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点点接近尾声,这个暑假你有没有去过博物馆感受历史的足迹呢?就在最近,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2200余件青铜重器等待着观众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山西青铜博物馆
下面,让我们跟随山西大学青铜器研究专家陈小三老师以及青铜博物馆资深讲解员们一起探索这座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青铜博物馆吧!
美丽的山西 (图源网络)
山西,地处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山西青铜器的特征,体现了商周王朝的文化主脉,反映了中国礼乐文明发展演变的进程,并将中原与北方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春秋中期以后,晋系青铜器铸造工艺不断创新变革,达到了技术和艺术上的巅峰,对东周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山西青铜博物馆位于山西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广经路13-1号,这座博物馆立足于山西目前为止的青铜考古发掘,以及近年打击文物犯罪追缴的文物,展出文物数量众多,历史脉络完整、清晰,为我们生动地呈现出晋系青铜器在中国早期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常设展“吉金光华”序厅
常设展“吉金光华”分为三个板块:“华夏印记”、“礼乐春秋”、“技艺模范”,2200余件青铜器分布其间,展示中华青铜文化的独特魅力。
青铜器原貌
你知道吗?其实青铜器在铸造出来的时候并不是青色,而是华贵的金色,因此在古代青铜又被称为“吉金”,常设展的名称由此而来。
华夏印记
“华夏印记”包括了“青铜先声”、“率土内外”、“赫赫晋邦”三个单元。其中,“青铜先声”主要展示了史前到夏时期的考古发掘;“率土内外”主要展示了商代的青铜文明;“赫赫晋邦”主要展示了周王朝时期晋国灿烂的青铜文化。
展览现场
龙形觥
传说这是姜子牙为民祈福的神器,同时也是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国宝级文物。它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前端龙首昂翘,瞪目张角,龇牙咧嘴。长腹弧鼓,后端截平,背部为弧曲形长盖,内有横榫与器腹扣合。器身口沿外附有两对贯耳,用来把龙形觥吊起加热酒,另一端没有封口是用来散水蒸气的.器物底部有长方形矮圈足,整体放平,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龙舟。
兽面纹方彝
长方体,盖和盖钮均作四坡式屋顶形,侈口,束颈,腹微曲。花纹浮雕。盖和腹的四面饰双龙组成的内卷角大兽面,阔口獠牙,巨睛利爪。口沿下饰双体龙纹。方圈足饰长冠垂尾凤鸟。自盖至足的四隅皆有扉棱。颇显凝重大方。
兽形觥
高21.7厘米,通长24.5厘米,腹深9.3厘米。为商代盛酒器。整器均以雷纹为地·。满花浮雕,立体感较强。
晋公盘
晋公盘口径40厘米,总重7000余克。这件文物是晋文公给他大女儿的嫁妆之一,装饰的浮雕龙、立体水鸟等圆雕动物,都能在装置原处作360度转动。“晋公盘”除了器物雄浑多姿,呈现了我国春秋时期青铜器的最高工艺水平。
晋侯作师氏姞簋
这件从打击文物犯罪行动中追回的簋第一眼看上去像是陶器,但它其实是一件青铜器。器身两侧龙耳栩栩如生,整体朴实浑厚。
晋侯臣斤(pí)壶
高68.8厘米 ,腹最宽35.2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出土。纹饰华美流畅。盖内铸铭4行26字,“唯九月初吉庚午,晋侯臣斤作尊壶,用享于文祖皇考万亿永宝用”。
连山纹卣
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不同的是,这件西周中期的卣上装饰了大而精美的凤鸟纹以及连山纹,与之配套的酒尊同样也装饰了相似的凤鸟纹和连山纹,表现了当时青铜制作工艺的高超。
礼乐春秋
“礼乐春秋”包括了“钟鸣鼎食”、“强固威行”、“以身立礼”、“无远弗届”、“简襄功烈”、“三晋菁华”六个单元。 其中,“钟鸣鼎食”、“强固威行”、“以身立礼”三个单元从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出发,展示了春秋时期人们使用的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礼器、以及工艺品和铜镜,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展览现场
“无远弗届”分为“晋只东”、“晋之南”、“晋之西”、“晋之北”以当时与晋国周边接壤邻国附近出土的青铜器为主,展现出晋系青铜文化与周边的丰富交流与相互影响。“简襄功烈”主要展示了侯马盟书以及蔚为壮观的赵卿墓。“三晋精华”展示了战国时期被赵氏、韩氏、魏氏瓜分后的晋国中出现的青铜器精品。
展出的马车配件
义方彝
义方彝是西周时期青铜重器、国家一级文物。其器身为长方体抄,身部微鼓度,颈部和圈足饰夔纹。主体纹饰为带双层卷角的兽面纹;器盖为四阿形,四面主体纹饰均为大兽面纹。器身和器盖的四隅及正中,均带有长钩状扉棱。器盖及器底的铭文基本相同,器底的铭文比器盖铭文多出族氏铭文“丙”。
义尊
“义尊”和“义方彝”均为西周早期青铜器,从同一墓坑被盗。“义尊”为敞口,方唇,扉棱发达、器体厚重,圈足下接高台,内铸23字铭文,铭文中显示周武王赏赐“义”三十朋贝。“义”是周武王身边近臣,赏赐贝币高达三十朋,非常少见。
刖人守囿车
