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邱志杰_|_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二):共同体技术和成功学_-艺术-理性-艺术界

编辑:张桂森 来源:邱志杰工作室
 
PART4共同体技术1建立自己的小圈子普通人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大学更是如此。或者

f42J5IFgBiqzLM1csoCh0TXSm2zLfv9BtFYPDg85.jpg

PART4 共同体技术

1

建立自己的小圈子

普通人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大学更是如此。或者说,我们来到大学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获得这样一个环境,大学是一种批判性的知识共同体。一个求知者的圈子的形成,对一个人有效地展开他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你在大学中要建立自己的讨论和研究的圈子。所谓同师为朋,同志为友。志向相同,但和你的背景和思维方式有所差异的同学,正是你用于构筑自己的艺术生涯的最重要合作对象。在艺术生涯起步之初,这样的一个小圈子就更加重要。它能帮助你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包括鼓舞起一种勇气去对抗现有的权威。这个圈子应由可依赖的朋友、亲密的朋友、有智慧的朋友和严厉的朋友共同组成。在很多情况下,这个圈子是会保持一辈子的。只有在这样一种志向相同,智力合格的小圈子中,激烈的批判与自我批判,才可能高效地发生。基于理性的坦诚批判,是你在这样的一个圈子中能得到的最好的收益。互相拥有信任的圈内人之间就可以进行坦诚的批判,这就是所谓的“诤友”。但“诤友”之间不只是坦诚,更重要的是能够互相培养出信任地展开理性批评的文化。不信任的人之间的批评,人们更容易从机心、立场等等与逻辑无关的方面去猜测批评者的动机,而圈内好友之间的批评,则更容易被理解为善意的提醒,因此对被批评者来说,往往是更加值得重视的。因此,这样一种相互信任的圈子内的批评,往往可以更加无所忌惮地直率进行。但归根到底姿态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讨论者必须持有理性的精神。陌生人之间,如果能严格遵守有理有据有礼的原则来进行讨论,那他们本来就天然地属于爱智慧者的共同体。而对于倾听者来说,唯一理性的方式就是:质疑一切你所听到的说法并努力批判。只当你发现无法批判的时候,放弃自己的固有观点,欣然接受,择善而从。

2

避免无意义的争论

谨慎地使用你的智力和关注度,仅把它用在有价值的事物上面,而由于意识形态偏见、阶层偏见和其他种种情绪化的不客观的立场所导致的指责,都应该将其视而不见。基于对概念的完全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争论,尤其属于这种无意义的争论。这类争论的表面上看来是理论论争,它的本质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情绪宣泄。判断一个争论有没有意义,主要取决于这场争论是否有可能导向有意义的共识和结论,或者可以求同存异的观念谱系的爬梳。没有意义的争论不但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同时也是对情绪的损耗,以及对于论辩本身的快乐的一种侮辱。所以我认为激烈的争论只有在你所信任的共同体内部进行,才会真正的具有建设性。不了解你的圈外的人的指责,实际上不用花太多时间去应付,除非你已经到了需要进行公共形象管理的阶段。对因为不了解你,或者因为外行所导致的误解,最节约的最环保的处理方式,其实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3

