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杨晓阳·新时代的声音:传递大爱之心 创作大美之艺_-国家-总书记-传世

编辑:杨晓萌 来源:中国美术报
 
  【编者按】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对美术教育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

  【编者按】8月30日,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对美术教育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了美术教育的重要地位,殷切期望美术家“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任职中国国家画院近10年来,坚持将自身几十年美术理论研究、教学和艺术实践总结出的学术精华——即“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开拓前进的方向,坚持推进中国国家画院以教育培训为基础的美育实践,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成立美育研究所。所有这些探索,正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精神。此次收到回信的8位老教授中,詹建俊、闻立鹏、靳尚谊、邵大箴、薛永年5位先生亦均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记者专访杨晓阳,请他分享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教授回信的学习心得。

  党中央对文艺问题、美育问题的重要阐述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美术教育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无疑是令美术界欢欣鼓舞的,请谈谈您的理解。

  杨晓阳: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明确提出“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使我们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教育的回信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信中对美育工作的关心,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复兴的大背景下,新提出的一个老问题。这封回信,对当前文艺创作、文化建设、美育普及具有高瞻远瞩的积极意义,跟新时代是同步的,是新时代的声音。

  蔡元培先生在百年前提出要“以美育代宗教”,美育的范畴、内涵以及它本身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学理上还有必要再进一步的探讨。实际上,现在并没有把美育问题提高到和“德智体”同等对待的地位上。我们的教育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并没有用政策法规的形式把它确定下来。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美育,回复了8位老教授的信,这表明在新时代对美育的重视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文艺界要非常地重视这件事情,并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美育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建设的重要性,应该有思考、有理论、有体系地建设,而不是流于一个口号。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有两句话是核心,就是“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这两句话是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之后,在新时代集中概括的金句,表明了党中央对文艺问题、美育问题几个实质要点的阐述。

  十年践行“大美为真”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大爱和大美的?如果说“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主要提出了对美术教育的要求,那么“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可否理解为对美术创作的寄语?

  杨晓阳: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是明确地提出了“大爱”的。“大爱之心”中的“大爱”是全人类的最高境界,是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必须具备的区别于一切其他生物的本质,是文明人区别于野蛮人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爱是全人类的爱,是个人和他人、个体和群体,甚至是人类和人类生存环境和谐相处的总范畴。人类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人类具有主动的、有意识的、高层次的大爱。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文化不断、文脉延续,就是因为充满了大爱。这种大爱境界,这种生生不息的传播传承,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延续到现在,使得我们的文化、哲学在人类历史上、在文化层面上占据高峰。大爱需要教育传播,延续传承给后人。

  中国国家画院的院训“大美为真”,是我在研究写意论的过程中提出的。写意是一种类型、一种范畴、一种观念,但是“写”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写什么“意”才是最后的目的。“意”是什么?就是最高境界,大美之“意”。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关于“大美”,中国国家画院在探索的过程中是从理论研究到自身实践,可以说是这十年来最集中、最突出的一个成果。

  中国国家画院用十年时间打造的“大美为真”院训精神正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国家画院近十年探索实践的充分肯定。我很欣慰,中国国家画院这十年的探索,符合中央的精神要求,符合传统文化的传承规范,符合人类的大美、大爱的原则。“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就是说没有大美之艺就绘不了传世之作,不是大美之作也无法传世。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国国家画院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对艺术本质,对生活和艺术、个体和整体、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要做深层的学理研究,以学理研究做支撑才能写大美之艺、创传世之作。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教授的回信里,“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这两句话是精髓,可以作为蔡元培之后,中国教育、中国美术教育、中国美术创作的指南。

  画院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第一句就强调了美术家、美术对社会的重大贡献。十八大以后,中国国家画院实施三大工程、健全五大职能,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增强为党和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能力。结合中国国家画院的这些实践,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晓阳:中国的画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的画院系统上溯远古时代的原始部落。比如全世界传世的岩画有五万多处,这些岩画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部落行为。人类得以正常的繁衍,人类就会追求文化、追求精神。这个传统一直到清代,圆明园的如意馆就是清代的宫廷画院。在宫廷画院,除了统治者用形象表达其思想外,实际上还诞生了许多传世的艺术作品,我们现在看到的《簪花仕女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都是宫廷画院的作品。这就证明宫廷画院能够起到创造传世之作的功能,它的表现和成果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史、中国美术史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在的中国国家画院继承了古代宫廷画院的部分功能,继承了它的机制但又有很大不同。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更加重视艺术自身的发展,它集中了古代宫廷画院、文人画、民间绘画、外国绘画的优秀成果,综合在一起,表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表现国家的精神,表现人民的意愿。它继承了古代画院的优点,又吸收了全世界全人类的艺术精华,其表现范围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是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善美的,都可以作为表现题材。大美之艺、大爱之心,为我们指明了中国国家画院的最高追求。

  中国国家画院有五项功能,即创作、研究、教学、收藏和交流。中国国家画院所坚持的机制,是我们的制度自信,所坚持的传统精神,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立。在2006年由中国画研究院改为中国国家画院以后,它的职能就逐渐显现。到2009年确定了五项功能以后,就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中国美术报》是新时代的产物

  记者: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国家级美术专业报纸《中国美术报》,以“弘扬中国美术精神,彰显中国美术气派,建立中国美术标准,创新中国美术风格”为宗旨,近几年积极以主流媒体的视野关注美术发展,您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中国美术报》的宣传和导向行业健康发展方面有哪些影响?

  杨晓阳:《中国美术报》创办在新时代,是跟随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中国美术报》是在中国国家画院充分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毛泽东文艺座谈会讲话、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之后,我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根据中国美术创作、研究、传播、教学、继承、发展的需要而创办的。《中国美术报》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肯定,因为它不光是在学术上,在办报思想上、办报方向上、办报的核心问题上也有比较明确的坚持。首先它坚持党的文艺思想,另外在功能上它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所开设的栏目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杨晓阳为《中国美术报》一百期题词:“大美为真”

  《中国美术报》受到美术家的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文艺界艺术批评整体缺乏,而我们在这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针对时弊,针对美术界不良现象的批评,是《中国美术报》所坚持的一个特色,而且引起全国学术界、文艺界的特别关注和热烈响应及讨论,这对治理美术界的不良现象,推动创作和研究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我觉得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建设中,在这份报纸的办报过程中,都应该贯彻“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这两句话的作用是历史性的,也是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贡献。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国家,总书记,传世,杨晓阳·国家 总书记 传世 杨晓阳·
下一篇:王运良:文物修复焉能“戏说”_-原状-历史-古迹||上一篇: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_-核心-文化-创意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