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器物篇”分策展人: 张伟
2018年11月23日,“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在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开幕,本届双年展主题为“不同”,由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博士、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担任总策展人,是继2011年的“开悟”,到2013年“延伸”,再到2015年的“新态”之后,对中国当代雕塑最新面貌和创作状态的细分和深究。
展览分为“器物”、“具象”、“材料”、“户外”、“科技”5个板块,展出作品共250件,均为2015年以来的新作,其中“器物”板块由策展人张伟策划。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张伟表示,这个部分名为“器物篇”,总策展人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也是许多人关注的新话题。因为它事关中国本土或曰传统艺术造型的当代转换,也关系到“雕塑”概念的拓展与雕塑体系的重新界定。这是近年来艺术教学和创作的热点,许多学者和艺术家都在思考和探索,确实到了学术界认真梳理并正式展示的时候了!
十年前,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率先成立了第一个中国传统造型研究工作室。作为领衔教员,张伟负责搭建这个方向的教学体系,其中的核心课程就是《器物造型》。因而有幸被选为本篇章的策展人。对于非理论出身的他和这个新研究方向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研讨和学习机会。
霍波洋《酒家-3》120x40x40cm黄铜2017
景晓雷 风物系列《见岳》200x50x30cm树脂 2016
李东《门》系列NO.3 636X540X245cm废旧钢铁2017
展览展示的40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张伟经过反复纠结后精心挑选出来的,因为“器物”作为学术概念尚不明晰,这里的艺术家都不是以此为创作目的的,但它们呈现出我认为相近的气质与面貌。藉此,他想说明器物是什么、器物还可以是什么、作为雕塑的器物又会是什么。
艺术网: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为“不同”,又在大同举办,非常有意思,关于主题您是如何看待的?
张伟:“不同”一直是一个常态,艺术本身就是往不同的方向生长的,大家关注的点不同,生长的背景不同,地域不同,使用的技法、材料不同,自己触痛的点也不同,所以说这是艺术的正常现象,但是明确提出“不同”,针对的是,前些年尤其是雕塑领域基础教学这种肖像、写生、人体大家趋同的一个现象,近些年大家的理念开始更自由一些,所以我觉得总策展人提出的主题以及分策展方向,代表了一些现象的末端。
艺术网:具体到“器物”板块,是中国雕塑新提出的概念,我们该怎样来理解这一概念?
张伟:“器物”篇是总策展人提出的一个新的方向,也确实是这些年尤其是美术学院教学中的一个新的方向,十年前中央美院雕塑系率先成立了以中国传统造型研究为方向的,专业有建制的工作室,我有幸作为领衔的教员开始负责工作室教学大纲和课程的搭建,当时基于中国传统造型的所有东西,确定最核心课程就是器物造型,因为中国传统的所有我们现在叫做雕塑的东西,在之前都不算雕塑,也就是说这个雕塑的概念,如果我们延伸到传统看,那么它核心的观察和思考,是以器物为基准点和出发点,比如放在博物馆当雕塑看的东西,都是各种各样的器,今天来看,器物造型某种意义上是雕塑的一个方向,但在传统概念中,它的关系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器物的范畴会更大,包含了现在的雕塑认识和观察。
蔡志松《云舟》197×147.5×106cm 合金铸造 内侧贴金 树脂浇铸 2014
傅中望《楔子2#》60X 68 X71cm 木2017
艺术网:具体到展览,您的策划思路和理念是什么?
张伟:具体这次器物篇的策划说实话我觉得也挺难的,因为这个器物概念在我们包括甚至是专业人员中其实他的概念还是不清晰的,他是新提出来的,大家有这个苗头,就是所有比如说自己的平时的工作思考创作中是有这个苗头的,但是他不一定是以明确的是按这个方向来创作的,所以我的选择其实并没有说是我要直接对应我要找到特别适合器物篇这样的作品,而是我是收集跟这个方向有关的,有这方面思考的,有苗头的这些作品,选择起来,可以讲就是我把这个基准点,比如我们说器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之分,因为有器物,有功能性、功用性,器物有日常用品,也有没有用的,或者说我们说的形而上的东西,但是我的选择反而是降低,我只看他有没有识别性,也就是说我希望这个板块如果拿出来以后,老百姓也能看得懂,他不一定要当雕塑去看他要觉得这是一张椅子,他就是一张椅子,他第一眼看上去他觉得这是一张桌子,这是一个自行车,这是一件沙发,这是一盆花,这是一个什么木锤,那是一个缝纫机,这是一个电视机,其实这些实际上我们似曾相识,我们都能在生活中都能看到,但是第二眼就发现他不是一盆花,他不是一把椅子,他也不是一个电视机,就是说他的那种第二眼,就是更深层的一个启发和思考,然后可以回归到我们的传统的一个认识中,这时候我们就说我们所谓的形而上的东西就会这个概念就会他会潜移默化的会体现出来,所以说这个选择是以这样的一个方式来选的。
艺术网:艺术家的构成是怎样的?
