上的中国剪纸_剪花-舞剧-《寻找娜拉》--中国-象征-寻找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2004年秋天,原挪威驻中国大使馆的梅园梅女士,带着挪威易卜生剧院的编舞玛格丽特·诺德赛斯(Unn

2004年秋天,原挪威驻中国大使馆的梅园梅女士,带着挪威易卜生剧院的编舞玛格丽特·诺德赛斯(Unn Magrit Nordseth)女士、舞台设计卡特琳·吐露(Katrine Tolo)女士到学校找我,来谈她们正在筹备的现代舞剧《寻找娜拉》的舞台美术设计之事。

MJfxzpAOBLdjEsClb9X83As9DK3egvebUcoYwZdD.png

2006年北京国际舞蹈节《寻找娜拉》首演舞台布景(乔晓光摄影 2006年)

oJL0RABfIotxX5wIS6YDHLiBOoMxLYJxzAleacNf.png

《寻找娜拉》舞美创意文案手稿

当时,我正忙于中国民间剪纸申报教科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收尾工作。办公室工作台上的一本刚印制完的《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的生活和艺术》大型申遗画册,引起了玛格丽特女士极大的兴趣。这是一部以中国乡村妇女传承人为主体,展现中国民间剪纸价值的大型画册。这些中国乡村剪花娘子充满磨难艰辛的人生阅历,以及她们的剪花深深打动了来访的挪威人。这本画册所体现出的中国剪纸的精神与内涵,成为这次舞台美术设计合作的一个契机和纽带。最初的合作意向和创作《寻找娜拉》中国剪纸版舞台美术的事就这样定了。

Jvj1oACxpQqbm7vKeBwV5t75AG3JixEJb7CiFAA3.png

挪威现代舞剧《寻找娜拉》中象征面具的蝴蝶舞台布景徐徐落下(乔晓光摄影 2006年)

7axJEeGqd7A81vJGHunFLDXUyavKn5Seo75teklF.png

象征着娜拉不同心境的五位红衣女子(乔晓光摄影 2006年)

9LhLKUSFsDWfAC0KP8ayoGO60H9usG9Ta4SK75Fm.png

《寻找娜拉》中国剪纸版的舞台布景(乔晓光摄影 2006年)

v4dJi9DA1RwETl9FDm2Ihiioa10zuQ2bN14lbw0H.png

象征着美丽和自由的蝴蝶在此设计成犹如面具的纹样,以此表达娜拉内心潜藏着的矛盾和忧虑(乔晓光摄影 2006年)

2004年初冬,我应邀去芬兰赫尔辛基参加我的现代剪纸与水墨画展的开幕式。那天傍晚,天上飘起了米粒般大小的雪花,赫尔辛基的街道上很快悄无声息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色。开幕式酒会上,我在表演剪纸。一位身穿中式蓝色丝绸上衣、盘着高高发髻的漂亮北欧女士,一直站在我身旁观看。表演结束后我都没认出来,她竟然是挪威那位编舞玛格丽特女士。她是从挪威奥斯陆赶过来的,因为下雪从瑞典转机,走了10多个小时。玛格丽特女士的诚意和热情让我很感动,也明白她是希望合作项目和艺术设计早日开始,希望2006年冬天在中国首演的《寻找娜拉》能够成功。

pkDAdpJ13n97GpLvXIRoIoZmTndaoGHCNBd7DMCu.png

娜拉与丈夫坐在象征着女人世界的剪纸布景前(乔晓光摄影 2006年)

9TY2YQr3rACgdF5Mf6lRCiF42KkNC3k19FFFEqmG.png

娜拉的孩子们站在象征男权社会的龙纹布景前(乔晓光摄影 2006年)

1yGegYXhFmzgUNh3d7O371Aqgd6eXfvhhjTu8scH.png

剪纸布景前的娜拉(乔晓光摄影 2006年)

GsrqXogfg7t5pGm1D136t2pDJv8zy6Oyy0EI93yo.png

娜拉与丈夫的舞蹈(乔晓光摄影 2006年)

xY3Gzrrl9atlsAg4woVXWRvqTnCaWRzzUsdiqyMx.png

剪纸布景前的娜拉(乔晓光摄影 2006年)

