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事情就是这样,要改过,就得彻底一点,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往往会有麻烦。在各地存在这么多豪华政府大楼的情况下,成都市高调宣布说把自家盖的大楼卖了,注定会引起高调的关注。关注不光是赞赏,还有进一步的追问。一种追问是追究过去的错。有消息说,成都建设新的行政中心,其实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意思是说,建的行为,在手续上就不合法。还有一种追问,是跟踪后面的事情。有报道说,据成都市委宣传部长说,已经搬进新的行政中心的几十家政府机构,不一定都搬出来。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么成都拍卖新政府大楼之举,也许就要打折扣。人们更担心的是,所谓高调的拍卖,是不是最终会变成一场华丽的政府秀。
自从赵本山的小品《卖拐》问世之后,东北人给政坛贡献了一个新的名词:忽悠。老百姓对政府及政府官员不信任,很大程度上就赖这两个字。官员说不好听的,老百姓认为是整人;说好听的,权当是忽悠。我们的某些政府部门,也的确经常会说话不算,尤其是说好话不算,让老百姓感觉一次次被忽悠。
要想改变老百姓心目中这种“忽悠”印象,办法不是没有,关键看我们的政府官员,能不能有这个魄力。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仅要有错认错,而且要有错纠错。不痛快地认错,竹筒倒豆子,把错的东西全倒出来,不惟媒体要揪着不放,其他犯有同样错误的城市也难以服气;就是这个错的本身,也得不到很好的认识,挖不出根源,再碰到类似的情形,还有可能旧病复发。
彻底认错,才能彻底改错。拍卖政府大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本做政府机构办公用的建筑,谁能来接盘?合不合乎商用?用作写字楼尚可,做宾馆就不行,用途受限,买家自然就少。而且,人们都知道,凡是政府的工程,造价必然要高;造价高,建筑的卖价自然也就高,有谁乐意做这个冤大头,原价把楼买下来,很难说。如果要降价出售,损失谁来付?这都是大问题。这些问题,显然不是一句拍卖可以解决的。把过去的错说清楚,把已经搬进去的政府机构撤出来,该办的手续办明白,买家才可以放心地买。
当然,类似这样的错误,政府最好还是别犯,犯了以后,改起来甚至比盖大楼还难。不改又不行,尤其是像成都这样,摊上大地震的情况下。在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政府的豪华大楼,不是政绩,而是巨大的包袱。(作者张鸣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成都,办公楼,接一个,难题,拍卖,豪华成都 办公楼 接一个 难题 拍卖 豪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