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贺文斌谈个人创作历程_创作-艺术家-作品

编辑:陈耀杰 来源:新浪收藏
 
能否请您谈谈个人艺术创作的历程,为何会选择这个创作领域?这个问题使我想起了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两个人:一

能否请您谈谈个人艺术创作的历程,为何会选择这个创作领域?

这个问题使我想起了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两个人:一个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位民间剪纸艺术家,她是位真正的艺术家,痴迷于剪纸,常常像写回忆录一样用剪纸表达她过去的生活,我绘画上的天赋是母亲传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另一位是我上初中时的美术老师姜随青,那是我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在他的引导下,我及时且幸运地地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启蒙阶段,至今我的创作还得益于那时的严格训练。他还是一位修养深厚的书法家,当初受他影响曾投入地练了一年的书法,有过做书法家的冲动,后来因考学而中断。

EiGvp01IJ4EpOFjxpY6udciqL5DOOLnQsiOMhpI2.jpg

墙有茨·暴雨Wall in the rain160x140cm2012

长话短说,我真正独立探索艺术创作的道路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高校教学期间,常常看些艺术史的书籍,对写实与抽象等各种门类的艺术都特别喜欢,尤其喜欢现当代艺术作品。如达利、杜尚、勃拉克、哈林、罗斯科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艺术家。看了很多作品自己也开始随便画些东西,尝试过多种风格的画法,还画过一组抽象作品,表现纯粹的符号、形式与色彩。那段时间我工作稳定,时间宽裕,可以潜心研究,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有收获的。

之后,我转向了对老宅的关注,这是一直触动我内心的东西。我91年来到苏州上学,正是苏州城市改造的开始,有一次暑假我从陕西老家回到苏州,眼前的景象令人感到震惊!位于干将路两侧的大片的老宅被无情地拆毁,到处是老砖老瓦老门窗,有些小巷还从未走过,就永远消失了,在这十几年里,古老的苏州城几乎被改造成了一座崭新的“新城”。我开始寻觅仅存的老宅用相机记录,又延伸到周边古镇,后来又来到皖南徽州……那几年我比较痴迷于古建筑,油画也自然是表现老房子,开始用单纯的黑白画出一种沧桑的感觉,皖南回来后画法开始少了一些沧桑,多了许多怀旧的气息,我将这个系列称作“逝色的记忆”。

这个系列画了几年,总觉得还是没能够真正表达自己的内心,困惑中几乎停了一年的画笔,我发现用表现老宅来表达对文化遗产的缅怀还是太无力了,这种文化情感似乎太文弱,与政府与开发商的合作相比!文化人还是相当弱势的。这个迅速发展的城市化时代有着太多的无奈与愤怒!这种透支未来的发展又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rJyvNKChKnJrYKLJytqXQnisBGshygTYP9KwZl0C.jpg

墙有茨·城破山河在270x140cm布面油画2012

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人生中的各种境遇和体验,还有过去许多一直萦绕于心的荒诞的梦境与无尽的遐想,这使我开始了一些新的构想。 0 4年,我开始着手将这些想法通过系列作品的创作表达出来。也就是现在正在创作的《无处告别》系列。

回顾这三个不同的创作历程,跳跃性特别大,表面上几乎没有联系,但却真实地反映出我创作思想与观念的转变,而且是我不同时期真实的感受,对艺术史、对身边的环境、对自己的内心,都在进行不同的感知与表达,这个过程既充实又新鲜。

您的作品在古典的背景中显现出现代前卫的风格,请问您想表达何种意念?

我在苏州生活了十几年,与中国其它城市相比,苏州还是保护得相对完好的一座城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遍布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古典园林,那是具有典型的江南女性气质的婉约的景致,是苏州城的精华,是中国园林的代表。我们苏州的市民大多购买了园林年票,可以经常去喝茶聊天,而眼前除了亭台楼阁还有各地时尚美丽的都市美女,与传统的古典环境反差十分强烈,这就是现代苏州。其实我的创作就是希望在画面上营造一种观念性的语境与戏剧冲突,表现自己对这种现实的另类体验与思考。06年秋在苏州美术馆的一次展览,座谈会上有前辈指责我将人体极不和谐地放进美丽的苏州园林令人感到不舒服,并且在展览结束后还有观众写信提出对我作品中荒诞场景的不理解,其实我自己也困惑于要表达什么理念、意念,这个世界充满荒诞、矫情与粉饰,不断上演着各种戏剧性的情节与故事,我想营造这种现实或非现实的场景,通过画面符号化的冲突与异象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困惑与批判,释放自己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挣扎,也许正是这种形而上的玄思使读者感到陌生与不解。

艺术实际上是个手艺,从技术角度讲我更喜欢用这种长时间写实描绘的方式去度过时光。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带着思想干活的手艺人。

giiqdd1BRgIeCXlJEoFi2Y9kdAl64wEpBcQmvfIi.jpg

后园-惊艳130x110

您出生在陜西,就学工作在苏州,请问这两个地方的文化对您在创作上有何影响?

