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
【导语】2019的两会时间,我们再次关注来自艺术界的声音。2019年3月3日和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30余位来自美术界的政协委员,为文化艺术界的上层建筑和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回望过去几年,诸多被艺术界关注的问题得到实质的进展,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文物保护力度加强、艺术品税率下降、《电子商务法》发布并实施、基层文化建设愈发全面……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集团董事长、总裁,民盟中央常委万捷委员今年的政协提案依然把关注点放在了环保领域、文化艺术两个方面,内容为: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规范水环境质量信息发布以及更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提案,内容涉及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标准和水平、减免文化进口税税率、落实《商务电子法》加强网络拍卖主体资格的监管等。
以下是万捷《关于尽快规范水环境质量信息发布的提案》的提案内容:
案由:《环境保护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对环境质量信息公开做出了规定,《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要求定期公布水环境质量状况,但各地有不同理解,发布的水环境质量信息在内容、格式、频率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发布水平明显落后于空气质量信息。建议尽快修订《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并制定水环境质量信息发布细则,规范水环境质量信息发布。
问题
1.《环境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等信息”。大多数地区已发布本行政区内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报告,以月报、季报为主。但地表水水质情况还有部分城市仅在年度环境状况公报中略加描述。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报告还有少数省市没有发布。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报告仅在部分沿海省市有发布。地下水水质报告仅在极少数城市有发布。
2.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采测分离后,一些地方不仅再不主动发布本行政区内省控和市控断面水质报告,也不再主动发布本行政区内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
3.对水质监测数据是否涉密的理解不一。一些地方主动公开详细监测数据,但一些地方将水质监测数据定义为保密信息,不予公开。
4.发布的地表水水质报告在格式、内容、频率方面有明显差异。有如下几种情况:
1)公布本行政区部分国控、省控断面的监测结果,不公布全部国控、省控和市控断面的监测结果;
2)公布自动监测结果,不公布手工监测结果,或者公布手工监测结果,不公布自动监测结果;
3)自动监测数据有的省市实时发布,有的省市按周发布;
4)仅公布断面实测水质类别和(或)水质是否达标,不公布目标水质类别和监测项目的具体监测数值;
5)仅公布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个别指标的监测数值,不公布全部监测项目的监测数值。
5.《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要求公布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情况排名信息,目前按规定定期发布水质指数和排名的省市不多,绝大部分没有说明据以计算的河流湖库和断面名称,也都没有发布各断面监测项目的详细数值,仅列出城市或区县得分,不能排除存在“选择性计算”的可能,缺乏可信度。
分析
现行法规对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的规定较为笼统,导致各级各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环境质量信息的公开内容、公开方式乃至是否由本级部门公开的理解都大不相同,有的表示因为“上面没有要求”,所以水环境质量信息“公开了不算工作成绩,不公开也不算不履职”;有的认为应该充分公开,但囿于“上面没有规定”,对公开尺度感到困惑。可见亟需制定水环境质量信息发布规范,确立环保部门发布责任、明确发布内容。
环境质量信息发布规范能显著提升信息公开水平,而信息公开水平提升有利于社会各界形成对污染防治工作及成果的正确认识。以空气质量为例,依照《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二/三阶段监测方案》和《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的要求建立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发布平台,实时公开空气质量数据,对人民群众利用空气质量数据指导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有研究表明,当环境信息公开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民众对环境污染的不满会得到明显控制。
建议
1.修订《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主动公开地表水、近岸海域海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信息。
2.制定水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细则,规定各类水环境质量信息的发布主体、发布内容和发布频率。
3.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设水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平台,依照统一格式发布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信息。
4.将水环境信息公开情况列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内容,督促发布责任主体依法及时完整公开水环境质量信息。
关键字: 内容标签:监测,地表水,水环境,2018两会,艺术两会,政协提案,全国两会,环境保护,万捷,监测 地表水 水环境 2018两会 艺术两会 政协提案 全国两会 环境保护 万捷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