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现场_|_甲骨文也可以很写意_写意甲骨——杜建民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_杜建民-年代-创作-甲骨文-写意

编辑:孟语 来源:雅昌发布
 
2020年12月23日,写意甲骨——杜建民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序幕。此次是杜建民第二次在中国美术馆

2020年12月23日,写意甲骨——杜建民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序幕。此次是杜建民第二次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2011年09月09日,杜建民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法展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经过近十年的沉淀,杜建民再次携近作”写意甲骨”在中国美术馆重新登台亮相,这是他将这近十年来所学、所想化成墨迹,向老师、朋友汇报阶段成果,在他自己看来是提升自己学书水平的一次重要历练。

l5e49sOPo7Rz2Bi0yUuPvqu88Bs2Yd7QY12pTMDs.jpg

现场嘉宾合影

VpejX9m66vCBqiex2aBehUtpXcODxOtKygx9rzsH.jpg

展览现场

在展览现场,胡建军:中华艺术家杂志社总编辑告诉艺术网:“杜老师的作品让我耳目一新,在书法的传承基础之上他有了很大的创新。他的作品既有柔的一面,也有苍劲的一面。我很长时间没有看过这种令人震撼的展览了。”

TCsiGx8kBQANxT7024BmhFM57RHVA8kypXicrxVw.jpg

展览现场

005VMXGx0PIPasFapLcz8cWqcmZSSJNRqZJS6an8.jpg

“写意甲骨——杜建民作品展”展览海报

7q0Z5HOVHoCF477hZbpnYwyRbzc2IrlnLUDdxnqX.jpg

杜建民

在开幕式现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荣宝斋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范存刚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云南美术馆馆长罗江、中华艺术家杂志社总编辑胡建军分别致辞,并祝贺展览取得圆满成功。参展艺术家杜建民致答谢辞,感谢众多业内专家及亲朋好友、各大媒体出席开幕活动。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张飙先生宣布展览开幕。

ZLoIMtwVpyKwJxbmiGygnG7nHRIPN4FGfgPD8WTZ.jpg

《鸣秋柳自舞》40x46cm

2020年

杜建民是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优秀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云南省滇池书画院院长。书画分别师承沈鹏先生、吴悦石先生。作品曾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中青展“多次,并曾在中国美术馆、云南美术馆等多地举办过重大展览,出版个人书画集多部。

7TG9yGihBOCurpQx6H798u2NkhsBqck47J26KgwW.jpg

《暮雨朝云》138x69cm

2017年

他在书法艺术探索道路上先后钻研行书、草书、小篆、铭文、甲骨文等,经历的是一条上溯文字本源的创作途径。他早期参加全国书法展的作品均为草书作品,其小篆更是精深古雅,深得秦篆意韵。近10年间,杜建民专注于铭文和甲骨文的研究创作,成为国内在铭文和甲骨文书体创作中颇有影响的书法家。而他这次所展52件新作,更展现出他继承传统、面向时代,在书法艺术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追求的最新成果。其中比如高3.6米宽2.4米独体字书法“爨”字,上半部分取法《爨宝子》碑,下半部分取法《爨龙颜》,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对云南地域书法传统的继承和宏扬。其笔力之遒劲,意态之奇逸,深得“二爨”精髓,这巨幅作品中饱满厚重笔墨,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把观众们的神思引入彩云之南那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中。其作品还有金文对联、临吴昌硕四条屏等,均尺幅巨大,反映出作者在篆书传统中下的功夫,同时体现出精深的笔墨能力。尤其集《好大王》碑五言联,八尺大轴, 气势恢宏,丰沛的艺术才情,如万马崩腾。当然,最具艺术魅力的还是杜建民的这批“写意甲骨”作品,这也是本次展览的主角。这批作品展现出甲骨文的各种形式,与草书结合,与画结合,不同的笔墨表现,形式多样,各显千秋。作品中,黑白疏密,浓淡枯湿,有强烈的书写性,又有着浓厚的画意,尤其注重形式趣味,笔墨内在之情感灵魂、精神风骨,盘旋于纸面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从中也可以看到他援画入书,以大写意之精神境界、融合现代审美,在创造个人独特之书风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4vbHuSsRXlI5z2eeA7zGvDKr94c1oJwujshDHKsY.jpg

