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在当代中国内地艺术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生态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从改革开放至今北京艺术市场几经沉浮,经过了“爆发式”增长,2012年步入调整期。目前,其已初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场体系,形成了相应的生态系统,但也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对北京艺术市场及其生态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总结经验、探寻规律,以推动中国艺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京 艺术市场 生态 调整期 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艺术市场也相应得到发展,逐步由“蛰伏”状态跃升为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焦点。21世纪初期,尤其是2003年后中国艺术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2013年起,在政治、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艺术市场进入调整期,市场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在中国内地艺术市场中,北京艺术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生态状况关乎艺术市场整体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北京艺术市场及其生态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总结经验、探寻规律,以推动中国艺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专栏】吴明娣&戴婷婷:北京艺术市场生态评估(下)
一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北京艺术市场已经完成了初步建构,从开拓阶段进入到精耕细作时期。其在传承与守护北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艺术市场运营及管理经验,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市场体系。
目前,北京艺术市场主要由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两部分组成。其中,一级市场包含古玩市场、画廊、艺术博览会等;二级市场指艺术品拍卖市场。此外,集艺术品生产、流通、消费于一体的艺术区也与北京艺术市场各板块紧密相连。
北京艺术品一、二级市场总体居于国内首位,约占市场总量的50%。北京古玩市场在国内古玩行业内独占鳌头,发挥示范与带动作用。其市场整体规模庞大,经营品类多样,多种业态并存,呈现出较为浓厚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除传承了自明清以来就形成影响广泛的琉璃厂、海王村、报国寺等古玩市场形态,还兴起了部分现代化的古玩城,如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天坛古玩城等。[[i]]
图1 北京华夏书画社 (高燕宏摄)
当代北京画廊分为传统型与现代型。传统型画廊以荣宝斋、大千画廊为代表,由北京经营传统艺术品的“画店”发展而来(图1);现代型以佩斯北京、香格纳画廊(北京)、长征空间等知名度较高,在西方“代理制”画廊的影响下建立起来。两类画廊共生共荣,求同存异。传统型画廊在守护中推进,而现代型画廊则更具有开拓性,与海外市场的联系较为紧密。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北京地区画廊又可分为内资、外资与合资三类。近两年,受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影响,部分外资画廊出现歇业或外迁的情况,如阿拉里奥、阿特塞地、都亚特、表画廊等韩国画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都曾面临这一困境[[ii]],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处于调整期的艺术市场生态变化。
北京艺术品博览会随北京艺术市场的发展而不断成长。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建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与运营机制。2004年、2006年,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艺术北京博览会先后成立,开始定期举办具有较大规模与较高品质的展览会。这类博览会多借鉴西方成熟的艺博会运作模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为推动北京乃至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北京会展业的不断进步,不仅有综合型艺博会,也出现了部分专业型博览会,如主营古董文玩的北京文博会、专营艺术衍生品的国际美术馆艺术产品博览会等。
二级市场在北京艺术市场中发展速度较快,实力最为雄厚。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于2009年达到巅峰状态,之后发展速度放缓并进入调整期,近两年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成稳步增长的态势。[[iii]]其中,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龙头拍卖企业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运作模式,同时在国内及海外重要城市建立分支机构,不断拓宽市场领地,抢占经营制高点。北京翰海、匡时、诚轩、华辰、荣宝、中贸圣佳等大型拍卖企业与北京艺融、传是、银座、长风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拍卖企业则不断丰富拍卖品类,提升经营品质。随着国际知名拍卖企业苏富比的进驻,北京与国际的交流日渐深入。当代北京艺术拍卖市场不仅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重心,而且开始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就北京艺术市场本体而言,古玩、画廊、会展与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存在差异。艺术品拍卖市场自1992年开始发展以来历经起伏,但经过长期的学习、探索与完善,目前其经营品质与管理水平在同行业内居于前列。其次是古玩市场,它承袭了古代市场的经营运作规范,根基较为深厚,较少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基本呈稳步增长的态势。现代型画廊与艺博会在21世纪初才逐渐发展起来,基础较为薄弱,行业结构不够稳定,发展水平与社会影响力也未能尽如人意。除此之外,北京艺术市场还出现了艺术衍生品、艺术品典当、艺术金融等新的业态,使市场整体更趋多元。从整体上看,北京艺术市场已脱离了自然生长的阶段,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迈进。
图2 北京琉璃厂历史街区 (高燕宏摄)
艺术区是艺术市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根基。北京的艺术品一级市场中,半数以上的古玩市场、画廊、私立美术馆等都聚集于艺术区,部分拍卖企业、艺术媒体也跻身其中,它们与艺术区的多种业态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场域。依据构成要素、运作模式、经营项目的不同,北京艺术区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种类型,琉璃厂、国子监等以经营中国传统艺术品为主,依托北京历史街区而形成的艺术区属于传统型(图2);后者则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90年代迅速崛起,分为自发型与开发型。798、草场地、上苑、宋庄等艺术区是艺术创作者自发聚集形成的;二十二院街、山水艺术大道等是在21世纪初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由政府与企业开发建设的。当代北京艺术区的综合性和多元化使北京艺术品市场愈加繁荣,经营品质不断提升。但近几年,随着城市发展,城乡环境发生改变,艺术区的生存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蟹岛西、北皋1号国际、南皋、东坝、孙河、黑桥等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村落艺术区,因拆迁、改造等原因相继消失。[[iv]]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京艺术区零散分布的状况,有益于城市管理,但不利于艺术区差异化发展。
上一页 12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画廊,艺术品,发展,艺术市场生态画廊 艺术品 发展 艺术市场生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