和北欧人合作,是一个漫长而又认真严谨的过程。挪威现代舞剧《寻找娜拉》是对易卜生话剧《玩偶之家》的现代版演义,他们以现代舞和话剧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原剧的主题。其中舞蹈的方式有五个娜拉出现,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象征。而剪纸版的舞台美术是围绕着不同场次中包含的剧情,营造出中国剪纸象征的戏剧空间。整个舞台美术的构想是以悬挂式的平面透明材料上缝制剪纸图形的现代装置,来布局每幕的舞台空间。

m61eWoUP08pYO4Y3vBZXTN595nRHYf550Z4le8N3.png

和挪威易卜生剧院编舞玛格丽特在《寻找娜拉》北京首演后的合影(刘云摄影 2006年)

因为是一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类型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又是世界性易卜生年的巡回演出(2006年12月北京,2007年1月奥斯陆),所以一切细节都要通过讨论交流后确定。在后续的一年时间里,挪威易卜生剧院的人共来北京四次,包括院长英格·布瑞斯恩德(Inger Buresund)女士、经理格锐·魏(Gry Wie)女士,还有编舞和舞台设计的两位女士。我们围绕着所有的细节进行了讨论,她们对剪纸中每一个纹样的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询问。最终大家通过了舞美设计文案,开始了草图设计。

整体设计风格最后确定了以下因素:1.以中国北方民间剪纸风格为基调。2.使用民间剪纸花样细节元素,整体结构根据剧情需要创意设计。3.把握住中国民间风格特色,不雷同于民间样式。4.剪纸镂空和结构韵律考虑到演出实地纹样与人的象征关系及超现实的现代感效果。5.考虑舞蹈演出行走路线的需要。6.考虑舞台空间意境和色彩氛围的中国民间特色。7.场景色调创意使用中国剪纸大红色作为基调,营造富有视觉强度和中国剪纸特色的红色空间,象征母性生命的活力和庄重。

wNsk30e5DO1BXr02n1CUOSh5drTqyUeJp9PkWI2x.png

“地面椭圆形图案”剪纸原图设计。花草、吉祥动物、娃娃、鸟等,象征大自然乐园和生命和谐共生的世界(78厘米×110厘米 2005年)

AKvorlsehCJQ4fPnVYeZFKMdLpprqYsUeqQ7Tr1L.png

《寻找娜拉》海报的创作草稿(2005年)

dafX5iuDsifZGSa3hhmEgw6Vcoxosp4vJjTWQuI2.png

2006年夏季,在画室为挪威现代舞剧《寻找娜拉》设计舞台美术时的剪纸工作照

l8ArSQAflQweARrORVE2vwkKIa3eGEWgaQ0enn31.png

《易卜生像》(79厘米×58厘米 2006年)

WsjcsK7qAjVRr9A6nYDkwKsQ5g2SeISIcbCNWxdO.png

《易卜生像》创作草稿(2006年)

第一次设计舞台美术,我深感无数个限制和不独立自由创作约束的挑战。当然,这也正是舞台美术独有的魅力所在。因为筹备时间充足,我有了时间去阅读易卜生戏剧的脚本以及相关文学历史资料,听挪威19~20世纪的音乐等。2006年6月,正是我们和教科文合作,举办“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师资培训”最忙的一个月。白天筹备工作、安排上课,晚上则有北欧音乐来陪伴。20多个不眠的夜晚里,我一气呵成剪了27幅作品,这些剪纸作品便是舞台美术的设计底稿,它们会随着《寻找娜拉》演出同步展览。

临近展览前,易卜生剧院院长英格女士来访。她带给我一个装好小镜框的易卜生石版画像,这是挪威著名艺术家爱德华·蒙克的作品。梅园梅女士也拿来一本挪威版的易卜生绘画及漫画像的专集。她们郑重地告诉我,挪威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为易卜生画过像。她们希望我用中国剪纸的方式做一幅易卜生的肖像。我欣然接受这个邀请,这恰好也是我正想做的一件事。有了这一年多的创作准备和文化熟悉,我很快就剪出了三四幅易卜生的剪纸肖像,其中一幅就是大家都想要的。

n7rY29I8POZX1FjjYbLx1XrEfeabCNSmLINACFQ4.png

《孩子们的屋》剪纸原图设计。娃娃山、生命树与十二生肖,象征生命的诞生与轮回,也象征着童心情趣(100厘米×78厘米 2006年)

wKynFY5mfS7Z1MGL4rjHh8Cs8MXtRdCW12NHGVx9.png

《寻找娜拉》海报之二(109厘米×78.5厘米 2006年)

ufogx7i6Qx63dDVvYeIKxCbdO6zYaFPiJ35d922T.png

《狂欢节一场》剪纸原图设计。以蝴蝶纹样构成面具图案,隐喻内心与外表的矛盾冲突(110厘米×400厘米 2006年)

