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梦里寻他三十载_记文物修复大师张孝宅的艺术人生_绢本-作品-装裱

编辑:王璐 来源:杭州日报 
 
​我有一张元缎本山水古画,是爷爷传下来的,从小就听父亲说,“此画是你爷爷最喜欢的,他轻易不示人,说打

KwxRtS1qsmW9lHbv8mKk6TeQPYgmqyFaU4IBkabf.jpg

​我有一张元缎本山水古画,是爷爷传下来的,从小就听父亲说,“此画是你爷爷最喜欢的,他轻易不示人,说打开一次就会损坏一次”。因而,这画一直藏在一只紫檀盒子的锦袋里,连我们兄弟见它的真容也很少。我知道此画有七八百年时间了,年久失修,画心顶部断裂残缺,要能清晰展现原画的风貌,必须重新装裱,而这个裱画人绝不能是一个普通的裱画工,他必须是一位让古画增色添彩的艺术大师。首先他要能读懂古画,认识古画中所蕴含的诸多信息,从而才能锦上添花。

在裱画界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就相识,八十年代初,《大众电视》杂志举办金鹰奖,得奖证书就是出自他的巧手。这个奖是全国性大奖,既代表了国家影视界的最高荣誉,又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当时我们请了年轻的西泠印社修复师张孝宅来完成这一任务。他不负众望,所设计和装裱的证书得到了所有获奖者和评委的一致好评。此后,在我任编辑部主任的几届金鹰奖获奖证书,都由他一手完成。1989年,我离开了大众电视杂志社,也与他失去了联系,一别竟隔近三十年。

每每舒展这幅家传古画,我就想起了他,好马配好鞍,好画必须好手裱,此画如果找不到张孝宅,那真是憾事。三十年来,梦里寻他千百回,近日猛回首,竟在《杭州日报》的专访中看到他的大名,欣喜之余立即给杭报的朋友去电话,打听到了他的电话号码,这样,断了三十余年的线又系上了!

最令人激动的是,他这三十年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所做的一些事:他抢救了大量散失在海外的中国历代古画,有些是国宝级的孤本,有的是历史典册中曾著录的艺坛巨作,如后唐五代黄筌的《花鸟图》、明唐寅绢本《仕女图》、宋马公显绢本《竹阴闲坐图》、明董其昌绢本《山水图》、明篮瑛《雪山行旅图》、清黄慎《老翁图》、元赵孟頫的《牵马图》等。这些国宝级的古画在他修复前都是面目全非,画面模糊不堪,有的竟成了一坨残渣,但经过他的妙手,全都焕发出昔日的光彩容颜。如果你见了他装裱后的古书画,绝对想象不出它在修复前的面貌。这绝不单单是将残破的原画接拼,而是艺术上的再创作,首先,他必须吃透原画的精神,理解画家的内心世界,更要吃透不同画家的用笔用墨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妙手回春的艺术效果。他最不能容忍的是将一幅残破的古书画作随意拼接式的修复,他说这是“犯罪”,如此损坏后再行修复将是难上加难了,他是名副其实的古书画修复大师。有些破损的古书画因出自后人的低劣仿品,他就不予接手,凡他接手用心修复的作品都是面貌清晰、无可争议的作品。显然,他不愿意将精力浪费在不值得的修复的作品上。他接一件作品,往往要对作品作仔细的审视,吃透作品中的每个细节,象名医号脉,对病人全身的经络、臟器有个透彻的了解,才肯对症施药。因此,他不轻易接单,凡接的必为巨作凡下手的一定药到病除。完全可以称他为古书画修复大师。事实上,他为我省的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古字画修复上取得了“创造性”、“突破性”的贡献;1966年,研试《热气渗透法》,为浙江博物馆修复出土的《北宋丝质绣花经袱》取得可喜的成就。到1986年,经过近二十年,外观和质地均未发生变化。证明了“热气渗透法”的成功!因而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科技三等奖,和浙江省文化科技成果二等奖!1981年,他作为浙江的唯一的代表出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修复会议!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他在从事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为祖国抢救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精品。一幅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代艺术精品,难免蒙损遭残,但如果无缘遇上张孝宅那样的修复大师,那很可能永远失去它昔日的风采,如果又碰上技术低下的裱画工,又将遭损一次,这是对历史的犯罪。为此,我非常幸运,神牵梦绕三十载,终于等到了孝宅大师的出现,庆幸之余,为爷爷流传下来的古画能重现昔日风采而高兴,既告慰了九泉之下的爷爷,也对子孙后代有了满意的交代。


关键字: 内容标签:绢本,作品,装裱,文物修复,绢本 作品 装裱 文物修复
下一篇:陈振濂谈王蒙·葛岭·余杭“黄鹤山”(上)_《葛稚川移居图》-题款-罗浮山-篆书||上一篇:吴静初:寻觅满目生机的花鸟天地_吴静初-篆刻-书法-协会会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