沟通和合作

上了实验艺术学院的学生多半很容易明白,他们的工作是需要与人合作的,像国画和油画等传统专业的同学,更经常会以为画画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那些专业所需要的行业支持已经高度成熟和高度工业化了。毛笔有一个产业在做,墨汁有一个产业在做,宣纸有一个产业在做。油画布有人在制造,铅笔有人在专门造,这给了画家们一种幻觉,好像画画就是他自己可以搞定的事情,并不需要多少人来合作。其实是庞大而成熟的产业在支撑着,使得他能够不用亲自处理这些事情。过去的画家都是要自己做画布磨颜料的。要是没有工业化的管装油画颜料,印象派和梵高的外光写生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带上一些瓶瓶罐罐出去写生。我小时候都曾经拿铁罐头自己烧过柳条,但即使这样,还是有人炼出了铁作出了罐头盒子。因此,所有的艺术工作或多或少都是社会合作,只是实验艺术,不管是涉及到社会参与和社会干预,还是涉及到科技艺术,这种合作特点尤其鲜明,并且更加需要去有意组织和搭建。因为可以来的现成产业最不成熟。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在一个艺术家的训练中应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沟通的重点在及时和有效。表达要准确,信息要准确,噪音要少,而更重要的,要关注传递信息的时效。要及时有效地沟通,就需要日常维护沟通的管道和机制。此外,更要克服性格障碍,努力去做一个主动的沟通者。合作的关键在于要理性。要理性的找出双方合作的必要性、能力的互补性和共同利益所在,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评估:在这种合作中你所需要付出的东西,和将要得到的收益。有了这样的理性,你就不会因性格和背景的差异导致合作过程中的抱怨和纠纷。我是教艺术的老师,并不准备花太多精力在伦理规范上来谈合作。但是对于学生们,我很想说的真心话是:祝愿大家成为善于吃亏的人和善于妥协的人。做艺术才是我们真正的快乐所在,为此承受一些表面上的不管是物质上还是情绪上的委屈都是值得的。我总是一厢情愿的相信:所有的委屈和亏欠,都会以让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补偿。强大的创造者,都是善于利用合作者之间的差异和互补来滋养创造能力的人。人类在工作过程中已经开发出了很多用来优化自己的能力的共同体技术。比如说解决问题中经常使用到的头脑风暴法。那些广告公司的创意小组一旦紧急接到一个任务,总是会立刻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大家围坐成一圈依次提出想法,每个人的想法不得跟上一个人的想法重复,同时每一个人不得反驳其他人的说法。这样差异性原则会逼迫着大家的思维进入活跃状态,同时不反驳原则又能控制和维持着一种提建议的状态,不至于让大家陷入概念的扯皮。大家都以提建议做贡献的姿态在工作,同时每个人做出的提议和贡献,都在逼着下一个人更加有创意,这是一种极其高效的产生新思想新办法的方式。美国兰德公司的社会学家还用一种叫作“德尔斐法”办法进行社会预测。背靠背地征询专家意见,由学者们就相同话题分组分别进行预测,然后综合预测结果,公布数据之后,再重新分组重新再次进行。这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这样多次进行就很容易得到与最终的结果高度相似的预测。头脑风暴法能够极其高效地确保创意,而“德尔斐法”能够准确地进行预测,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合作的方法,基于集体和人数产生出来的创造力十足的方法。今天流行的“黑客松”,经常是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我们要从中得到启发,学会小组工作。

4

去除心中的恐惧

这个说法和上一节谈的合作其实是同一个意思。我们既然不可能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那我们就要善于寻求帮助,尊重一些特定方向的人的专业能力。特别是有一些高度成熟的行业,储存着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能力和经验,是足以去依赖和利用的。我们要善于调用这些人的能量,你平时就得研究他的工作方式,了解他们的能力,需要时就可以做社会资源的调动者和组织者。这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但同时,这些成熟的行业往往是高度实用性的,否则它们很难生存下来并达到高度成熟程度。它们往往拥有自洽的产业链,并不需要通过进入艺术行业来完成扩张。因此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能力用在艺术上的可能性完全没有意识和兴趣。又同时,在这种高度实用的过程中,他们同样会形成行业惯性。他们对于额外的脑力劳动,需要克服额外的困难会感到畏惧。如果你不是因为碰巧拥有够好的私人关系而能够获得他们的帮助,又要组织他们来成就艺术作品,这就需要一些沟通的技巧。如何唤起他们对你的创造性工作的兴趣,而不是简单地雇用他们,购买他们的技术,仅仅是将可以外包的工作外包,这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时候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你合作的对象越是处在他的行业的顶端,反而越容易对艺术发生兴趣。他们越容易对突破一个行业的成规和习惯具有兴趣和野心,同时也就越可能有能力来理解艺术工作,并且能够体验到参与创作的快乐。所以要选择最高端的合作对象。第二是要充分尊重你的合作对象,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拥有署名权或其他露出机会,让他们在和你共同工作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效能感。这种创造中的知识产权的标明,对你来说不但是无损的,反而会为你吸引来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的合作者。

