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为振兴东北培养储备优秀城镇化创意设计人才_鲁尔-东北地区-发展

编辑:李璞 来源:中国艺术收藏网
 
吉林建筑大学2018国家艺术基金《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东北师范大学马丹 

吉林建筑大学2018国家艺术基金

《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

东北师范大学 马丹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吉林建筑大学主办,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承办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从振兴东北的战略出发,为东北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上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引入,东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始终居于全国前列。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经济发展方面的严重问题,进入21世纪,城镇化率虽然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城镇化质量已明显落后于东南沿海及中部地区。本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力求培养出一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具有前沿艺术视野及创新能力的创意设计人才,为东北振兴提供一种与东北地域特征相适的设计教育模式及创意人才储备。本项目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围绕着创意人才培养的环境因素,对东北地域文化特征及城镇化发展历史作背景研究。自49年至今,东北的城镇化发展大体经历了高速启动时期(1949-1957),剧烈波动期(1958-1965),全面倒退期(1966-1978),快速发展期(1979-2002),平缓发展时期(2003-至今)等五个时期。在1949-1957年的高速启动期,东北的城镇化由49年的24.71%增长到57年的36.88%,远高于当时中国的平均水平;随后经历了60年代的伪增长期和70年代的倒退期,城镇化率出现了缓慢萎缩,但仍具有优势。至上世纪80年代起到上世纪末期,东北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而9年后的2011年,我国的平均城镇化率才突破50%。2000年初期至今,尽管东北的城镇化率增长缓慢,到2010年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东北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低,但是也存在着城镇化率虚高,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以及动力不足、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失衡等方面问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东北新型城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对东北城镇化的历史及体系构建特征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本项目从城镇形象建设以及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构建出发,对寒地城市与建设设计的关系,以及长白山脉聚落空间的人居环境做了全面的学理分析。并以东北朝鲜族农村居住空间的变迁及辽宁盘锦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为案例,通过对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地铁站设计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及吉安等地的实地考察,在设计实践教学之初,从理论层面让学习者对东北的城镇化的发展历史、现状有一个先期认识和评价。

  2、遵循设计教育规律,突出设计学科本体语言教学研究。设计教育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为根本,《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为提升学习者的设计水平,在实践教学中强化空间创意形态思维与训练,在“逻辑——秩序”视域下,让学习者去作创设空间与空间形态的设计创意表达;在分析城镇环境色彩的基础上去完成东北新型城镇化所面对的城市空间公共艺术与环境设计问题。

  3、通过“南北对比”、“中外对照”,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人才培养提供顶层设计与方向定位。自2014年起,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4.77%,城市人口数量日渐超越农村人口数量。按照2010年的“六普”统计,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9.68%,而东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含蒙东五盟市)为57%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达7个百分点,但是与京津地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极差、标准化和熵值法对东北地区城镇化的综合测度结果分析,本项目课程有针对性地组织规划安排了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昆山考察和珠江三角区的厦门等实地考察。分析上述两地城镇化发展的成功案例,寻找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在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育经验,制定适合于东北现实条件下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部对比的同时,又将西方先进的城镇化创意人才培养理念以中外城市对比的方式引入课堂,开阔了学员的国际视野。东北老工业基地曾被称为“中国的鲁尔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也曾遭遇资源枯竭与产业衰退,但鲁尔区通过重工业区转型为创意产业区的方式,将鲁尔由百年的煤炭、钢材产业基地“擦去脸上煤灰”,改变为拥有11000个创意企业的欧洲文化之都。其在创意人才培养方面,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鲁尔新建大学19所,2001年以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领衔的鲁尔大学联盟拥有超过90000名学生和10000多位教授。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兴城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提供老工业区转型的成功案例。

  本次人才培养项目地实施,对于创意人才培养有以下几方面启示。首先,新型城镇化创意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2017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竞争力的十大省市”排名第一的广东省为例,从2003—2010年间,广东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6%,高于全省同期GDP增长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全省GDP比重保持在5.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这样的发展态势预示未来5—10年内,广东的创意产业人才需求仍处于缺口数量较大状态,而东北地区的城镇化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和服务功能的不完善而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虚高特征,人口外流成为新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对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市场规律的研究是本地区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首要条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依托中国制造2025土背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新增长点,使老工业生产迈向中高端发展。其次,课程设置的系统化与教育教学的特色性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科学趋同而艺术存异,同质化的教学不符合创意人才培养要求,创意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培育“灵感”和“点子”,综合性、系统化、循序渐进、积累提升理论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全面且有“优长”、“特色”是促进地域文化发展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再次,人文素质是创意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打造城镇文化符号的过程,一切设计手段的应用都应服务城镇文化建设。城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为文化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夯实人文基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本项目的实施只是振兴东北,在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教育探索的一个开始。人才培养要从不同的侧面展开,形成一个具有覆盖性的人才培养教育结构,最终才能实现一个地区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性提高,对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才能产生决定性作用。


关键字: 内容标签:鲁尔,东北地区,发展,文化,鲁尔 东北地区 发展 文化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的艺术世界有什么不同?_拍卖行-大卫-画作||上一篇:国家文物局:既强调文物保护也注重文物合理利用_国家文物局-利用-革命-中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