《咆哮》129x248cm

2017年

古人说书画同源而异体,以书入画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基调之一。而画意入书,在杜建民看来,正是发扬传统之精神,以绘画而反哺书法、创造时代书法新境界的时代课题。总的来说,本次展览是杜建民近十年来在书法艺术中苦心孤诣、不断追求的集中展现,包含着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理解,也包含着他的心路历程。

Dl5QCk9Le8VtUHqusfDt3QXDVTGaGogfOktBtOH4.jpg

《三人行必有我师》46x52cm

2020年

以写为宗,传神甲骨   

当代书法的发展历程,起伏跌宕、或“少年得志”而后消声匿迹者,或“坚守一家,终生不逾”最终成匠者,或“前有苦修之志,窥一窗之光”终有突破跃然成家者,或“徒有虚名”名不符实者、形形色色。对书法艺术的理解、阐释、界定也非一家之言,有“笔下惊风雨,情到自成章”的浪漫抒情书风,有“墨舞成章、竖如屈铁、柔若游丝”的线条至美型书风,有“探索求源、还我本真、狂野散乱”的现代派书风,有“清秀唯美、舒展有致、书卷气沵”的文人书风……凡此种种,皆由个人天赋、修养、才华、审美、性格所定。同源归流,其结果创造出纷纭众象的书法艺术精华。而我所走的书法艺术之路,坎坷崎岖,不与人同之处是因地域、环境、时代所限制,走出一条博采众长、循序渐进、力求突破、逐步完善的漫长书法之路。 

Gv17KdfVlQOI2AKiBEnrcVqjKCmmSUn8OTne9Gz9.jpg

《渔舟唱晚》206x506cm

2017年

博采众长,酿千花成一蜜,甘苦自知   

对于经历过我们这个年龄层时代的书画家大都清楚,我们所处的那个艺术启蒙时期与今天繁荣正统的艺术教育时代有天壤之别。  

oKurLWxYSTxguuBLiFeMpokQu3ZT6yks0Hm0Bz9d.jpg

《雨后》34x95cm

2020年

这种时代错位,使我在探索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久经风雨,难见彩虹。没有目的性选择,没有可供学习书法的基础条件。闭门造车式地心神会,封闭的信息严重制约书法审美导向。其时代的局限性非人为可以改变,少年时期的痴迷与执着,一直延续到我走进军营之前。回顾漫长的时光岁月,反而使我非常感恩那个时代给予我充足的时间和澎湃激情。  

YM7h9414nL8Jii0mg2fAtG7qUzcoJLKgAeSDyzng.jpg

《担旦四条屏》尺寸: 137×35厘米×4

年代: 2020年7月

少年时人的性格、价值取向像一块泥巴一样,其可塑性优于中青年时期,正是因为热爱书法,才使我能有走向今天专业创作的机会。那个时期走过许多“弯路”,而今天则反思为“如果不走上正路,不知道原来走的是弯路”。在求索书法真理的过程中,正是需要许多“弯路”的总结,オ能转向康庄大道。关中大地,千里沃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西安碑林所藏真卿、柳公权碑刻被奉为“至宝圣物”。我的书法启蒙之路是初学唐楷,其庄严遒劲、大度磅礴的书风,一度使我浸淫此道,不能自拔。长期临习唐楷,既是提高技法之径,又是制造转移审美的障碍。这种矛盾式的结局是我们那个时代多数自学者都能感受到的,与今天快捷正确的书法教学不能并论。大浪淘沙,最终走向专业创作的作者在那个物质匮乏时代给予的最大奖赏是精神支撑,放弃的人则永远放弃,坚持不懈者则突出重围奔向灯火阑珊处。 

nSeeZaSMxh42qIQ9haQKQYwxFK0znYFkJIXdCYV3.JPG

《担当题兰诗一首》尺寸: 138×70厘米

年代: 2020年5月

军旅生涯,循序渐进   

1974年,我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从沃土中原踏上红土高原,走进火热的军营。凭着我对书画艺术有基础的特长,我在部队电影队画黑板报、电影海报,书写标语。随着视野的开阔,我的书法方向逐步转为行书、隶书的研习。十二载军旅生涯,既铸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又为我的书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徜徉于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旋律之中,没有忘记对绘画的研习,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生活环境,没有发达便捷的现代化办公设备,一切美术范筹内的工作全部由人力手工完成。繁重的工作量,却使我在辛苦中感到快乐和成就感。其时练就的绘画造型能力,对我以后在篆书的研习创作上受益匪浅。  