PART 5成功学

1

成名趁早

时不我待,出名趁早。早成名实际上是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小有名气,你开始有机会跟一些名气很大的人接触,你开始有机会和一些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同场展出,这都是极其珍贵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当艺术史中大名鼎鼎的人鲜活的出现在你的眼前的时候,他非常有助于你自信地由美术史的阅读者和围观者的角度切换身份变成美术史的直接在场的参与者。要获得这种幸运,你就要有我前面所说的做贡献的心态,那就是积极地自我披露自己的工作。你要坚信:你的工作,即使是失败的,也有足以引起别人借鉴的价值,作为反面教材起码能积极地帮助到你之后的实践者。“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实际上,你的一个行动的价值往往不是当时的你的能力所能够完全清晰地判断的。有时候你会发现你自己尚未完全想明白时候所采取的一个行动,竟然被认为具有价值,并为你引来名声,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学习机会。仅仅为了这种可能性,你也应该以做贡献的心态去积极出丑。事实上,当你把自己的工作用一种“无我”的状态来看待,而不是把它视为关乎个人面子和形象的事情,当你只把它看作一种外在于自己的人类历史中的实践,那么你就会有更客观以及更超然的姿态来看待自己做过的事情。伟大的人物是没有私生活的。如果你渴望成为名人,并且准备成为名人,你将终身卷入在公共话题之中,这样的生活也并没有你所想象的可怕。应为你的目标不是这个,所以你无需恐惧这个。有人为名声所累,也有人会利用名气转化成做事情的资本,从而使自己有机会去实现理想。 归根到底,还在你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如果你做艺术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出名,那么你就会为名声所累。如果你出名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做艺术,那么名气就像金钱一样,其实改变不了你。逆境成才大器晚成的先例在历史上固然有,但是人生有限,顶级大艺术家的人生,更多的是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的。如果你的目标更为远大,而名声和金钱只是工具,那又何妨尽早的拥有这些工具呢?

2

为自己弄一张饭票

在当代中国艺术的早期,曾经是一个人出了名也不见得能够由“名”兑换成“利”。所谓的“有名有利”、“名利双收”,在那个时代并不是一句真话。很多很有名的人。还是穷的要死。多年前,曾经有一位把“八五新潮”中顶级出名的人,某日寄宿在我在浙江美术学院的学生宿舍,在阳台上感慨万千地对我说:“我已经这么有名了,为什么我都出不了国?”。这只是一时的困境,但是长远来看,“名”和“利”是挂在一起的。一个无名小卒,用特立独行和另辟蹊径的行动,刷新了人们懒惰的视听,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从而让人记住甚至暴得大名。然后你拥有的名声来销售作品获利,这件事情在我看来天经地义,是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和苹果公司、谷歌公司通过创新来获得收益没有什么两样。反倒是艺术市场起来之后,有一些艺术家先做好卖的庸俗作品,再企图用所拥有的财富来购买名声,显得比较可耻。艺术家既要修炼内力,也要掌握兵器和招数 。但是在此之前,你得确保自己的经济安全。因此你要为尽早自己弄一张饭票。

弄一张饭票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困难。总的来说艺术市场能够接受和特别感兴趣的作品,有这样的特征:第一是要有一定的创意,但是不用特别深奥,不需要走的太远。完全庸俗和没有创意也是不行的,得让人的眼睛一亮但是不至于心惊肉跳和难以理解。其限度是收藏者足以说出某些门道让他的朋友们觉得他这个人眼光独到,有深度。但又不能困难到他无法对你的观念和做法的妙处进行转述。这个分寸你们自己用心体验。第二是要消耗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且视觉效果要好看。第三是要方便收藏,不能为收藏者带来太多物理上的麻烦。这也是为什么你在美术馆和双年展上看到各种很嗨很屌的做法,但是到艺博会上一看,还是加上雕塑与绘画占主体的原因。

