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点尘》 86cm×82cm 2017年 纸本
《春泥》 78cm×70cm 2015年 绢本
《非洲芙蓉》 63cm×63cm 2016年 纸本
中师毕业时, 美术老师对我说:“你要是喜欢画画,回家后画了拿到我家里,我帮你看看。”这一喜欢,就30余年了。儿时,或许是家贫没什么玩具,亦或许是自己的世界太小、见识不多,只有农家小院的花开花落,总是让我牵肠挂肚。这份牵挂,记录着每一次内心的激荡,我努力学习绘画技能。终于,这一次次内心与大自然的共鸣,通过笔端流淌在这一幅幅画中。从画院子里的花到画全国各地的花,从花红柳绿走向枯枝残叶,从业余走向专业,从描摹自然走向艺术表现,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最终还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感悟,化作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树荫下,一株瘦弱的竹节海棠,几小朵淡粉红的花似娇还羞。修长且纤柔的杆略显孱弱而不失亭亭玉立,活脱脱一个“林黛玉”——弱美。于是一幅作品《红楼随想》已经在我心里了。
《花歌叶舞》 83cm×86cm 2017年 纸本
《梦相随》 66cm×66cm 2016年 纸本
《墨兮▪涅槃》 89cm×135cm 2017年 纸本
一丛老竹,竹根斑斑驳驳,不知历经了多少风霜雨雪,依然发出新芽、长出新竹,依然虚心有节,凤凰涅槃不过如此。生命因历练而美丽,不需要更多的色彩来装饰了。因此,我画出了作品《墨兮•涅槃》。
路边随处可见的一种姜花,零零散散几个白点,我画了它,看到的人都说这花好看,哪里的?我说:“路边墙角到处有,只是没人注意罢了。”或许这小花像我,有星星常常相伴。作品《星星做伴》,就是这样诞生的。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第一次看到枯荷,同时也就看到了静美。何为静美:荷叶、荷杆、莲蓬虽无生命迹象了,也没有红黄蓝三原色,却很灿烂。水中倒影不离不弃,安安静静。这一刻,我懂了!它们已经把美的花叶、莲子、藕无私的奉献给人类了,心安理得,不留遗憾,完美收官。静能生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作品《玉簟秋》,使我想起了流芳百世的宋代词人李清照。
《清辉》 64cm×64cm 2015年 纸本
《清颜》 85cm×65cm 2016年 纸本
《只欠一声啼》 132cm×66cm 2017年 纸本
云南的茶花,美丽娇艳、绚烂多姿,且能历经风雪。因开在偏远之地,少有文人墨客歌颂,故难以成为花中之王、花中君子。这使我想到了明末清初的云南画家“担当”大师,他本可以和“清初四僧”齐名的,却因地处偏僻,他的诗书画才没有得以广泛流传,声名未能远播,可惜了!作品《春色•茶香》,画的是茶花中的“雪娇”。花大、白里透红,经过寒冬的磨砺,花瓣略厚,外柔内刚,我很喜欢!
每幅作品都是我内心感悟的最好诠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丽春城的四时花草,植物王国的奇花异卉,把我和这个喧嚣的世界隔绝了。我沉浸在这些花鸟之中,忘记了车水马龙,忘记了熙熙攘攘。花就是我的世界,叶就是我修行的道场。大自然的恩赐,让我的灵魂游走其中,找到了一世的归宿。
杨丽萍 1968年生于昆明
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
昆明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
昆明书画院画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云南,一幅,绢本,杨丽萍,花与情,云南 一幅 绢本 杨丽萍 花与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