刖人守囿车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这件工艺品是一个厢式六轮车。车厢前左门扉立一刖掉左足的裸体守门“刖人”,顶有盖可启。车周身有猴、鸟、虎等动物,象征“域养禽兽”的囿苑,,与《周礼》“刖人使守囿”的记载相吻合。全车可转动部位有20处,构思奇特,制作精巧,十分罕见。
代钩
代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又称“犀比”),是身份的象征。带钩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
战国蟠蛇纹建鼓座
蟠蛇纹建鼓座,铸造工艺精良,纹饰精美华丽,立体感强,保存完整,是全国现已出土的体积最大、最重的青铜建鼓座。鼓座直径77cm,高47cm,重80kg,中由一根长木柱贯穿鼓身,插入鼓座正中,三条蟠蛇相互纠结,盘绕而成,活灵活现,象征三条祥龙。
邾季簠
邾季簠高19.2厘米;长30厘米;宽24.3厘米。器形整体呈长方形,敞口,浅腹,壁斜直,双耳,平底,方圈足。
銮铃
銮铃是古时帝王所乘之马车上的装饰配件。
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为1965年-1966年于中国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的玉片文物,数量共有5000余片。盟书是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字体近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这些盟书反映了晋国末期上层政要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中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突显了“恶”的历史作用,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并由此折射出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曲折历程。
赵卿墓车马坑
这是一座迄今保存最好,获得资料最为丰富的大型春秋晚期墓葬和一座大型车马坑,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的重要收获。车马坑轩辆种类齐全,保存完好,兵车呈双列排列,在国内亦属罕见。
蟠螭纹镬鼎
镬鼎,是已出土的春秋时期最大的鼎。
鸟尊
鸟尊高39,长30.5厘米。酒器。全器为昂首挺立的鸷鸟形。鸟有冠,双角,圆目,尖喙。细长鸟颈,腹腔中空,颈、头、喙相通,鸟背开小口设一小盖,盖有链条与虎形提梁相连。鸟足粗壮有蹼,鸟尾下下设一虎形支脚。通体浮雕翅翼,细刻羽毛,造型独特新颖,装饰富贵华丽,为晋国青铜器代表作品。
雁鱼铜灯
雁鱼铜灯高54厘米,长33厘米,宽17厘米。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带曲鋬的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雁身为两范合铸,两腿分铸后焊接。通体彩绘红、白二色。两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御来风。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构思精巧别致,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
西周貘尊
此为倗国铜器,高11CM,长18CM 。这组貘尊出土于山西绛县横水墓地,同出的铜器铭文显示,他们的主人是倗国贵族。尊本是礼器范畴,无可厚非,但这组器物造型生动可爱,短短的脖颈,圆圆的眼睛,长长的鼻子,短短的尾巴。很有可能是出自夫人墓,具有了一些弄器的意味
技艺模范
从红铜到合金青铜,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都凝练在其中。这些或笨重或精巧的青铜器都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让我们来揭晓其中的秘密。
展厅现场
中国作为使用青铜制品最早的国家之一,在青铜制作、加工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法。在山西绛县西吴壁出土的青铜冶炼遗址再现了当时的工匠们不懈地探索。
人物雕塑群再现青铜制作过程
当时的人们探索出了“范铸法”和“熔模法”来制作青铜器。“范铸法”主要在青铜铸造前期使用,用这种方法制作出的青铜器比较粗糙,到了后期,人们使用“熔模法”,以用蜡雕刻青铜器的形式,可以制作出更多极其精巧的青铜器,这种方法逐渐替代了“范铸法”成为了当时的主流。
冶炼石
兽面纹模
在“技艺模范”这个版块,你除了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瑰丽的矿物石,还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尝试制作不同合金的成品,博物馆制作了一系列人物雕塑,再现工匠们使用技法制作青铜器的过程。
此外,山西青铜博物馆还开设了教育互动展区和数字青铜展区,用现代的技术阐释中国古代青铜的辉煌,碰撞出美丽的火花,更有文创产品区等你来发现!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西,青铜,攻略,鸟尊,山西青铜博物馆,吉金光华,,晋国,铭文,盟书,出土山西 青铜 攻略 鸟尊 山西青铜博物馆 吉金光华 晋国 铭文 盟书 出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