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大艺博FREE计划个展吕红迪「体验/心路」于广州东湖路新广州画廊正式开幕,呈现青年艺术家吕红迪2017-2020年的当代水墨探索。艺术家将传统水墨植入 “ 影像 ” 这一新艺术媒介,确立了自己 “ 影像 ” 水墨的艺术语言,并以当代的观念与象征性的手法传达了她对当下人的生命状态的体察与关怀。
个展开幕现场
周六下午,青年艺术家吕红迪亲临新广州画廊,与广州的艺迷们共同见证她在国内的首个展「体验/心路」的开启。在开幕致辞中,吕红迪与现场观众简单分享了她的艺术历程与创作点滴。
艺术家开幕致辞
吕红迪1995年出生于黑龙江佳木斯,她与水墨的不解之缘从2012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国画专业后正式开启。在本科期间,她系统地学习了传统国画,但个性中的感性与敏感,让她直觉地走向了更为自由的更贴近内心更贴近当下的水墨表达。2017年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专业,成为当代水墨艺术家蔡广斌的研究生后,吕红迪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探索方向:“ 影像 ” 水墨。整个研究生阶段,她都在进行相关实践,探索将水墨精神与水墨方式植入新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方式的各种可能。
青年艺术家吕红迪
对很多人来说, “ 影像 ” 水墨是一个陌生的新名词,但实际上,影像与绘画的转化探索早有先行者,据吕红迪介绍,一个世纪以来,里希特、安迪 · 沃霍尔、杜马斯等西方艺术家都在二者的交融转化中作出杰出贡献,他们的探索与成就,以及影像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都在无形中引领着中国艺术家的观念,于是中国的水墨艺术家开始把水墨特性与现实生活结合来进行艺术表现,探索将水墨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材料等相互结合并转换成艺术语言,“ 影像 ” 水墨就这样通过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应运而生了。
在展览现场,观众们可以非常直观地近距离感受 “ 影像 ” 水墨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观展现场
这次个展,除了展现了 “ 影像 ” 水墨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还呈现了吕红迪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两个代表作:“ 独处 ” 系列和 “ B ” 系列。这两大系列见证了她个人情感与成长的心路历程,吕红迪也因此将展览主题命名为 “ 体验 / 心路 ” ,借此传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我的反思,为感同身受的共鸣者带来慰藉。
开幕现场,吕红迪亲自进行了一次全程艺术导览,为现场观众介绍了这两大系列背后的故事——
艺术导览现场
“ 独处 ” 系列讲述的是一个人在阴暗空间里漫无目的的时光,整个系列画面都采用单一的墨色渲染光影效果,试图借助女性柔美的躯体和模糊的五官来表现独处所带来的清欢和自由,在享受独处的同时也感受着内心的空虚。作品也通过对人物肢体及面部描绘,传达了个人对集体、社会的疑问,渴望寻求内心真实。
吕红迪 独处日志-No.02 70×50cm 纸本水墨 2017
这个系列开启自吕红迪孤身前往上海求学那一年。最初一个人来到完全陌生的大城市,她最深的感受是这里一切都很快,也很 “ 冷 ”,很没有归属感。所以 “ 独处 ” 系列从一开始就是从生活中被迫接受的压力,精神上的独立存在而提取出来的展现心理情绪上的作品。
吕红迪 独处-悲喜自渡·失眠夜 200×120cm 纸本水墨 2020
这个系列从2017年一直持续至今,形成 “ 独处日志 ”、“ 目光所及 ”、“ 悲喜自度 · 失眠夜 ” 等不同分支。
吕红迪坦言,“ 独处 ” 系列见证了她自身的心理变化,使她逐渐变得独立和内心强大。“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不再害怕陌生,逐渐享受独处。渐渐的我发现,独处并不是在消极避世,而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一种精神上的生活状态,是一个独自面对自己内心本我的机会。”
吕红迪 独处-目光所及之第二目 80×80cm 纸本水墨 2020
对吕红迪而言,艺术是贴近生活的,是对生活的感知和表现。她敏感于自身的内心感受,也注重对不同人或人群的观察和思考,她将社会心理现象折射的社会现实问题与个人心理融合,由此展开艺术创作。
她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心理化研究,使她的水墨艺术探索出现了观念上的 “ 心理脉动现象 ”,把脉自己也把脉了他或她人。因此 “ 独处 ” 系列不仅是她个人的心理化图像,更是九零后这一代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精神处境的写照。
吕红迪 独处日志-No.22 90×70cm 纸本水墨 2020
展览中的另一系列 —— “ B ” 系列则是以再造 “ 记忆 ” 的形式把超声影像这一素材碎片化处理,并用抽象的方式提取主体信息,以水墨的方式在宣纸材料上对原有的超声影像片子进行转化再塑造,来讲述一段有关成长的故事。
艺术导览现场
“ 这个系列源自我这一年龄阶段的故事,因为我同期的很多人已经走向了人生的另一条路,结婚生子。当我看到闺蜜传来的B超图像时,我瞬间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我在想,如果时光可以穿梭,如果我们可以追溯 ‘ 记忆 ’……”
吕红迪 B·X系列(部分) 47×47cm 纸本水墨 2019
导览的最后,吕红迪带大家来到最后一件特殊的作品前,这是一件事先未公布的视频作品——
吕红迪 十八周 2’32’’ 多媒体影像 2019
作品记录了一个仅有十八周的小生命曾经存在的影像,以及它的戛然而止的生命独白。吕红迪邀请观众和她一起安静看完这段影像……她坦言,这就是 “ B ” 系列背后的真实故事。
当代观念和表现手法在吕红迪的作品中高度统一,在展览现场,你既能看到影像图片的形式及内容,也能感受到东方水墨的艺术精神。
吕红迪 独处日志-No.07 50×70cm 纸本水墨 2018
走近细看,作品的绘制精细入微,据吕红迪介绍,这些作品基本采用传统水墨中的晕染技法,利用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进行绘制,淡墨需要渲染多达20多次,才能使画面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墨韵与光的运用、形体和空间环境的融合、墨色层次和精心选择的色彩运用等过程,都强化了她对当下人的生命状态的反思和理解。
吕红迪一直奉行的创作理念,就是通过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己的反思,进行关乎现在、关乎未来的创作。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将在 “ 影像 ” 水墨这个方向上继续深入,结合数字技术,寻找水墨的新突破。
艺术导览结束后,现场观众与艺术家展开了自由的对话,大家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艺术家提问,而吕红迪也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吕红迪回应观众提问
展览吸引了广东电视台、广州日报、艺术网、生活艺术地图等媒体到现场采访报道——
本期展览将免费公众开放至8月21日,想亲身感受 “ 影像 ” 水墨的小伙伴,千万别错过!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水墨,影像,新广州画廊,,艺术,系列,艺术家,现场展览 水墨 影像 新广州画廊 艺术 系列 艺术家 现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