张伟:我选择挺有意思的,我的板块的年龄层跨度非常大,有特别成名的艺术家和现在的这种年长的,像隋建国老师,傅中望老师这样的,还有就是最年轻的在校生,跨度特别大,因为就像我觉得这个器物的头绪在好些人的身上都有,这个头绪是有的,但是他形成的这种就是说确定性现在还不是很清晰。还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觉得这一类型的作品我相信会越来越多的。
艺术网:接下来比如说在教学上面或者说是在理论研究上面是否会着手会介入更深入的界定或者说是探索。
张伟:是的,因为当这个现象出现了,当这个方向的作品越来越多,然后参与的艺术家、学者越来越多,然后怎么了?因为他既有一个从学理上的,我觉得从学理上的一个,我就说从学理上说理论会跟上的,但是我们是做实践的,我们更应该是先知先觉,然后用我们的实践的作品触摸这些自己的这种可认为可生长的这种方向。因为这个其实我也读了一些就是随着我看考察传统的这些实物。我也一直在读古人的这些书和这种理论上的一些,我感觉到都是相关的。因为我们把认为很多的像西方的现代的这些解构,现代的这些,现在哲学思想其实在中国传统中实际上他的层面是有的。他的层面是正好是在我们传统思想的一个中间层面,我们的很多理解和解读可能一开始你感觉他会放的更低,姿态更低,但是他对中间层面的这种逻辑关系是一种能够直接穿越的,然后通向了更高,所以说将来这个体系和这个概念、器物的概念,我相信他会扩大到超越于雕塑,我们说甚至是说艺术,因为雕塑不重要,我的这个前言的题目就是我引用了明末清初的哲学家王夫之的一句话“天下为器而已矣。”
吕相勃《荒诞剧场》600×300×250cm综合材料2018
邱加《000》112X92x58cm综合材料2017
沈泳岌《时代斗士》60cmx100cmx110cm银、铜、钢、木 2018
宋赫《造化鲲鹏》120X120X340cm合金铸铁2016
艺术网:您刚才讲了央美您主持的工作室主要是关于传统教学,具体到器物怎么去教,或者说怎么去学?
张伟:我这方面我在我的教学中还真的是做了非常多的尝试,而且也真的是思考的比较多,因为我们已经实践了十年了。我觉得首先是观察和认识,因为我们看古代的实物的时候,我们如果说仅仅是当成雕塑来看的话,我们就会带着今天的西方的雕塑的结构语言和概念去套,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只对古代的人物感兴趣,动物感兴趣,这个现象很明显的,学生就不会去看玉器、青铜器、瓷器,这些古代的同时期做的东西,我指的就是说他们那会儿为什么同时期除了做人物还做这些呢?因为他的观察是一致的,也就是我的教学中是要首先改变观察,因为我们认识一个古代的东西,首先要理解他们的观察,他有他的观察之后他才有他的手,先有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才指导了他的行为和创作技法,所以说是按照这个方向来我搭建这个课程,所以说我的主观课程动手的为器物造型,那么还有一个就是我有一个在国内还是挺有名的一个强大的三年六条线的全国的考察课程,我的学生在我工作室是要走遍全国的,用实物搭建一个古代器物造型史,他们除了看石窟,除了看有人物、有动物的这些以前我们认为的雕塑点,大量的时间是在博物馆里,把全国的博物馆要走遍,大量的时间又去看很多比如说古建、古塔,他都是器物相关的东西,与器物相关的东西,有很小型的也有很大型的,有这种实用的,也有这种是祭祀用的,有日常用的,有皇家无用的,我们说纪念性的这种什么都看。
隋建国《衣钵》10×6×12cm 玉 2018
杨东鹰《昆仑》亚克力木245X50X170cm 2017
张伟《五供》传统彩塑 50×50×110cm五件 红泥贴金彩绘 2018
周雷《物系列》60X40X40cm木雕2018
艺术网:等于说像这个器物这个概念下面其实它的范围是特别广的,相关的都是可以纳入进来。
张伟:是的,我们的古建,我们的绘画我们还看壁画、绘画,我们彩绘的,我们有彩绘的课,我们有相关的比如书法,这些课程都有搭建,因为以前的这个领域是相通的,而不是单单的这么节出来的一小部分,只有人物、动物、雕塑。
艺术网:等于是绘画也可以纳入到这个范畴。
张伟:是的,我们还有传统线描课,传统书法、传统线描,我们上古建研究、园林考察都有,环境那就是我们以前的公共艺术。
艺术网:这个范围确实挺广,怎么说呢?器物提出来之后如果说对未来有一个畅想或者说是有一个建议,您要怎么来讲。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伟:是这样,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新中国就是我们不是新中国,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从五四以来、民国以后,我们当引进西方的这些艺术体系、美学体系的时候,我不是说他是不对的,我讲的是说我们对自身的这种思考做了两次的分割,第一次就是我们的传统匠作系统和这种高等美术教育这种切割,好像是匠作系统就不纳入到一个高级层面来看,然后第二次我们还把我们的工艺美术又从纯艺术又做过一次分割,这两次分割就像美术学院就是纯艺术造成我们这个思路上,他这个思路上还潜移默化有一个高下之分,然后形成现在的不光是一个认识上的一个割裂,还有一个人才和各种传承的一个割裂,所以如果说我觉得对未来有什么畅想,如果这也跟我们当前新时代一个民族自信和这种找自己的本源,这个信心有关,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先入为主的把一些纯艺术或者是一些纯西方的把他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来看,而是要综合看我们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说将来比如说我们有可能的话我们把传统方向作为一个大学科来看,而不是一个小的学术研究点,这个大学科他可能包括了所有以前我们古代传统中比如说匠作系统,比如说师徒传承,包括我们所认为的这些手工艺者,包括我们的国画系统和我们的一些音乐、诗歌这些系统能够相关的放在一起来做一个整体的学科建设吧,这样的话我觉得我的工作室的这个课程量能够反而是能够缩减和精确,要不然我的学生现在开始就是涉猎太广,他们是越来越对这一块相关的东西越来越会感兴趣,但是每个人的专注意电话又是不同的,就是我现在的课程就会显得很杂,其实是需要更多的拆分的,这里头有更多的拆分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雕塑,大同,器物,张伟,,这是,传统雕塑 大同 器物 张伟 这是 传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