掌握这些要点,要混口饭吃并不难。难的是要有一张饭票,同时还得是有尊严和体面的饭票。得是自己做起来不感到难受,而且从中能够得到滋养的工作。它不构成对短暂一生的工作时间的浪费,放在那个永远保守的艺术市场上可以当饭票,但未来放入自己的全集里面也不能跌份,还得是有意义的工作。多做实验,你会找到这样的真心想做和该做,但同时可以顺便满足上述条件的东西。

3

对职业生涯进行整体的谋划

有的艺术家是糊里糊涂撞上大运就被认可了的,也有的艺术家是从一开始就有明晰的自我意识、坚定的意志和方法论自觉,并通过一步步努力而达成自己的目标的。我祝愿大家都有好的运气,都能莫名其妙的就遇到贵人相助。但是我想说,这样由运气成就的艺术家,实际上注定的是体制和潮流的产物,他们是不可能为我们带来翻天覆地的新格局的。混成一个小艺术家靠运气是可能的,但是做成一个大艺术家,则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整体的规划。成功的大艺术家,都是战略家和军事家。其实就算是简简单单画张素描也一样的,不止是战略家,更是要像上帝那样去创造,而且第七天还不能休息。要对职业生涯进行整体的规划,前提是对艺术史有独到的见解,并且从作为榜样的艺术家身上找到你理想参照模型,然后设定你自己的历史使命设想:你这么一个艺术家的出现,是要去面对艺术史上的什么问题。这样,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艺术史的语境中进行的。一个人在发愿望成为艺术家之初,通常都是由良好的环境的熏陶或者特定的机缘的触发。但是当他工作开始的时候他很难对于局面有全面的了解,他是由兴趣引导的。这个时候的确可以顺随着兴趣,比较感性地在诸多可能性之间游走,获得一个比较广博的基础。少数运气好的人会在这样的学习阶段就获得优秀的代表性成果,但是这个概率并不高。通常是很多未来会“悔其少作”的实验,但这个实验阶段是极其珍贵的。这个阶段的实验的广度决定了未来能走多远。年轻人,经费有限,创作的资源有限,作品规模难免就小,但是作品规模上的小和视野胸襟及上的小不是相同的概念。小品作品可以有大的关怀和大的心志。广博的基础和贯通是为了能够在类比的过程中悟道。但不是要你去追求十项全能,在艺术生涯之初首先要单兵深入,一针见血。历史只记忆高点不记忆平均值。艺术家只需要扬长避短。单点深入,取得成就再来触类旁通。 到一定程度,他就要开始总结和过滤自己的兴趣。同时也经历了一些尝试,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有特别浓厚的兴趣,特别擅长的技能或优势,这个领域是自己有可能获得重点突破的地方。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他开始产生出一种行业自觉。一但产生这种行业自觉,他/她就有了成为专业艺术家而不是业余选手的可能性。这个时候他就必须对整个艺术界有一种整体的观察,了解同行在做什么,了解某一类艺术的最尖端实验的最新进展。他/她可以开始对职业生涯进行整体的规划了。接下来他/她往往要花一段时间,在某个领域里面投入大量的精力,产生出扎实的引人关注的成果,他的代表作将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获得这样的成果之后,他将会开始在艺术圈引起关注,并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大多数艺术家就此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把一种成果固定下来----有时候是一种媒体或创作风格,有时候是固定的题材。他会在艺术界形成自己的固定形象,他/她成了一个“让人记得住的艺术家”但是更有想法的人在这个时候会开始提炼和总结自己的艺术观和自己的艺术方法论,并加以清晰的表述。在创作方面,有人选择单点不断深入,有人选择在已有的基础上开始不断拓展自己的实践领域。这种不断地深入我推进和疆域的扩展,都会是在公众视野下进行的这时候,他的实践会成为艺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能够成功完成这种进一步的推进的艺术家,就会由“让人记得住的艺术家”逐渐跃升为“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又有一批人会停留在这种程度上,因为开始被写进一些新版本的艺术史,沾沾自喜躺在自己的功成名就上。更有雄心的艺术家,在这个时候会开始用历史来要求自己。他会开始考虑自己和历史上重要大师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艺术和未来的关系。他应该开始不为身边的人的创作,而为历史价值而创作。在这种思考中,他有可能颠覆和否定自己的一些早期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变法”时期。同时,他的艺术观被广泛认识,并引起共鸣,他的方法论被更年轻的人接受和追随。也就是说,一个大师出现了。这时候,他往往需要拿出一些时间来,为了巩固自己的成就而进行数量上的拓展,他将需要开始一些巨型作品。在这之后能够再次进行突破,并且重新启动实验的人物,在艺术史上就凤毛麟角了。有了远大的心志,未必就能实现。有时是时运不济,有时是天不假年;有时候是能力问题,有时是性格问题。但是没有设想和愿望,是注定走不远做不大的。

