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当代工笔画的语言形态_工笔画-当代-中国画-绘画

编辑:杨晓萌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从近日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作品中可以看出,当代工笔画已大体呈现三种创作取向与语言形态。第一种是

从近日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作品中可以看出,当代工笔画已大体呈现三种创作取向与语言形态。第一种是从古典(如唐代工笔人物,宋代工笔花鸟、山水画等)一直经近代而来的双钩细染式的。这些作品以勾勒、渲染为基本表现手法,在总体风格上呈工整、谨细的特征;作者们仍钟情于古典工笔画的笔法用线,并在这线条中融入现代情趣,因而其细致的勾线和多层的渲染也就不只是简单的绘制程序,而是在这过程中构织着各自的语言形式;他们或注重以线立骨,在敷色完成后也仍凸显着线条的情质与美感,从而让淡雅的色彩体现出蕴藉的韵致;或追求色层的厚实感,用浓艳的矿物色层层渲染,从而让厚重、浓丽的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怎样,我们都能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古典工笔画的基本法式与原则,这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工笔画形态。第二种创作取向与语言形态是吸收了水墨画语言及其写意旨趣的。第三种是借鉴了油画、版画、日本画等外来绘画语汇的。

与近现代工笔画不同,是当代工笔画的第二种形态与第三种形态。

在第二种当代工笔画语言形态中,有的画家援引了水墨画技法,既能使色、墨混融,又能体现出用笔的写意性;有的作品用笔用色流动、空疏,古典工笔画工细的线条与匀整的色面,被用笔的超逸和敷色的“时见缺略”代替,并将所有的笔痕轨迹都直接呈示给观众,那其实是将创作时的思维与情感动势展示给了观众,就像古典写意画中水墨纵横的痕迹。这些作者所追求的并不是工整与谨细,而是一种创作心态上的轻松与闲逸。

这第二种语言形态固然也是来自传统(在古代就有一种“作家兼士气”的文人化的工笔画,如宋代的王诜、元代的钱选、明代的文徵明等的工笔画;当然,水墨写意画更是这种传统中的典型),但它对“书写性”的追求,它对“写意”的向往,它对“形似”的忽视,以及它疏简放逸的风格等,都与“工”笔画大异其趣,无宁说,它们甚至是反“工笔”的。也因此这第二种形态的当代工笔画与近现代工笔画也就区别开来,它从一味“精工”中走出,而将水墨笔法及写意精髓构筑到自己的语言形态中,从而使“工笔画”的界域被空前放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古典绘画中有一些相互问一向壁垒森严的对峙体系与范畴,如“工笔”与“写意”、“院体画”与“文人画”、“画工”与“文人”、“色彩”与“水墨”、“描绘”与“写”等,它们都在这当代工笔画的第二种形态中实现了大融合,因此这第二种形态也便成为中国画的自由形态。

如果说当代工笔画的第二种形态还是在中国画内部诸多意趣、手法的融会,那么,它的第三种形态,就已超越了“中国画”的传统范畴。

在这种形态中,画家们借鉴油画、版画及日本画的表现手法,他们以天然矿物色、高温结晶色及箔类等材料为依托,着意色彩的塑造力及材质美感;他们尝试着多样的创作手法,无论勾勒、涂染、拓印、喷洒、贴箔、打磨、堆积、薄罩、厚涂、拼贴、肌理等都随意用之;他们或者在“装饰”上极尽意匠,或者在“制作”过程中将性情潜化到作品里;在他们的作品中,那个在近现代工笔画中至为重要的线条也被弱化,而让色彩、线条、肌理等在作品中综合塑造形象;这些作品,背景由传统的虚淡变为坚实,色彩由清浅变得浓烈,肌理由淡薄变得厚实,视觉效果也由内向外显露……这种当代工笔画形态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取向与创作意识,它所实现的是中国画与世界绘画的融会,它是中国画的开放形态。

无论是自由形态的第二种当代工笔画,还是开放形态的第三种当代工笔画,都不但使我们在用近现代工笔画来比照它时,看出它别张旗帜的意向,而且,也使我们感觉到,“工”笔画对于当代工笔画来说,已不是一个恰当的称谓。因此,我们把当代工笔画视为现今中国画中一个最具变革意识的绘画组群。它完成了对以“工”为特征的古典及近现代工笔画的超越,实现了中国绘画中诸多创作意识、手法的融合,架起了中国画与世界绘画交流的平台。它在今日中国绘画格局中的存在,实际上是向人们提示着更为多样的绘画观念,展现着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展示着中国画最有希望的未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中国画,绘画,语言形态,工笔画,当代 中国画 绘画 语言形态 工笔画
下一篇:“不忘师恩——纪念石鲁先生诞辰100周年书画展”开展_陕西-华山-书画院||上一篇:中华文化的再生与全球化_中华文化-全球化-这一-中国人-英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