gdoPQOIhYcUIHpyAZEDD9dQUAhJRc3eabf73il2M.JPG

《丁车甫之山水诗一首》尺寸:180×50厘米

年代: 2020年7月

其间我临了大量的汉碑、行书诸帖。虽然其时对书法的理解尚停留在一味追摹上,然而通过临写实践,使我深感中国书法的博大深邃,虽穷一生所学,尚不及沧海一粟。随着审美眼界之提升,我脱掉一味求工整庄严、刻板匠气的唐楷用笔积习,领悟出笔下情趣横生的美妙之感。其间有幸求访名家指点,聆听教诲。先后得到杨向阳、黄继龄老先生的启迪与点拔。使我在困惑中得以茅塞顿开,在疲意中重新振作。  

saS5bPpix6Ya3bcF2MOsJfX8i5Uti1PgObQdVvDY.jpg

《风花雪月》尺寸:35×35厘米×4

年代: 2020年7月

1986年我转业到地方电视台任美术编辑工作,新的工作环境,使我的创作激情再次高涨,我的审美点聚焦于对篆书的研习于创作,先后临习过大篆《散氏盘》《毛公鼎》等。当我的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时,我很欣慰“十年磨一剑”的回报。 

pOkX64WzUpOUmWgfKAKYKWYaOexcTIsDmN3cJuOn.jpg

《福禄寿喜》尺寸:45×45厘米×4

年代: 2020年8月

深入一家,力求突破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深感地域和时代对自己的制约和局限,必须走出去接受新鲜事物,用“充电”的方式补充完善以后的创作。2009年我有幸成为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课题班成员。  

lHnCZQE4yoJvs8b8382Z3ARN7bwoM6KgTA6uc4mB.jpg

《甲骨文中堂·唐诗句》尺寸: 137×70厘米

年代: 2020年10月

新的学习环境、新的思维方式,重新演译专业书法创作,既使我激动万分,又感到压力十足。沈老课题班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的书法精英,高手云集,卧虎藏龙。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接触的都是全国一线的国展获奖作者,自己必须很清醒地选择一条掘井汲水、深入一家、力求突破的破釜沉舟之路。高压之下,必有收获。我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采用自下而上通篇疏理的方式,系统化对古代篆书作品精临。秦篆、石鼓、金文、甲骨,是我每日必修之课。数月后,我深感笔下气息通畅,神采飞扬。自知这种系统化训练学习与平时业余自修有明显差异。我又选择从民国开始上溯清代诸家篆书,黄宾虹、陆维钊、潘天寿、赵之谦、吴昌硕、邓石如成为我心追手摹的对象。大量临摹先贤圣迹,熟悉了笔性,强化了造型,笔性和造型意识的觉醒,为我定格在以甲骨文创作为主体起到决定性作用。  

JLUWk28pzFRd7I5gtWfKAb9Qyx6Ft63A1UdTFNsb.JPG

《陋室铭》尺寸:70×70厘米

年代: 2020年9月

课题班两年的基础临创训练,是我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期,最终使我尤为喜欢甲骨文的原始本真、粗犷峭峻、欹侧多姿之美,其章法错落参差、乱石铺街,又一任自然大度,洒洒落落,有群星丽天之妙。黄宾虹篆书结体颀长秀丽,面目清俊,画意盎然,用笔疏朗,字字清萧,于不经意间力透纸背的金石趣味,是我最敬重的书家。我立志在甲骨文和黄宾虹的篆书上深下功夫,力求突破。 