4

不要丢掉理想

说实话,我特别讨厌讲成功学。我认为今天社会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被成功学所绑架了。特别关心成功学、热衷于研究成功学的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往往并不招人喜欢,其实也没有机会成长为真正有力量的人。但我又经常被年轻人要求讲讲成功学,我想与其被不对的人来把艺术家的成长问题讲成艺术兵法和诡道,不如我来讲讲什么是光明正大的雄心,光明坦荡的追求,什么是不可避免的成功。第一,不要当混混。在我看来,不管你怎么样用心地研究艺术界的成名规律,怎么样用心的去维护关系,去结交能够提携你的人,都是意义不大的。因为这些心思都会倾向于使你过分尊重所有既有的成功模式。而艺术界的成名规律,恰恰是只有特立独行的创新者才会获得尊重。所以,研究艺术史和艺术界,不是要去研究如何做一个混混。而是要研究这个行业今天的无能为力,今天的困局所在,并找到解决这些困局的崭新的思想方法和行动路径。所以要研究的不是今天艺术界现有的成功者的成功模式,并企图去复制他们的成功模式。在他们身上管用的成功模式,注定在你身上是不管用的。而是要研究:为什么今天艺术界看起来的成功者,其实是一些失败者。你要去做今天的艺术界的格局的改变者,而不是企图在现有的格局中混一口饭吃。第二,要关心世界,而不是关心艺术界。你掌握了艺术的技能,这是你进入世界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你仅仅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在世界中有贡献能力有能量的一个人,那你的艺术注定会是一些行活。只有你是真正的关心世界,只有你拥有道德良知和政治理想,只有你拥有社会意识和人间情感,你的心灵中才会喷发出一种力量,让你有勇气去无视艺术界的陈规陋习。你的尊严,恰恰会使你成为艺术界的实验者,而实验者才有机会成为创新者。一旦成为创新者,你就成了历史的贡献者,则被接受被认可,只是迟早的事情。你的成功将不是猥琐的计谋,而是理想主义的召唤和开天辟地的成功所收获的拥戴、尊重和爱。第三,要理性。仅有理想是不够的,理想主义需要理性主义的扶持。你要理性地管理自己的档案,你要理性地组织自己的学习。你要理性地对待合作者,你要理性地进行沟通和倾听,你要理性地表达你自己,你要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要理性的锤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逐渐成为一个思考的高手和制作的高手。如果你不够理性,不愿意调用自己的理性,而是放任自己处于惯性、任性、惰性、奴性之中,那就是你对自己的理想其实还不够认真。能够理性的对待自己的理想,你就知道该如何去勤奋,该如何去节约时间,该如何去管理情绪,该如何去妥协与合作。归根到底,能让一个人走得远,走的开阔的,是他的理想和胸襟,是他的学习能力和对理性的信念。幸运甚至也是从理性和理想中孕育出来的。良好的工作习惯,正是理性的重要体现。我觉得我写这些大实话,会有人感激,但也会挨骂。同学说:“您要是怕被骂还是您么?不是挨骂了也要不吐不快么?”其实不是不吐不快。不吐不快的任性和率性,违反了我的“避免无意义的争论”的原则。我说出这些,还是为了:救救孩子。不是为了他们的艺术,而是为了他们的人生。

​END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理性,艺术界,艺术 理性 艺术界
下一篇:郎立兴:冰雪作为自我镜像_-主义-风景-他将||上一篇:邱志杰_|_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一):心态管理、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_-创作-就会-都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