2cuqf3j43Dpt8I8Abt9C17hEhPXgCTs0kA4202Ax.png

《客厅》剪纸原图设计。莲花、鸟、鱼、牡丹、娃娃等吉祥花样,象征女性的生命繁衍和富贵美丽(109厘米×220厘米 2006年)

7IX1Rm98fPDu9aKNlut6LCwfaDRA3QKhumE7BHWN.png

《娜拉和孩子们的屋》剪纸原图设计。花草与小动物等纹样,象征女性与儿童的亲情和田园诗意 (78厘米×110厘米 2006年)

细说起来,易卜生和中国已有了近一个世纪的缘分。1914年《俳优杂志》创刊号就发表了陆镜若的专论《伊蒲生之剧》(即《易卜生之剧》),并介绍了《人形之家》(即《玩偶之家》)等11部戏剧。就在这一年,在中国话剧艺术发展史上成绩卓著的春柳社上演了《娜拉》(即《玩偶之家》),这是易卜生的剧本在中国的首次演出。1935年,上海的左翼剧社大规模地上演《玩偶之家》,全国各地也上演这出戏,盛况空前,有人称这一年为“娜拉年”。

2006年,为纪念易卜生逝世100周年,世界又在“寻找娜拉”。而这一年对于我,在经历了1000多个日夜为中国民间剪纸进行申遗的各项筹备工作后,为中国乡村里的“剪花娘子”和她们世代所承传的民间剪纸的命运发声,成为我人生中的重要使命。

smxKdvzHzuV3d1sAx1wmDTgCApskXA6oO8iv3FS8.png

 《娜拉的屋》剪纸原图设计。鸟、鱼和花草象征女性和女性的尊贵美丽,此设计运用了“瓶里插花”“凤戏牡丹”等民间符号观念(78厘米×56厘米 2006年)

Knsx5CLW5ZHbh0HDpYTzaTrJOsEzIwYuxgxYR90c.png

《狂欢节一场》剪纸原图设计。以大桃树神话、太阳与月亮的神话及鸟等动物,象征大自然生命欢乐和活力(120厘米×400厘米 2006年)

n2tUgSRPnZYzISSvJ3fmpb9aoLd6j1sAk5Ak6zNR.png

《家外的墙》剪纸原图设计。龙象征男性、权利和男权社会(150厘米×75厘米×6幅 2006年)

易卜生剧院的委托,正是让我把娜拉与“剪花娘子”放在更宽广的人类文化和生存境遇中去思考的契机。面对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世界,许多民族的悠久的文化传统及传承面临着同样流变消失的处境。创作《寻找娜拉》中国剪纸版的舞美设计,正是一个机会,也是中国剪纸在世界舞台上的一次亮相。让世界倾听来自中国民间世代劳动妇女的声音,让世界知道她们传承与创造民间剪纸的艰辛与伟大,知道当今社会对乡村劳动妇女的文化创造的包容和肯定还非常欠缺。

中国乡村“剪花娘子”现象与“娜拉”的故事,启发我们对当代女性命运问题的思考。全球化背景下妇女在社会中的文化身份角色与价值实现,仍然是一个需要全世界关注的普遍性问题。

2006年,《寻找娜拉》的舞剧已落下帷幕。10年过去了,我依然还在关注“娜拉”,在继续“寻找娜拉”的故事,不断去发现村庄里那些心灵手巧的“剪花娘子”和吉祥美好的剪花。

(注:文章原载自乔晓光著作《空花——用中国剪纸讲世界的故事》)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象征,寻找,剪纸 剪花 舞剧 《寻找娜拉》中国 象征 寻找 剪纸 剪花 舞剧 《寻找娜拉》
下一篇:何光锐:文人介入寿山石才会产生高峰_-温润-文人-而不||上一篇:朱浩云:_从民国丁辅之的绘画成就得到的八大启示_中国书画-艺术市场--果品-绘画-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