cdYD6OvajDbzlHb5290JEbcvsn0zZpJGqZlbRNCQ.jpg

《梦》尺寸:138×54厘米

年代: 2020年3月

写意甲骨书法的创作体验   

当代书法创作需要开拓视野,依照自我定位的方向延伸。而对一种不太大众的书体创作更需精心布局,深掘完善,其难度很大,因前无可借鉴之模式,后无可参照之品样,近二十年可比照的成功之道是章草和楚简的兴盛作为佐证。今天的书风创作形式已由书斋自赏型转换为展厅悬挂型,甲骨四堂及潘主兰先生的创作模式已不适合今天纯粹展厅式的审美需求,对原生态甲骨文的改造和对形式章法的把握已至关重要。我深知学别人的技法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笔墨当随时代的论调真正实践必须打破固有的思路。通过学习别人技法转换为自我认知再重新组合才有出路。通过不断探索、否定,我将甲骨文在创作形式上先作章法设计,一改固有的创作形式,使其产生美感。  

FMsmEB5HE4NLrBEFfTtHHeHqKRbYAbsG5r5EYHlW.jpg

《三十六计》尺寸: 137×25厘米×6

年代: 2020年7月

因甲骨文文字稀少局限了书法创作的自由度,而有选择性的设计模式可以弥补其章法的单一和僵局,后通过反复书写创作以臻完美,再百里挑一,寻求精品,附以长跋书论点缀其间。在这次晋京展出的作品可窥端倪,在章法的探索实践中我悟出写意甲骨的用笔旨在以写传神,力求还原甲骨本质的精神面目,即锲刻之物必然大刀阔斧,畅快淋漓,毫无重复制之嫌,与此相对应的创作精神实质是以笔为刀,落墨大方,草意融之,如疾风过劲草,如燎原之势而成之,既有老辣厚重之墨,又有清爽凌利之笔,浑然一体。远观有乱石崩云之势,近视有泰山压顶之稳,复加印章添彩,凸现笔精墨妙之趣,计白当黑之韵。  

8qhTrxOXjDQDQ6CW7X6yr2eBC1pGNHVSysqJTjyL.jpg

《霜、寒、冬》尺寸:45×45厘米×3

年代: 2020年9月

甲骨文自发现至今,一代代书家都在探索书写甲骨之精神,由简单之临摹转化为纸质之复制,始终没有摆脱其形象之制约,因字形之高古简约,不易跌宕起伏,自由奔放而造成误读之险,故而使甲骨文书法创作一直处于小众化徘徊的尴尬窘境,随着时代变幻,艺术审美取向的变更,由书斋到展厅环境的变迁,由纯粹的书写到放纵自由的写意,从写意甲骨的立意到创作模式的定位,对比十多年来我创作作品的优劣,或许对我默默以求的心灵是一种慰藉吧。  

nKkC5o38cxEZmr9pzX5gxJ1YFHffaYOheOSbnUXM.jpg

《闻鸡起舞》尺寸: 360×60厘米

年代: 2020年9月

夜深人静,在我即将开幕的《写意甲骨》书法展作此创作实践总结,回顾四十多年的习书历程,顿觉人生亦如漫长没有尽头的深巷,我踽踽独行,时而光明,时而黑暗,我坚信我不会倒下,我自信我探索的成果,尽管很渺小,我自慰时光没有虚度,我终将迎来光明。  

J6lQoUIp7sxBPkK6quQghVGOMJx9siHCrjguvpaw.JPG

《小雨游鱼出》尺寸:138×36厘米

年代: 2020年3月

写在我的中国美术馆《写意甲骨》书法展之前,聊作前言。庚子十月秦人杜建民于古滇池之畔夜籁人静时。

——杜建民

8csrFeYR255S7oLvENHb1tbFvfX75X1j7wnE4tzj.jpg

《一片冰心在玉壶》尺寸: 68×68厘米

年代: 2020年6月

01KzjmT7k1ly2HC04xG5mTlYzrWBpstwUjhGmHDd.JPG

《 鼠年纳福》尺寸:70×70厘米

年代: 2020年1月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术馆,杜建民,,年代,创作,甲骨文,写意中国美术馆 杜建民 年代 创作 甲骨文 写意
下一篇:现场_|_周力全新个展“格林迷踪”:完成一次内省的过程_广东美术馆-格林迷踪-布面-广东-线条-艺术家||上一篇:|_宋宛瑾油画个展“内置风景”_____演绎幻想与现实的无声牵引_宋宛瑾-当代艺术-艺术家-美术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