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朱健:“短板”转“长板”,农村美术教育能否逆袭?_-乡村-学校-改造

编辑:杨晓萌 来源:中国美术报
 
  如果有人说“农村美术教育能够‘逆袭’城市美术教育&rdquo

  如果有人说“农村美术教育能够‘逆袭’城市美术教育”,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也许是——天方夜谭。别说农村美术教育能逆袭,就算是跟紧不掉队已属不易。

  按照“短板理论”(木桶理论),只有补齐最矮的那块板子,木桶蓄水能力才能得到整体提升。在以升学为导向的思维影响下,在主科课程都无法保证的农村,美术课的存在基本靠老师和领导的自觉自愿、自强不息。农村美术教育缺画材、缺场地、缺师资、缺资金、缺重视、缺动力、缺管理,无法跟城市美术教育相比。如此说来,农村美术教育能逆袭,似乎是天方夜谭,这些短板明显又刺眼。

  然而,现在是2018年,被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互联网+、乡村改造、核心素养等名词充斥的今天,也许一切会有所不同。互联网思维推翻了“短板理论”,强调“长板理论”,认为把桶倾斜,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取决于长板。农村美术教育与其费力补齐短板,不如发挥长板优势。换个思维方式,干最擅长的事,也许逆袭就在前方。

参加 2018 牧云蒲公英行动·第三届留守儿童美育夏令营的孩子们

  拼不过“高大上”,却可以“小而美”

  农村美术教育所面对的实际困难很多,如缺画材,应用长板思维思考,虽然农村没有城里商店卖的工业产品化的画材,但是可以从大自然中、从生活中就地取材,泥巴、树叶、稻草杆、废瓦片、野花野草等等,这些在城市里很难找的画材,在乡村却是随处可见。缺场地,虽然没有高大上的展厅、美术工作室,然而可以发掘学校周围的山、田地、树林,开展因地制宜的大地艺术活动……

  从目前现状来看,相对城市学校来说农村学校升学压力较小,管理灵活度高,课程自主权相对较大,更容易自由、自主地开设课程和安排活动。乡土文化资源丰富,特色资源容易集中,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与艺术特色资源更为明显。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特色优势,因学校规模小、学生人数少,少了条条框框的束缚,更容易“轻装上阵”。在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时,农村(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农村)天然质朴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恰恰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农村美术教育要做到“小而美”,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落脚点在传统、民族、地方文化认同感,关键点在教育主管部门认识程度与推进力度,中坚力量是转换为长板思维后的学校行政领导和一线教师,必备条件是有效的师资培训,核心条件是资源转化为美育课程的落地实操环节,发展条件是社会相关力量的合力推动。

参加 2018 牧云蒲公英行动·第三届留守儿童美育夏令营的孩子们

  教育当随时代,打造“农村美育IP链”

  对农村美术教育“小而美”学校建设,用一句话总结:长板思维慢思考,因地制宜快行动,打造专属“农村美育IP链”。所谓“农村美育IP链”,就是将农村学校美育作为实施基础,以系统发掘传统、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为内容,通过开发系统课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扩展实施场域等教育方式,形成以美育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并将其成果应用到社会其他领域,从而形成以农村学校美育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社会化应用型延展链条。

  农村美术教育归属于教育,而教育又是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治标治本”,必须要跳出“小”教育圈,从社会的“大”圈看待此事。

参加 2018 牧云蒲公英行动·第三届留守儿童美育夏令营的孩子们

  首先,助力乡村改造,农村美术教育可先行。目前,中国大规模的乡村改造如火如荼,大量资本和标准化产品等资源随之进入,加速了农村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其中之一是内容缺失,同质化严重,外来改造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致力于发掘本土特色文化、艺术、传统、历史等资源的农村美术教育,在提供内容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其次,跳出教育圈,从社会创新的视角看“农村美育IP链”。阿尔巴尼亚现任总理埃迪·拉马在出任首都市长期间,发起了一场“用颜料夺回城市”的市容改造运动,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欧洲最贫困的国家,通过艺术的方式找到了消失的归属感。众所周知,一般农村的居住环境相对较差,短时间内也很难有专项资金花在村容村貌上,若把学校美术教育的场所扩大到农村公共地域,既能够解决学校场地不足的问题。在缺乏公共设施的农村,若能用打造“农村美育IP链”的思维,将学校美术教育的成果分享群体与实施空间扩大,也许会产生“中国式颜料拯救乡村效应”。

  20世纪上半叶,晏阳初先生就倡导“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治旧中国的“贫、愚、弱、私”四大痼疾。今日,时代已变,是时候接过先生的教育大旗,发起一场持久的乡村美育改造运动了。这场可能会影响近一亿农村学生的乡村美育改造运动应该包含:为农村学校提供的“小而美”学校解决方案、农村校园环境建设、农村特色艺术文化资源课程体系、与乡村环境共融的公共美育空间建设、结合乡村改造的农村特色美育IP成果社会化推广……

  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倡导的“兼容并蓄·执两用中”美术教育思想,乡村美育改造运动应结合古今、兼容中西,立足乡村实际情况,打破学科固有思维壁垒,跨界整合资源,最终形成合力,促进农村社会发展。一次为大众的美育改造、为社会的美术教育运动即将到来,农村美术教育的逆袭也许不再是天方夜谭。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博士研究生)

参加 2018 牧云蒲公英行动·第三届留守儿童美育夏令营的孩子们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乡村,学校,改造,农村美术教育乡村 学校 改造 农村美术教育
下一篇:牟建平:齐白石山水画的“作伪”与“鉴别”_山水画--万元-风格-真迹||上一篇:董雷:主流价值观的回归与重建——新现实主义美术的当代叙事_-艺术-题材-艺术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