记得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对苏州这个远在长三角的古老水城感到非常神秘,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绣花巾》,讲的就是苏州的故事,印象很深,就凭着这种神秘与陌生的感觉我选择了苏州大学。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在苏州火车站一下车闻到的那种苏州的味道,空气中闷闷的湿湿的都是河水的味道,与陕西又干又透的空气特别不一样,一切都很新鲜,感觉像在电影里,挺美的。环境差别很大,我们那里没有这么多河,房子也没什麽古典风格,山是疙里疙瘩那种轮廓,像男人的肌肉,而这里的山则柔和秀丽,外观与感官都非常不同。我们那里给人的感觉明显是男性化的,而江南给人的感觉是女性的。一直就有苏州养阴不养阳的说法,也许正因如此我的画面上以女性人物为主,也因为我是男性身份,本能地喜欢描绘女性,假如我生活在陕北创作这样题材的画面那给人感觉也有些不对,当然也许是会追求另外一种精神的画面。 我很喜欢艺术家丁方的作品,他的画就是黄土味儿,我十一岁回陕北老家时,有一次走了很远的山路,站在山顶眼前望不到边的黄土塬,真正的让人感到一种苍茫与悲壮的情怀,有种宗教感,后来看到丁方的画,就是那种精神!那时很崇拜丁方,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他那样的画家,带着这样的理想,命运却安排我来到了江南,之后所有的视觉感受和生活感受就全部转移到了婉约的江南水乡。

在苏州这么多年的生活,我感觉我这人性格比较温和内敛,身材适中,也挺适应在苏州的生活。但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带有很重的思乡情节,这种情节常常反映在我的梦境之中,梦中的情境常常使人觉得不知自己到底在哪里,时常梦见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事,地点却在西北的黄土坡上,有时是走在一个大型建筑中,每一层都发生不同的事情,到了楼顶上却变成了无边的高原黄土!好象和小时候的一次发洪水有关,我被母亲用塑料膜包着抱着往窑洞顶上逃,这是我儿时唯一既清晰又遥远的记忆,我总是试图分析许多无法解释的梦境。

在我前几年专注于表现“逝色的记忆”系列时,总觉得没有真正表达出我内心深处的这种东西,这种潜在的困惑逐渐使我有种强烈的愿望,这就是我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根源吧。

xhtvWZnaYOvE8kIf68KEw9QjFMT1yWPvF2krbeJC.jpg

逝色·90年代初被拆的祝家园巷旧影200x200cm2015年作

对于中国的艺术环境您有何看法?有哪些优点与需改进的地方?

这个问题很大,应该是艺术策划人和艺术管理人回答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今天的艺术环境特别好并且来之不易,与当今国内政治稳定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很大关系,给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事艺术事业的队伍迅速壮大,大家都能明显感受到中国艺术发展黄金时代的即将到来。但关键是稳步健康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中西艺术文化的不同,您觉得有哪些互补之处?

对,中西艺术文化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我认为真正的不同已经是过去式了。简单地说历史上的中国画特别注重写意,而注重再现的传统西画则关注真实的描绘,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但在西方绘画进入现代主义后,西方艺术家已经不满足于写实技术的羁绊与主题的限制开始了探索意境与情感表现的道路,他们广泛学习各国的文化艺术,比如日本的浮世绘,非洲的木雕,中国的剪纸等等,它实际上恰恰契合了东方的文化艺术传统和思想,在本质上双方文化精神的追求正在趋向一种融合。

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总是伴随着新的创造与革新,同时也伴随着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磨合。文学与艺术总在反思与记录一个时代,它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是各民族文化心理的本质表达。今天是全球化的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使艺术家产生了更新的思考。

西方现代艺术在这一时期呈现出了多元的自由的甚至是无序的状态,但也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视觉语言,当然其中也产生了不少无聊的无意义的甚至有违艺术本质的作品,不过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的新装总会有捅破的一天。不可否认西方艺术家艺术探索的积极面为人类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

ie5F4V7Nsbyzkrgv9aUDPJSw9WW1QbpeT9q4MBf1.jpg

逝色·巷 home(布面丙烯加油画)200x150cm2012_

回到我们东方艺术世界,我觉得现今时代是真正百花齐放的时代,传统艺术依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西方的油画技术已被中国前卫艺术家驾轻就熟地表达着属于东方的艺术精神,这是世界发展与开放带来的好处。我推崇的口号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也符合多元化发展的文化需求,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互补。

您个人未来在艺术创作上,有怎样的规划与目标?

规划很难具体定,就是把每一阶段该做的作品做好吧,感觉好的时候就投入做,接下来也想做些影像和雕塑,想法正在酝酿中。目标嘛,有生活有创作有时间能看书就是我的目标,我觉得现在已经是这种状态了,和平最美好。这样就好!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创作,艺术家,作品,,创作 艺术家 作品
下一篇:签名邮品见证我与美术大师吴作人的邮缘_手书-美术界-画面||上一篇:尘中纵有人磨镜:古人如何打磨一面平整光洁的铜镜_镜子-记载-白矾-水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